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糜烂不是病,育龄期女性的1种正常生理现象

标签:
成分点评护肤 |
分类: 成分 |
【引子】
莫叔,上次有人留言说到宫颈糜烂,能不能科普科普,宫颈炎、宫颈癌、宫颈糜烂这些到底是什么区别
1
嘴唇
都说舒淇很性感, 有一个厚厚的嘴唇。我们都知道,每个人嘴唇厚度是不一样的,
有的人厚,有的人薄,厚的嘴唇看上去往外翻的更多一些。
这就是我们基因的差异, 导致了我们的身体在很多方面都有些细微的差异。
嘴唇部位的皮肤和我们正常的皮肤是有差异的,角质层更薄, 没有汗腺、皮脂腺、毛孔、毛发等。对于黄色人种来说, 嘴唇显红色。
人一旦生下来, 嘴唇的大小、唇形、往外翻的程度就已经被基因决定了,是不会改变的。 但是, 如果一个人嘴唇的厚薄在不同时期会出现变化, 是不是挺吓人的?当然这个情况是不会出现的。
今天我们要说的“宫颈糜烂”, 就是女性子宫颈部位的皮肤会在不同年龄出现一些变化。
2
子宫颈
先来了解一下女性的子宫, 看下图
子宫对于女性来说, 再熟悉不过了, 每个月子宫内膜的脱落就会形成月经, 也是未来胎儿生长发育的地方。 子宫像一个倒置的梨子, 朝向阴道的开口部位就是子宫颈部。
3
宫颈糜烂?
由于历史原因, 中国的妇科观念和技术水平落后于世界。 在一些妇科检查中, 发现宫颈部位有发红、糜烂症状,看下图
宫颈开口部分的皮肤的确看上去更红、像发炎一样,
于是,“宫颈糜烂”
这个病名就在中国出现了,还有着轻重程度的划分, 以及一些治疗手段。注意, 在西方,并没有宫颈糜烂这个病,难道是中国女性特有的吗?
而只是因为所谓的“宫颈糜烂”只是育龄期女性的一个常见生理现象, 但不是疾病, 根本不需要治疗。 庆幸的是,中国终于和世界接轨了,在2008年本科版的《妇产科学》中, 明确说明了, 取消宫颈糜烂病名,代之以柱状上皮细胞异位这个生理现象。
4
2种细胞
造成“宫颈糜烂”假象的原因, 是宫颈部位有2种不同外观的细胞, 看下图
覆盖在子宫颈外部(朝向阴道部分),以及阴道壁,看上去很光滑
2)柱状上皮细胞
覆盖在子宫颈内部(朝向子宫方向)
这2种不同的上皮细胞本来应该会相安无事, 各自待在自己的地盘, 但是, 随着女性体内激素的波动, 大家开始抢地盘了, 下面我们来看看女性不同年龄阶段的表现。
5
柱状上皮外翻
1)月经初潮前,没有“宫颈糜烂”现象, 看下图
蓝色 -- 代表柱状上皮细胞
黄色 --代表 鳞状上皮细胞
女孩在来月经前,并没有出现柱状细胞外翻现象,子宫颈外部被扁平鳞状细胞覆盖。
2)育龄期早期(月经初潮-30岁前),开始有“宫颈糜烂”现象, 看下图
蓝色 -- 代表柱状上皮细胞
黄色 -- 代表鳞状上皮细胞
在激素作用下, 出现柱状上皮细胞外翻现象,到达子宫颈开口及外周一些区域,每个人外翻的程度是不一样的。
3)女性30岁左右,“宫颈糜烂”现象依旧存在, 看下图
蓝色 -- 代表柱状上皮细胞
黄色 -- 代表鳞状上皮细胞
紫色 -- 代表转化区
这个阶段开始出现了新的转化区,柱状上皮细胞外翻区域产生了新型鳞状细胞(用紫色表示),和黄色标示的鳞状细胞外观不一样,看上去还是发红的“糜烂”的外观。
4)更年期,依旧有“宫颈糜烂”现象,
看下图
蓝色 -- 代表柱状上皮细胞
黄色 -代表鳞状上皮细胞
紫色 -- 代表转化区
更年期时,转化区开始朝宫颈内部迁移。黄色标示的鳞状细胞开始逐渐收复自己的地盘。
5)绝经后,“宫颈糜烂”现象消失,
看下图
蓝色 -- 代表柱状上皮细胞
黄色 -代表鳞状上皮细胞
紫色 -- 代表转化区
绝经后,在外宫颈区,转化区几乎看不见,黄色的鳞状细胞基本收复了自己原来的地盘,看上去,就没有“宫颈糜烂”现象了。
6
正常生理现象
我们现在已经知道了,所谓的“宫颈糜烂”是一个不恰当的说法, 其实是宫颈里柱状上皮细胞在激素作用下外翻的一种表现, 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 不是疾病, 当然不需要去治疗,更不会影响生育。
这里要简单区分一下宫颈炎、宫颈癌。
1)宫颈炎
既然是炎症, 肯定有一些炎症表现, 比如白带增多、发黄、有异味等,这时候需要去医院检查和治疗。
2)宫颈癌
宫颈癌是由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的感染引起的,也就是说,没有性的女性,是不会感染上这个病的。这种病毒感染的区域一般也就是宫颈部位, 目前可以通过巴氏涂片检查,来进行相关的预防和治疗。 更可喜的是, 现在已经有了宫颈癌疫苗, 可以对女性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具体参考文章《HPV宫颈癌疫苗,每个女人都该打一下》(点击可查看)
对于有性的成年女性来说,
--- End ---
写于 2017.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