没有腰斩怎么暴富
(2022-08-14 11:26:29)
更多地关注其基本面,只要基本面向好,低估就是一种福利,持股守息,静待辉煌,这个日子应该不会太远,我拭目以待。
没有腰斩
怎么暴富
我是中长线模式,在我投资生涯中,真正赚钱的,大部分都是腰斩过,加仓买入,靠信仰持有几年,再发财的。
众所周知,稳健型投资者,从不单吊一个,也不会一次性买完额度。大概率是先买5%看看,再加个5%。猥琐之至,大约就是小说家笔下,谨小慎微双手拢袖的中年
酸臭 文人形象。
买了一点就涨,而且不停涨,百分比看起来挺帅的,一倍两倍,但对于净值(总仓位)来说,就是10%的提升,没明出处。
身边的同事朋友知道我从股市赚了点钱改善了生活,偶尔会问起。言谈之间很难说清楚,听的人懵懂,说的人心累。所以特意为某熟悉的朋友写下此文。
我的这套体系,效率是比较低的,但可复制性高,确定性高。已经使用过几轮了,最近几年只是微调完善,基本上没有大的变动了。只要按着这个模式,100万变500万不难。
一、 首先我赚的主要依次是股市波动的钱----企业成长的钱---套利的钱。
我的整体策略是在股市的底部区域分批买入,在顶部区域分批卖出,中途尽量不换股,底仓不回避调整,尽量持有不动到忍无可忍卖出。这里的容易争议的是以下几点。
1、如何判断底部和顶部区域?答:我炒股二十二年,有几十种方法组合起来判断底部和顶部区域。注意,是区域,我不追求绝对精确,只追求模糊的正确。
2、买完就亏怎么办?答:在我的系统里,红色部分如此漫长,都是属于底部区域,或许第一次会买早了,一买完就亏。或许会晚了,红框尾部已经开始涨了,仓位还没买满。这些都不是问题,因为是整个底部分批买入的,成本是摊薄的。同样的道理,波峰卖早了也无所谓,一般等到我忍无可忍,基本上大差不差。
3、为什么不回避调整?答:一波从头到尾的牛熊周期,调整太多太多,你如果想每次调整都回避掉,同样也会回避掉大涨。牛市中最常见的操作就是,看起来要跌了,你卖一下,跌又跌不深,犹豫着要不要买回来,呼啦一下,拉30%,就再也买不回来了。
4、为什么不换股?答:换的好会有双倍收益,换的不好双倍亏损。看着不涨,换到另一个热门的股。结果热门股开始调整,自己的股反而涨了。这种情况其实非常多,相对来说,自己熟悉的股,底部拿起来的,心里有底更拿的住。
万一某些持仓涨幅过大,或者超出预期,卖出后也是加仓到手里其他股上面,不会完全机械化呆板操作。
5、牛市卖出后怎么办?一般会低仓位休息两年。 所以,不要问我最近买了什么股,五年前拿什么,现在拿什么,最多有仓位增减。一般不换股。
二、再细化下去,就是选股了。(赚企业成长的钱)
1、我的选股会比较侧重于传统成熟产业,一般市净率(PB)会比较低。传统成熟产业技术路径固定,低市净率意味着接近重建成本,也就是再建一个新公司跟买下这个公司差不多,不划算。
2、另外我会选择行业内管理水平较好,基本面稳健的公司,大致就是大家亏本他保本,别人小赚他大赚。
3、回避上一轮牛市爆炒的板块和个股。下一轮大概率还在还债修复,很难有好的收益。
这样算下来,我在底部能看看的,也就是200个个股,能集中研究的大致100个,选个5--10个买就行了。在熊市底部买类似的股,大概率是低估的,股价极大概率低于该股的价值。
不选新技术和高科技行业,一是看不懂,容易被骗,二是估值一直很高。三是万一路线错了就全灭了,比如暴风集团和乐视之类。
这方面主要感谢 @炭木 教授,帮我完善了对公司和行业的理解。
三、各种占便宜和仓位管理
我一般会留出来10--20%的现金部分,从不满仓。这部分钱,可以备用救急。一旦踩雷碰到大利空,稳定以后直接倍投加仓。几个反弹就能拉回亏损。另外还能用来做短线波段买卖,对自己的持仓来回做。
新股收益是一个很大部分,配合分帐户打新股,重的时候可以占到年华15--20%,少的时候也能有2%,这相对银行定存来说,已经很不错了,而且是额外的。
传统成熟产业的股票,扩大规模的机会相对少一点,分红率比较高,一年也能拿到不少钱。
综上所述。一般在熊市底部算起,排除上一轮爆炒的股票,排除垃圾,骗子,不务正业的股票。绝大部分股票从底部到顶部,可以股价*3--6倍。极少部分大牛可以股价*10-20倍。
我这种从底部买起来的,大部分是100万会亏成50--80万。以前选股水平差,判断水平不成熟,基本是100变成50--70这样子,现在明显好多了。从熊市底部开始买股,到最低点,大概率100万变80万。
新股和息差,是长期投资者的锚
今年挺难的,我预料到了,但事实上超出了我的预期,前几年盈利回撤了不少。
现在有两个变化,非常不好,一个是新股屡屡破发,一个是国内的息差,与外围相差越来越小(甚至倒挂)。前一个影响国内的中小投资者,后一个影响外资。当然利率对整个市场都有影响,我懂的,限于篇幅不岔开说。
国内排除一部分激进的投资者,有很多人其实是非常稳健的。他们就是奔着新股来的,有些人甚至根本不交易,进来就买银行股,完了往地下一躺不动了。每天打打新,收收股息。这种玩法,在早期,情绪好的时候,一年可以赚25--50%,情绪不好的时候,也能有10%以上,总之,就算去掉持仓亏损,这十年下来,也是远远跑赢存款和理财的。不信你可以查查类似的打新基金,我本人其实也是偏这个模式的。而现在新股破发非常多,特别是科创板。吓得我一贯无脑打新的,也得挑挑看了。
这个主要是两方面造成的,新股报价制度改革后,不再紧盯22倍市盈率,有些就报的海阔天空了。另外,市场利率的提高,对于成长股,特别是高市盈率&未盈利的新股,也是有压制作用的。原来的玩法玩不下去了,有些人就撕门票不玩了。
外资来我们国内,也是有优势的,举个极端的例子吧,欧洲很多地方0利率,甚至负利率,当然抵押贷款到个人,不可能倒贴你钱,但是利率极低。假设你有一套豪宅,抵押1000万欧元,可能贷款利率只有1.X%--2.X%之间,通过我们允许的官方渠道,买入国债,股票,吃一个年化几个点的息差(以前高的时候5%的差价),稳稳的幸福。当时我们经济非常好,还有增长,这个是息差之外,额外赚的。
而现在,他们外面的利率提高,我们这状况不太好,这个息差没了,赚到的,不够还外面的利息,这部分玩法的也玩不下去了。
所以,现在基本上盘面就算有冲高,也是屡屡的反弹,只要稍微弹的高一点,就没有未来了。因为逃跑的人太多了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