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热门美白产品, 烟酰胺原液 | 点评

(2017-08-10 05:47:12)
标签:

成分

点评

护肤

分类: 成分
热门美白产品, <wbr>烟酰胺原液 <wbr>| <wbr>点评

【引子】

 

莫大神好早https://mp.weixin.qq.com/mpres/zh_CN/htmledition/comm_htmledition/images/pic/common/pic_blank.gif?wx_lazy=1烟酰胺原液 点评" TITLE="热门美白产品, 烟酰胺原液 点评" />


想请叔点评一下最近挺火的The Ordinary!比如它家10% 烟酰胺+ 1%锌的精华https://mp.weixin.qq.com/mpres/zh_CN/htmledition/comm_htmledition/images/pic/common/pic_blank.gif?wx_lazy=1烟酰胺原液 点评" TITLE="热门美白产品, 烟酰胺原液 点评" />


烟酰胺俨然已经成了最热门的美白成分了, 最近各大公众号都在热推HomeFacialPro、以及the ordinary的。


亚洲人以白为美,谁都希望自己的皮肤能够白皙细腻, 看上图, 目测我的肤色属于左边第2个, 小时候的我肯定是左手第3个。


烟酰胺有美白作用吗?  先讲一个故事。



1

吊白块


如果你是个家庭主妇, 需要经常去菜场买菜的话, 你肯定知道一点, 不能买很白的食物: 比如豆芽、腐竹、粉丝、米粉、银耳、面粉等。


因为, 这些食品本来的颜色没有这么白, 但是如果经过吊白块或其他漂白剂的处理, 就会变成卖相很好的光滑洁白的颜色, 保存时间也能更长久。


但是, 这样的食物是不能吃的, 比如,吊白块的主要成分是亚硫酸氢钠甲醛, 进入人体后, 会引起肠道刺激、 过敏、食物中毒等。 


有些人可能要说了, 吊白块和烟酰胺毛线关系都没有啊。  是的, 稍安勿躁, 你知道吊白块是怎么处理食品的吗?


简单到极点:

将一定浓度的吊白块加入到食物里浸泡一段时间, 就能漂白


这里卖个关子,后面谈到烟酰胺那个著名的美白实验时, 你就秒懂了。


还要再说另外一个故事



2

止血环酸


好多年以前, 医生在外科手术结束后,会在伤口出血部位涂上止血环酸, 加速伤口的愈合。


然后,奇迹出现了, 一些医生发现, 伤口部位的皮肤颜色变白了, 于是这个止血环酸(也叫传明酸), 就成了资生堂力推的美白成分, 添加到了很多产品中, 甚至安耐晒中也添加了。


止血环酸真的有美白作用吗?   


我不这么认为, 在皮肤的伤口位置, 不光这个止血环酸、甚至维生素C、其他强的还原剂, 都有可能让皮肤脱色, 从而产生“美白”的假象,  我称这个过程叫做

漂白


前面说的吊白块, 就是一个工业漂白剂。


好了, 下面要说本文的重点了



3

体外实验


烟酰胺的美白作用, 是宝洁公司提出来的, 并应用在了旗下的SK2、Olay的美白产品中, 比如sk2小灯泡、Olay的小白瓶、小绿瓶等。


我们来看一下这个实验室怎么做的:

1)纯化的酪氨酸酶测定,培养的黑素细胞,角质形成细胞/黑素细胞共培养模型和着色重建表皮(PREP)模型中测量黑色素产生。结果:烟酰胺对培养的黑素细胞中的酪氨酸酶的催化活性或黑素生成没有影响。然而,烟酰胺在共培养模型中给予35-68%的黑素体转移抑制,并减少PREP模型中的皮肤色素沉着。


点评1: 这是一个体外实验。是将烟酰胺放到培养皿中的黑素细胞和角质形成细胞旁边, 然后观察到了能抑制黑色素颗粒转移到角质细胞中。


这个过程和吊白块漂白食物并没有大的区别。 高浓度的烟酰胺包裹在细胞周围, 严重干扰了黑素细胞正常的生理活动。


这就好比拳击手找沙袋来练习, 每一次重拳都能打在沙袋上。 但是, 如果真的和其他拳击手较量, 打中的概率就大大降低了。


这个实验也是一样的道理, 把皮肤里的细胞取出来,这时的细胞就好比沙袋, 任人挨打。 而细胞周围的烟酰胺就好比拳击手, 可以100%的击中。


光从这个体外试验, 是不能证明烟酰胺有美白作用的。



4

皮肤实验


宝洁公司也知道,体外实验的说服力不够, 于是又进行了下面的实验


2)临床试验包括18名色素沉着多度者,配对使用5%烟酰胺保湿剂和对照组保湿剂,120名面部晒黑受试者被分配到三种治疗中的两种:对照组防晒剂和2%烟酰胺+防晒霜。面部色素沉着过度和肤色变化通过计算机分析和面部高分辨率数字图像的视觉分级进行客观量化。结果:在临床研究中,与使用4周后的单独使用相比,烟酰胺显着降低色素沉着过度和皮肤亮度增加。


