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唤起乡愁
清明到了,牵动着人们的思绪,唤起了人们的乡愁。
那么,什么是乡愁呢?
有人说,乡愁是老家门口的树荫,是故乡泥土的芬芳,是梦中思念的爹娘,是渗透在血液里的良知和天性。
也有人说,乡愁是埋藏在心底的胎盘和初恋,是幼年的天真、少年的憧憬、青年的梦想、壮年的豪情、老年的依归,是每一个人终身拼搏的精神支柱。
还有人说,乡愁是家国情怀,是文脉延亘,是精神家园,是五千年中华文明史中历久弥新的永恒主题。
总书记也多次提到乡愁。他说:“乡愁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你离开了这个地方会想念这个地方。”他还说:“每个地方都有让大家留念的东西,不要小看这种幸福感,因为这种幸福感能留得住人。”
在汉语里,“乡愁”一般是指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或故土的思恋情怀,这与我国传统农业社会性质有着直接且十分密切的关系。由于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化,现代都市和新型城镇的快速扩展,特别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当下的乡愁一般是指离开故土、身在异地的人,对往昔乡村生活的回忆、眷恋等浪漫思绪。
每一个正常人都会有各自的乡愁、乡思和乡恋。无论是身居高位的权贵、腰缠万贯的土豪、漂泊异乡的游子,思念故土、眷恋家乡的秉性始终不会改变,不会磨灭。没有乡愁的人,就会成为浪里的浮萍无源的水,空中的楼阁无根的树,他们缺失了家国情怀、文脉延亘和精神依归。
和我一样出生于上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的娃娃们,如今都已越花甲、逾古稀、逢耄耋、近鲐背、奔期颐。这批老娃娃啊,年纪越大,对家乡的眷恋之情越浓烈、越深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