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成大生物此前曾在新三板挂牌,停牌前股价报收42.7元/股

(2021-10-28 17:09:33)
成大生物科创板IPO获受理 拟募资20.4亿元
来源:中国证券网

  5月8日,上交所受理辽宁成大生物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成大生物”)科创板上市申请,公司拟募资20.4亿元,中信证券为公司保荐机构。成大生物是A股上市公司辽宁成大的子公司,本次“报考”科创板也是辽宁成大落实分拆上市的重要一步。


  成大生物是一家专注于人用疫苗研发、生产和销售的生物科技企业。2017-2018年,公司的人用狂犬病疫苗产品销量连续两年位列全球第一名。公司核心产品包括人用狂犬病疫苗及乙脑灭活疫苗,公司的人用狂犬病疫苗为目前中国唯一在售的可采用Zagreb 2-1-1注射法的狂犬病疫苗,公司的乙脑灭活疫苗为目前中国唯一在售的国产乙脑灭活疫苗产品。报告期内,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12.76亿元、13.91亿元和16.77亿元,主营业务收入中98%以上来源于公司的核心产品。


  本次发行前,公司控股股东辽宁成大持有公司60.74%的股份,具有绝对控制权,辽宁省国资委为公司实际控制人。成大生物此前曾在新三板挂牌,停牌前股价报收42.7元/股,对应总市值为160亿元。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网)

成大生物:关于公司股票变更停牌事项的公告 http://guba.eastmoney.com/images/pdf.png查看PDF原文

公告日期:2020-04-29


公告编号:2020-080
证券代码:831550 证券简称:成大生物 主办券商:招商证券
辽宁成大生物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公司股票变更停牌事项的公告

本公司及董事会全体成员保证信息披露内容的真实、准确和完整,没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个别及连带法律责任。

辽宁成大生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因筹划重大事项,公司股
票己于 2020 年 2 月 25 日起暂停转让。公司于 2020 年 2 月 25 日发布《辽宁成
大生物股份有限公司重大事项暂停转让公告》(公告编号:2020-007),于 2020年 3 月 9 日披露了《关于重大事项停牌进展的公告》(公告编号:2020-020),
于 2020 年 3 月 23 日披露了《关于重大事项停牌进展的公告》 (公告编号:
2020-024),于 2020 年 4 月 7 日披露了《关于重大事项停牌进展的公告》(公
告编号:2020-055),于 2020 年 4 月 27 日披露了《关于重大事项停牌进展的公
告》(公告编号:2020-078)。

公司于 2020 年 4 月 28 日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提交了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
科创板上市的申请材料。根据《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公司股票停复牌业务实施细则》,为了维护投资者利益,避免股价异常波动,经公司申请并获得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限责任公司批准同意,公司股票继续停牌。停牌期间,公司将根据相关事项进展情况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敬请投资者关注,并注意投资风险。

特此公告。

辽宁成大生物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会
2020年4月29日


成大生物(831550)因系A股上市公司辽宁成大(600739)的控股子公司,又因有着狂犬疫苗第一股之称,在市场上一直拥有较高的关注度。尤其是分拆上市新规出炉后,成大生物被市场寄予较高的分拆上市期望。2月25日,成大生物宣布筹划申请科创板上市,而辽宁成大同日发布的公告则透露,根据辽宁成大及成大生物财务数据,预计2019年符合分拆上市标准。这也让成大生物有望成为分拆上市标的中首家新三板企业。需要指出的是,成大生物的资本市场野心在此前已有显露。公司曾有过一段冲击“三+H”第一股的经历,不过最终以终止H股发行告终。

  欲转战科创板

  2月25日,新三板明星企业成大生物官宣了拟筹划申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的消息,这也是公司在2019年7月宣布终止发行H股股票之后,新的资本运作计划。

