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OM活动与幼儿园主题活动试融合的研究
(2018-11-14 15:11:55)分类: 研究心得 |
浅谈OM活动与幼儿园主题活动试融合的研究
常州市天宁区天隆和记黄埔幼儿园
【摘 要】将OM引入到幼儿园主题活动之中,使其有效融合,我们做了以下尝试:理念融合,促全面发展;概念清晰,促理清思路;有理有据,促科学研究;全面构建,促研究深入;挖掘本质,促成果展现。
【关键词】OM活动;幼儿园主题活动;融合
OM :Odyssey of the mind的简称,中文意思为头脑奥林匹克,是一项1978年发源于美国的世界性赛事。它把生活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改编成题目,要求孩子对题目中提出的任务进行设计、创造和制作,通过比赛向裁判和观众展示自己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该项赛事集动手、动脑、科学与艺术于一身,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在我国OM活动已开展了近30年,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参与到OM竞赛活动中来,但大部分园所仅仅将其作为一项赛事开发,参与的教师与幼儿的面非常的有限,而能以OM为特色继而逐步形成园本课程,让更多的孩子参与到该项活动中来的园所寥寥无几。
我市较早开发该项目的是常州市解放路小学,2007年引进OM项目,2008年初次参赛就一举拿下中国赛区决赛冠军和世界头脑奥林匹克比赛冠军。学校OM团队近年来多次蝉联冠军,逐步建立了多元、灵动的OM特色校本课程。OM已成为解放路小学响当当的品牌项目,也成为了学校的一个特色标志。作为解放路小学教育集团中的一员,有了集团的依托与支撑,无疑是站上了巨人的肩膀,为幼儿园OM园本课程的建立提供了无限的可能。但是,孩子年龄与特点间的差异、小学与幼儿园课程之间的不同,成为横亘在两校课程间的鸿沟,难以逾越。因此我们思考:要将OM引入到我园,成为引领幼儿动手、动脑、全面发展的园本课程项目,就不能简单的把OM作为一年一次的普通赛事,也不能仅仅是拿来主义,而应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反思、创新,逐步建立形成适合我园幼儿的特色园本课程项目,使之为全体幼儿服务。
我们在实践中逐渐摸索到OM竞赛的核心理念与精神有:团队合作、共同努力、扩散思维、独立解题、学得愉快、与众不同等等。它们保证了我园的OM主题活动研究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在亲历2016年的全国OM大赛现场后我们觉得:在我园,头脑奥林匹克活动要有生命力,必须得将OM活动的理念和幼儿园的基础活动相结合,特别是作为幼儿园课程载体的主题活动相整合,这样才能广泛、深入、持久地发展,也才能让所有的孩子、老师受益。
《指南》中指出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要注重领域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幼儿园主题活动遵循《指南》精神它打破了学科之间的界限,将各种学习内容围绕一个中心有机连接起来,让孩子通过该单元的各项活动,获得与“中心”有关的较为完整的经验。能促进幼儿全面的发展,进一步提高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培养幼儿自主探索、合作、自信、独创等精神,而集动手、动脑、想象、表演、艺术于一身的OM活动,也关注幼儿的兴趣,强调幼儿的多元发展,注重幼儿创造思维的培养。所以OM的本质、精神与我们实施主题活动的宗旨是吻合的。那么,OM怎样与我们幼儿园的课程、主题相结合?并使之真正成为我们幼儿园的一项特色呢?我园有着以下思考:我们将在开展头脑奥林匹克竞赛的同时,结合办园理念,结合创新教育,把OM的理念融入到园本主题活动当中,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探索研究出我园特有的OM理念引领下的主题活动项目。
OM:Odyssey of the mind的简称,是一项融制作、思考、想象、表演于一体的活动。通过动手与动脑、科学与艺术、自然与人文的三大结合,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与团队精神。
主题活动:是一种整合性的活动,具有开放性、综合性、整体性的特点,主题内容可以涉及到生活、科学、数学、音乐、美术、语言、运动、游戏等多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的网络化的结构。
幼儿园OM主题活动:将OM精神融入到主题活动中,选择主题开展以动手、动脑、创造、创新、表现、表达为主要特征的幼儿园活动。
米克卢斯理论:萨缪尔·米克卢斯(Samuel Mikclus)是头脑奥林匹克的创始人。从1978年首届头脑奥林匹克大赛举办至今,无数参赛青少年体会到了创新和合作的乐趣。米克卢斯认为,要给予孩子充分的动手体验的机会,只有让孩子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得到真正的成长。孩子的成长是全方位的,各个方面是相融合的,如艺术与科学的融合等。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的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和活动性,寓教育与生活、游戏中。
