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回顾】
1、李克强会见斯里兰卡总理时表示,将加快两国自贸协定谈判,加速恢复两国港口城市项目合作。
2、李克强会见瑞士联邦主席约翰·施耐德·阿曼时指出,希望双方加强中国制造2025和瑞士工业4.0对接。
3、3月末中国外储环比增加103亿美元 结束4连降。央行表示,4月开始,同时发布以美元和SDR作为报告货币的外储数据。
4、据上证,3月成立的证券类信托总规模环比大增255%,部分大资金通过加杠杆的形式再度入市。
5、据上证,全国生猪生产发展五年规划有望本月出台,将明确生猪标准化养殖率目标。
6、维宏股份(300508)8日申购,发行价20.08元,市盈率23倍,申购上限5500股,中签缴款日为12日。
7、据上海有色网,国储局7日召集国内几家钨龙头企业商讨钨精矿收储事宜。据了解,本轮收储计划或已达成。
8、工信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6日召开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及产业发展情况调研会,参会单位建议政府出台相关支持和引导政策。
9、据经济参考报,为加强对融资租赁企业的引导,商务部正加紧修订《外商投资租赁业管理办法》和《融资租赁企业监督管理办法》,银监会和商务部正联合酝酿“融资租赁企业监管条例”。
10、据经济参考报,国内首个无人机产业示范基地已于日前在陕西省西咸新区正式成立,新的通用飞行器和无人机管理办法等政策都在紧锣密鼓地制定中,将会对无人机产业面对的焦点问题作出妥善解决。
PS:行情直播、板块个股机会和盘后答疑,可免费添加群344456153
【热点涨停早知道】

(注:该图片是精选开盘前对股市有重大影响的资讯及受益个股,朋友们要仔细看喔。点击图片可以放大查看)
【热点早知道详解】
一、碳纳米管望催生超级锂电池
概念股蓄势腾飞
据媒体目前报道,日本钟化公司与爱知工业大学的研究小组开发出了充电速度提高100多倍的锂离子电池。电池使用研究小组独立开发的有机材料让手机充电仅需要10分钟。据悉,这种锂电池将碳纳米管混入被称为TOT的有机分子中,作为正极材料。需要大容量电池的电动汽车如果使用这种电池,可以大幅缩短充电时间。
点评:作为此超级锂电池的核心元素,碳纳米管的应用前景也被证明十分广阔,其超强的力学性能、优异的场发射性能、极高的储氢性能、潜在的化学性能等使碳纳米管的研究和制备一直是国际纳米技术和新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碳纳米管是纳米材料中开发价值最高的纳米材料之一,除应用在电池领域外,还具有高度的潜力应用在可穿戴式装置、智慧家居、超级电容器、信息存储、传感器等领域。A股上市公司中,涉及相关领域个股如楚江新材(002171)、拓邦股份(002139)、新纶科技(002341)等值得重点关注。
二、浙江拟大力建设充电桩
国网招标带来实质订单
国家电网浙江省电力公司近日对外发布2015年服务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白皮书,承诺2016年将在浙江建成电动汽车快充站331座。根据浙江省的规划,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产量累计达50万辆以上,推广应用累计达23万辆以上,充换电站800座以上,充电桩超过21万个。
点评:浙江省大力建设充电桩并非个例。上海市日前也提出,到2020年,全市充电桩运营服务规模超过21万个,基本满足26万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服务需求。近日国家电网启动了今年以来的首轮充电桩招标,有望给相关企业带来实质性订单。上市公司中,中恒电气(002364)一季度预增50%至80%,主要因国网充电设备订单确认收入;众业达(002441)、和顺电气(300141)亦涉足充电桩业务。
三、新能源车放量推升需求
钕铁硼景气度有望改善
近日特斯拉订单超预期,引发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关注度持续升温。工信部部长苗圩此前表示,新能源汽车去年产销30多万辆,今年预计会比去年增长一倍以上。投资者互动平台最新动态亦显示,钕铁硼作为电动汽车重要材料,相关公司订单正在稳步增长。