  根据成大生物披露的公告,公司申请自2月25日开市起暂停转让,暂停转让涉及成大生物正在筹划重大事项。成大生物2月25日披露的另一则董事会决议公告透露,成大生物此次筹划的重大事项涉及申请科创板上市。据介绍,为优化资本结构、提升公司自我发展能力、实现公司战略发展目标,成大生物决定筹划申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就股票交易,成大生物称,预计恢复转让日期不晚于4月30日。

  作为成大生物母公司,A股上市公司辽宁成大也在2月25日对外透露了成大生物决定筹划申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的消息。受此消息影响,辽宁成大在2月25日午后涨停。

  提及成大生物,资本市场对其并不陌生。成大生物有着狂犬疫苗第一股之称,公司主要产品为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与乙脑灭活疫苗(Vero细胞),收入来源主要为人用疫苗的生产、研发与销售。

  据介绍,成大生物的人用狂犬病疫苗是一款可通过肌肉注射的方式给人类接种的Vero细胞狂犬病疫苗,在人类接触狂犬病毒或处于接触狂犬病毒的高风险之后预防狂犬病,自2008年起公司产品一直占据国内市场领先地位。辽宁成大在2019年半年报中介绍称,成大生物人用狂犬病疫苗是目前唯一获批可以采用Zagreb 2-1-1注射法的中国疫苗,也是WHO推荐的两种暴露后肌肉接种程序之一。

  有望成新三板分拆上市首例

  作为辽宁成大的子公司,自分拆上市新规出炉后,成大生物被市场寄予较高的分拆上市期望。在2月25日披露的公告中,辽宁成大透露根据公司及成大生物财务数据,预计2019年度财务指标符合《上市公司分拆所属子公司境内上市试点若干规定》规定的条件。北京商报记者发现,若通过母公司分拆上市的方式冲击科创板,成大生物将成为首家拟通过分拆形式向A股发起冲击的新三板企业。

  从成大生物披露的公告来看,除公布筹划申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的消息外,关于是否通过分拆上市的形式登陆科创板,成大生物并未提及。但在母公司辽宁成大披露的公告中,辽宁成大对成大生物暂停转让相关事宜作出了说明。

  辽宁成大表示,公司及成大生物已经审计的2018年财务指标不满足《上市公司分拆所属子公司境内上市试点若干规定》规定的条件。不过,辽宁成大补充到,根据公司《2019年年度业绩预增公告》及成大生物《2019年年度业绩快报公告》披露的财务数据,预计2019年度财务指标符合《上市公司分拆所属子公司境内上市试点若干规定》规定的条件。

  按照相关规定,上市公司分拆子公司上市需要满足的财务条件包括上市公司最近3个会计年度连续盈利,且最近3个会计年度扣除按权益享有的拟分拆所属子公司的净利润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累计不低于6亿元(净利润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孰低值计算) 。

  历史财务报告显示,辽宁成大业务分为医药医疗、金融投资、供应链服务(贸易)和能源开发四大业务板块。其中,辽宁成大的医药医疗业务分为生物制药、医药流通与医疗服务三大板块,分别由成大生物、成大方圆、成大医疗3家子公司承载。东方财富数据显示,辽宁成大持有成大生物60.74%股权。2017、2018年辽宁成大实现的扣非后归属净利润分别为12.53亿元以及5.91亿元。2019年,辽宁成大预计实现扣非后归属净利润为10.49亿-11.49亿元。另外,成大生物2017、2018年实现的扣非后归属净利润为5.51亿元、5.98亿元。2019年,成大生物预计实现的扣非后归属净利润为6.89亿元。

  针对成大生物是否通过分拆方式上市等相关问题,北京商报记者曾多次致电成大生物以及辽宁成大进行采访,但对方电话始终未有人接听。

  资深新三板评论人、北京南山投资创始人周运南表示,虽然成大生物后面申请科创板还有很多流程要履行,但成大生物确实是新三板市场默认的较佳分拆上市标的。

  试水“三+H”落空

  实际上,在此次宣布向科创板发起冲击前,成大生物曾拟冲击“三+H”第一股,但在筹划数月后,成大生物宣布终止H股发行。

  回溯历史公告,2018年5月,在距离全国股转公司与香港交易所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仅仅十余天之后,成大生物成为第一家明确提出拟在港交所上市的新三板企业。彼时,成大生物发布的公告显示,为满足公司业务发展需求,调节资本结构,进一步提高公司的资本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成大生物拟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H股)并申请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