点评2:一个奇怪的现象,这些被测试的人是经过精心挑选的,选了一些色素沉着过度的人以及晒黑的人来进行测试。   


要知道,晒黑的人在做好避光的前提下, 肤色也是能捂回来的, 容易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  


一个科学的实验, 应该随机挑选被测试的人。  


所以, 宝洁的这个人体实验, 说服力又打了一个折扣。



5

实验作者


最后看一下这个实验的作者

 

3) 烟酰胺对减少皮肤色素沉着和抑制黑素体转移的影响

Hakozaki T 1,Minwalla L,Zhuang J,Chhoa M,Matsubara A,Miyamoto K,Greatens A,Hillebrand GG,Bissett DL,Boissy RE。

作者信息

  • 宝洁远东有限公司研发部,日本东大阪市高野町中aka 1-17科技技术中心7F。hakozaki.t.1@pg.com

Ps: 以上资料来自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12100180


点评3: 这个实验来自宝洁公司内部,有婆卖瓜的嫌疑。


并没有查到独立的第三方的研究机构关于烟酰胺的人体美白实验。 维基百科里关于烟酰胺的介绍, 没有提到有美白作用; 美国化妆警察宝拉的官网上, 对烟酰胺的介绍中, 也没说有美白作用。


因此, 我认为, 烟酰胺的美白作用, 目前只是宝洁公司一家说出来的, 整个医药界, 皮肤界, 并没有认同。道理很简单, 没有更科学的更多的实验数据支持。



6

美白?


我们换个思路:

假如烟酰胺真的有明显的美白作用


那么会出现什么?


首先, 你能很轻易的买到烟酰胺美白药丸,在各大药店或者医院。 然后整个亚洲人都幸福了, 皮肤也越来越白, 白到可以接近白人。


用脚趾头想想, 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 肤色的形成, 是人类适应环境的结果, 在人类能够轻易大范围迁移之前, 紫外线强的地区,皮肤内的生成的黑色素颗粒就是更大更密集。 看下图 

热门美白产品, <wbr>烟酰胺原液 <wbr>| <wbr>点评

可以这么说, 人类从非洲走出前, 肤色都是黑的。 然后迁移到欧洲北部的人,由于紫外线弱, 不需要那么多的黑色素来保护皮肤, 于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就是, 肤色越来越白。


我们从皮肤的角度再来分析一下



7

皮肤的屏障


我经常问大家的一句话

皮肤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屏障!  

对的, 我们的皮肤就像一堵墙, 将环境和我们身体内的细胞和阻止隔开了, 防止环境中的化学分子、微生物等进入皮肤。


等等,你涂在皮肤上的各种化学成分, 包括你说的美白成分烟酰胺, 都是皮肤要防御的对象。 


皮肤外层是由7-10层死亡细胞组成的,不痛不痒。 但是, 如果化学成分穿过了角质层, 到达了活细胞的周围, 那么就有可能干扰细胞组织的正常生理活动, 就有可能产生刺激了, 你所感受到的痒、刺痛、发红都是皮炎表现的症状。


你知道吗?  能生成黑色素颗粒的黑素细胞在表皮的最底部, 看下图

 

热门美白产品, <wbr>烟酰胺原液 <wbr>| <wbr>点评


长的像树一样的就是黑素细胞, 负责生产黑色素颗粒, 并注入到每一个角质细胞中, 用来保护你细胞里的DNA, 免得遭受紫外线的损伤。


你确定烟酰胺成分能穿过这么多层细胞, 顺利到达底部, 来影响黑色素颗粒的转运吗? 并且能保有一定的高浓度发挥抑制作用吗?  并且能聚集在活细胞周围而不让你感觉到痒或刺痛吗?


挺难的, 也许有人会告诉你, 当你感受到有刺痛和痒的时候, 不要慌, 是皮肤在适应烟酰胺。  这就好比你被人打了一巴掌, 然后打你的人说, 忍一忍,适应一下,等打出老茧来, 以后再挨巴掌就不会有这么疼了。



8

保湿


烟酰胺,是维生素B3,对我们身体来说很重要, 参与很多生物化学反应。 

热门美白产品, <wbr>烟酰胺原液 <wbr>| <wbr>点评


烟酰胺对人体的诸多作用中, 一定不会有阻止黑色素颗粒转移来帮助美白的作用。 


道理很简单, 亿万年才进化出来的黑色素颗粒, 就是为了吸收紫外线, 来保护你的。


烟酰胺作用在皮肤表面, 虽然没有美白作用, 但保湿效果是很好的, 让角质层含水量增加后, 皮肤看上去会滑一点亮一点。


但是, 高浓度的烟酰胺可能会带给皮肤更多的刺激。 对于皮肤来说, 2%以下的浓度相对安全一些。the ordinary里面10%的浓度太高了, 若要追求对皮肤的保湿效果, 可以稀释到2%使用。



--- End ---

写于 2017.08.10   04:27

热门美白产品, <wbr>烟酰胺原液 <wbr>| <wbr>点评 

  

 

  点击收听讲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