点评:据机构测算,每辆混合动力车比传统汽车多用钕铁硼3公斤左右,纯电动车需多用5公斤至10公斤。到2020年,我国对钕铁硼的需求高达4.4万吨/年,全球需求接近10万吨左右,潜在市场空间广阔。上市公司中,中科三环(000970)、宁波韵升(600366)分别为国内第一、第二大钕铁硼供应商。
四、支付宝明日将展示
人脸识别认证技术
4月7日支付宝官方微博宣布,明日支付宝“Smile
to pay”人脸识别技术将会亮相。根据之前官方介绍,该支付认证技术由蚂蚁金服与Face++合作研发。面部的数据信息,包括结构、五官以及肌肉等方面的数据分析,则由阿里云计算提供。据了解,Face++人脸识别技术可以达到99.5%准确率,高于人眼97.52%的准确率。
点评:作为一种更为高效的身份验证和识别手段,人脸识别技术已经逐步进入到实际应用的阶段。人脸识别技术可用于政府、军队、银行、社会福利保障、电子商务、安全防务等领域,商业应用空间广阔。当前,我国金融与安防领域对于人脸识别的需求迫切,产业将进入爆发式增长期,预计未来十年内有望形成年销售额过千亿的市场规模。A股上市公司中:汉王科技(002362)是国内最早研究人脸识别算法并将其商用化的企业之一,全资子公司北京汉王智远科技有限公司专业从事生物特征识别软硬件产品的研发,销售。高新兴(300098)智能分析平台中具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人脸识别智能分析系统。赛为智能(300044)人脸识别产品已验收,主要用于交通领域安防系统。
五、化工新材料十三五规划望发布
高性能纤维自给率将提升
据上证,中国石油和化工联合会已经完成了“化工新材料十三五发展规划”的制定工作,本月内有望正式发布。为了促进行业发展,联合会还将筹备设立新材料产业投资基金。
点评:联合会人士表示,在化工新材料方面,我国目前还处于低端水平,高性能产品大量依赖进口。十三五将在高性能纤维等领域取得进展,助推关键化工新材料品种的自给率在十三五时期达到80%以上。上市公司中,泰和新材(002254)芳纶产能位居世界前列,产品应用于汽车安全、航天军工等领域;博云新材(002297)的碳复合材料可用于航空航天领域;金发科技(600143)具备民用汽车碳纤维生产技术。
六、三星智能隐形眼镜实现“特工眼”
生物传感器点石成金
据外媒,三星获得了一项“交互式”隐形眼镜的技术专利,将摄像头、移动传感器、传输器和显示单元整合到“智能隐形眼镜”上。用户可像电影中的特工一样,通过“眨眼”完成拍照等很多功能。三星希望其可以发展为一种比现有设备更好更轻便的增强现实设备。谷歌也有两项依托于“智能隐形眼镜”的专利,可以利用隐形眼镜和传感器来读取眼泪中的化学成分,以此判断用户的血糖水平。
点评:业内认为,作为此项装置的关键要素,生物传感技术无疑起到重要作用。全球消费电子巨头纷纷抢占可穿戴设备市场,预计2016年可穿戴设备的市场规模将达100亿美元。传感器已成为可穿戴设备产业链中的点金石,是硬件产业链上机会确定性较强的一块领域。随着可穿戴、虚拟现实等设备应用及生物技术的发展,生物传感器产业市场前景看好。可关注:美达股份(000782)、汉威电子(300007)等。
七、最严减持禁令4月8日到期是误读
证监会今年1月8日出台了《上市公司大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减持规定》),自2016年1月9日起施行。《减持规定》要求:大股东在三个月内通过证券交易所集中竞价交易减持股份的总数,不得超过公司股份总数的百分之一。最后的结果是部分投资者误以为2016年4月8日又是一个解禁到期日。
点评:安信证券指出,需要说明的是《减持规定》的“三个月”是个动态概念,不是特指1月9日后的三个月内这一段时间,所以不会造成4月集中到期的风险。另外,协议转让也规定受让方比例不得低于5%。
(注:热点早知道详解是对资讯的详细分析,让朋友们深入了解资讯对板块、个股影响的逻辑。)
喜欢股迷小云的朋友们请关注和收藏“股迷小云”新浪博客和新浪微博,敬请期待内容更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