  当时,对于此番H股发行,成大生物曾表示,此次发行H股股票所得的募集资金,在扣除发行费用后,将会以董事会或董事会授权人士认定的适当用途,全部用于公司,包括但不限于增加公司资本金,推动境内外业务发展等。

  资料显示,成大生物曾于2018年10月29日向香港联交所递交了H股发行并上市的申请,并于2018年10月30日在香港联交所网站刊登了H股发行并上市的申请资料。

  虽然是首家明确冲击“三+H”的企业,但成大生物却被后来者赶超,未能成为“三+H”第一股。不仅如此,在辗转筹划数月后,鉴于市场环境的变化,成大生物在2019年7月决定终止H股发行。

  如今,向科创板发起冲击的成大生物最终冲A之路如何,值得期待。

  值得一提的是,在公告中,成大生物也提示了科创板上市的相关不确定性风险。成大生物补充称,公司所筹划事项尚需满足多项条件方可实施,包括但不限于对相关财务数据进行审计、对具体方案进行研究和论证,前述事项尚在筹划、论证阶段,存在重大不确定性。

(文章来源:北京商报)

去年四季度新三板深改及分拆上市新规落地以来,上市公司旗下新三板控股子公司分拆赴A股IPO还是进入精选层,成为业内热议的话题。

  2月25日,辽宁成大(600739.SH)和成大生物(831550.OC)同时公告,成大生物筹划申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 成大生物由此成为分拆上市政策发布以来,第一家宣布A股IPO计划的上市公司新三板子公司。

  “经营业绩亮丽,且符合科创板定位导向,作为A股公司辽宁成大的控股子公司,成大生物一直被看作是分拆上市的潜力股,因此上述决定并不出乎意料。”2月28日,一位长期关注成大生物的医药行业人士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由于筹划科创板IPO事宜,成大生物自2月25日开市起紧急停牌。该股的做市商达40家,自2019年以来,该股一路震荡走高,2019年7月底一度出现拉升行情,2019年全年累计涨幅为188%。

  今年以来该股继续出现上涨行情,年内累计涨幅近16%,停牌前收盘价报42.77元,以此计算成大生物市值为160亿元。

  新三板分拆上市第一家

  据记者了解,作为狂犬疫苗“头牌”的成大生物早就有上市计划,2018年“新三板+H”政策落地后不久,该公司即开始筹划发行H股赴香港联交所上市。不过该公司发行H股的后期进程放缓,且于2019年7月宣布终止赴港上市计划。

  就在成大生物宣布终止发行H股股票事项时,外界就猜测公司是在为转战科创板IPO作准备,只是在等待时机条件成熟。

  如今来看,成大生物当下申请科创板上市的条件已初步满足。

  根据母公司辽宁成大公告显示,公司及成大生物已经审计的2018 年财务指标不满足《上市公司分拆所属子公司境内上市试点若干规定》的条件。不过,根据公司《2019年年度业绩预增公告》及成大生物《2019年年度业绩快报公告》披露的财务数据,预计2019年度财务指标符合相关规定条件。

  关于财务指标,分拆上市新规中明确的要求主要有两条:一是上市公司最近3个会计年度连续盈利,且最近3个会计年度扣除按权益享有的拟分拆所属子公司的净利润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累计不低于6亿元;二是上市公司最近1个会计年度合并报表中按权益享有的拟分拆所属子公司的净利润不得超过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的50%,上市公司最近1个会计年度合并报表中按权益享有的拟分拆所属子公司净资产不得超过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的30%。

