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开学琐忆……

(2025-09-01 21:37:29)

开学琐忆……

秋雨淅沥的清晨,站在阳台上望着楼下背着书包的孩子们,那些鲜艳的雨衣在灰蒙蒙的街道上格外醒目。忽然想起四十年前那个同样飘着雨的九月一日,故乡小学门前那片疯长的野草在雨中摇晃的样子——草尖上挂着水珠,泥土里混着青草特有的腥气,这种记忆像老照片般在脑海里泛黄却越发清晰。

教室的窗户缺了好几块玻璃,风裹着雨丝斜斜地灌进来。值日生要用抹布不断擦拭讲台,否则粉笔字刚写上去就会被水气晕开。最难忘的是教室后排那个总是积水的角落,不知哪个调皮鬼在那里养了几只蝌蚪,透明的玻璃瓶上贴着歪歪扭扭的"自然课观察"字样。班主任王老师发现后也没责备,反而让我们每天记录蝌蚪变青蛙的过程——这大概是最早的项目制学习。

开学琐忆……


那时候的开学装备简单得令人心酸。铁皮铅笔盒是家里传下来的,盖子上印着的"向雷锋同志学习"已经斑驳;算草本用去年的作业本反面装订而成;最奢侈的是包书皮的挂历纸,要挑有漂亮风景的那面朝外。但孩子们有自己创造快乐的方式:把苍耳粘在同学后背上,用狗尾巴草编小兔子,在积水洼里比赛打水漂。这些现在看起来寒酸的玩意儿,当年却能让我们笑出眼泪。

午饭时间,铝制饭盒里的咸菜炒饭早已凉透。家境好些的同学会带猪油拌饭,揭开盖子时那股香气能引来无数羡慕的目光。记得后排的张小胖有次带了半截香肠,全班同学轮流每人分到指甲盖大的一丁点,却像品尝山珍海味般咂摸了整整一节课。如今想来,那种集体分享的幸福感,是现在独自吃豪华套餐的孩子难以体会的。
开学琐忆……

放学时的场景更有意思。雨要是下大了,校门口就会变成小型沼泽地。高年级男生自告奋勇当"人桥",把低年级的孩子一个个背过水坑。有个叫马铁柱的六年级学生,能同时扛两个一年级生,被大家尊称为"铁桥"。现在偶尔在菜市场遇见白发苍苍的他,还会开玩笑问:"铁桥同志,现在还能负重吗?"



这些记忆碎片里最动人的,是那些如今看来不可思议的师生情。李老师会把自己的雨衣让给学生,自己顶着搪瓷脸盆回家;李老师会帮我们烘烤湿透的布鞋,火盆里烤红薯的香气混着棉布蒸腾的蒸汽,成了记忆里最温暖的画面;音乐李老师更绝,下雨天就教我们唱"雨打芭蕉""采蘑菇的小姑娘",把烦人的雨季变成了天然的音乐课堂。
开学琐忆……

章汪楼先生在回忆录里说:"七十年代的开学季就像浸了水的牛皮纸,粗糙却韧性十足。"确实,那时候的物质匮乏磨砺出的生命力,是现在孩子难以想象的。当今天的家长忙着给书包里装消毒湿巾、防雨鞋套时,我们那代人早就练就了光脚蹚水沟的本事;当现在学校为操场积水发愁时,我们那会儿正乐此不疲地在泥洼里找青蛙卵。

前几日特意回了趟老家。那座红砖小学早已改建得窗明几净,校门口铺着彩色透水砖,再不见当年杂草丛生的景象。但恍惚间,我似乎又看见扎羊角辫的小女孩蹲在草丛里找蚂蚱,看见男孩子们用树枝拨弄蜗牛,看见年轻的老师们卷着裤腿在雨中穿梭。这些画面就像老电影里的蒙太奇,在记忆的雨季里反复放映。

开学琐忆……


如今的开学季,孩子们有全套防水装备,有家长汽车接送,有干净明亮的教室。但不知为何,总觉得少了点什么。或许就像章汪楼先生说的:"人怀念的不是艰苦本身,而是在艰苦中野蛮生长的那些纯粹快乐。"那些混合着青草香、雨腥气和欢笑声的开学记忆,终究成了我们这代人独有的精神胎记。

站在新学期的校门口,看着穿冲锋衣的孩子们踩着防滑鞋走进教学楼,突然明白: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雨季。我们怀念的从来不是泥泞的道路,而是一起蹚过泥泞的那些人,以及泥泞里开出的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