  受益于成大生物业绩的增长,辽宁成大预计2019年盈利同比出现大幅增长,扣非后净利润将超过10亿元。

  辽宁成大业绩预增公告显示,上年同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6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5.9亿元。预计 2019 年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增加3.4亿- 4.7亿元,同比增加 45.73% -62.2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增加4.5亿-5.5亿元,同比增加77.44%-94.3%。

  而成大生物披露的2019年业绩快报显示,经初步核算,公司预计去年整体实现营业总收入16.77亿元,同比增长20.59%,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净利润7.20亿元,同比增长17.45%,扣非后净利润近6.9亿元,同比增长15.05%。

  此前,上海一家大型券商新三板研究组主管表示,成大生物大概率可能分拆去科创板IPO。他认为,不符合分拆条件的上市公司子公司,可以考虑在新三板公开发行并进入精选层,但新三板公司符合分拆上市的案例并不多,不会是主流。

  安信证券此前统计指出,97家新三板公司第一大股东为A股上市公司且持股比例超过50%,其中30个案例或符合分拆上市规定。 符合可分拆公司收入及利润体量大,约三成符合科创板财务标准,近六成符合精选层财务标准,其中收入及利润体量大的成大生物、用友汽车、新道科技等上市公司子公司既满足科创板财务标准,也符合精选层的财务标准。

  为何一定要上科创板?

  据《华夏时报》记者了解,辽宁成大当前经营业务共分为医药医疗、金融投资、供应链服务(贸易)和能源开发四大板块。其中在医药医疗领域又分为生物制药、医药流通和医疗服务。

  而成大生物则是公司生物制药业务的核心担当。成大生物处于医药制造业,主要从事人用疫苗的生产、研发与销售,主要产品为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与乙脑灭活疫苗(Vero细胞),其中2017年、2018年狂犬疫苗销售额占当年营收的比例均超过92%。

  同时,公司持续投入研发,2018年该公司研发支出7496万元,占当年营收的比例为5.39%。

  事实上,业绩突出的成大生物在二级市场相当受追捧。资料显示,截至2019年9月30日,公司股东人数为1540户,辽宁成大持有成大生物60.74%的股权。

  2020年至今,成大生物成交总金额达到17亿元,位居新三板市场第一,排名第二的贝特瑞同期成交额不到10亿元;成交量方面,今年以来总成交量4122万股,排名第8;总市值160亿元,排名第6。

  如此看来,成大生物在新三板已经是“头牌”,为何一定要上科创板呢?

  医药行业分析师张慧慧告诉《华夏时报》记者,科创板的高流动性和高估值使许多公司趋之若鹜。在新三板,交投不活跃,就会影响企业的估值水平,尤其是像成大生物这样的医药企业,从新三板成功转战科创板的企业,总市值翻番的不在少数。

  事实上,成大生物在新三板的表现已经非常亮眼,2月24日,成交量70万股,成交额3220万元,流动性位居新三板前列。

  但是,与科创板对比,成大生物成交量只能位列科创板最低水平。据挖贝研究院数据显示,2月25日,科创板股票成交量中位数413万股,最低80万股;成交额中位数2.5亿元,最低约5500万元。

  再从估值来看,科创板首发市盈率中位数48.3倍,平均数59.5倍。其中,生物医药股票估值更高,首发市盈率中位数49倍,平均数达到88.9倍,最高市盈率甚至达到467.5倍。

  尽管成大生物股价已从2019年初的13元左右,涨至最新的42.77元,翻2倍以上,但市盈率仅22.27倍。

  若将成大生物放到科创板,按照科创板生物医药发行市盈率中位数49倍计算,对应发行价就可以超越100元/股。

  但也有业内人士指出,事实上,随着国内资本市场科创板推出、注册制落地,以及未来创业板注册制和精选层的实施,国内资本市场接轨国际是大势所趋,同时股票供给将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向,新形势的各个资本市场,绝大多数资源都将向头部聚焦。对于成大生物来说,如果不能当科创板“鸡头”,当新三板的“鸡头”或许也会获得更多资源的青睐。另外,精选层投资者门槛下降到100万元后,新三板本身将发生颠覆性的变化。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