四、全面构建,促研究深入
(一)OM主题活动的特征及其价值的研究。
首先通过观看历届幼儿园OM大赛的视频,分析参赛文本内容,归纳总结出OM竞赛活动的一般结构与风格特点。其次研究幼儿园主题活动的特点,尝试把OM活动理念的精华与幼儿园主题活动相融合,初步探寻我园幼儿OM主题活动所要具备的基本要素和特征:一是创造性特征,包括动手、动脑、表现、表达、表演等。活动中幼儿大胆创新、动脑动手,懂得遇到困难要想办法去解决困难的道理,孩子们可以尽情地展示各项能力,同时享受创新带来的乐趣,从中获得趣味和满足。二是领域融合性特征,包括语言、科学、艺术、社会等多领域的融合。围绕主题开展的系列活动,将引导幼儿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让幼儿通过亲身感知、创作、体验和思考分析,逐渐内化、理解并形成新的思维定势、自己的认知模型,获得更多的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这样的主题活动能充分激活孩子们合作创新活动的兴趣,对幼儿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OM主题活动架构与实施的研究。
按照幼儿园年龄段的教育特点,将OM活动理念渗透于幼儿园主题活动中。通过充分认识OM活动的性质、特点与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从幼儿的兴趣、需要等多方面着手,选择适宜的主题内容、搭建主题网络、制定主题目标、建设主题资源,开发构建形成适合幼儿各级年龄特点的幼儿园OM主题活动体系。
(三)OM主题活动教师支持性策略的研究。
了解OM活动与不同年龄层次幼儿主题活动的相容性,将OM活动与主题活动的组织有机结合、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尊重幼儿的活动意愿,为幼儿提供支持性的环境,帮助幼儿积累、重组发展经验,通过OM主题活动的开展促进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力求通过实践研究、总结提炼出具有一般普适性的幼儿OM主题活动的支持性策略,使教师在实践中拥有相对固定的策略应对一般事件,并能在临场中巧妙运用或展现指导机智,提高教师参与创造性教育的研究能力以及园本课程的建设能力。
(四)OM主题活动评价的研究。
首先,重视不同年龄幼儿的在主题活动开展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结合主题活动的开展积极关注幼儿发展的评价。其次,开展主题活动方案、主题活动实施、主题活动效果等多方面的评价,重视主题活动开展前的审议以及主题活动结束后的反思,使之为促进OM主题活动科学、良性的发展而服务。最后,关注教师在研究过程中的发展评价,促进教师教科研水平的提升与个人专业能力的发展。
五、挖掘本质,促成果展现
(一)OM活动要有生命力,必须与课程改革相结合。
要使OM活动具有生命力,只有两者相结合,这样才能广泛、深入、持久地发展。以后的日子里,我园将在开展头脑奥林匹克竞赛的同时,结合办学理念,结合创新教育,把头脑奥林匹克理念融入到园本化课程建设当中,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探索研究出我园特有的幼儿OM特色主题活动项目课程。
(二) OM的本质、精神必须与幼儿园主题活动的宗旨相吻合。
我们把头脑奥林匹克活动的理念和幼儿园的基础活动相结合,特别是作为幼儿基本活动的游戏相整合,有着以下思考:游戏活动能提高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培养幼儿自主探索、合作、自信、独创等精神,而集动手、动脑、想象、表演、艺术于一身的OM活动,也关注幼儿的兴趣,强调幼儿的个性发展,注重幼儿创造思维的培养。
(三)OM活动与幼儿主题活动的开展必须相互促进。
OM活动与幼儿园主题活动都是立足于以幼儿为本,两者能相互包容和促进,能让幼儿更加充分体验与探索,让幼儿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去表达自己对社会、对世界的理解与认知,增强幼儿自信,彰显幼儿个性,增进与同伴协作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更有效地促进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我园的OM主题活动探索才刚刚开始,借助两届OM节的开展,让老师们明晰了OM主题活动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OM赛事,它以OM理念为引领,为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创设主题情境,整合语言、艺术、社会等多领域,以游戏为最终呈现形式,形成相关主题活动,满足了幼儿自主、全面、整体发展的多方需求。活动中由幼儿自发生成主题,自主参与活动,通过整合绘本、故事、儿歌、童话等文学素材形成剧本;通过收集、投放各种丰富的材料参与服装、道具、场景等的创作;通过歌唱、律动、节奏等形式表现、表达剧中人、事、物丰富的情节;通过整合性的表演游戏,让每一个孩子都能自由参与选择与互换角色进行演绎。通过创编剧本→演绎对白→艺术表现→制作道具→角色表演,让孩子全面参与到主题的建构与实施中。在OM节中,孩子们精彩的表现赢得了家长们的一片掌声,班级中每一个孩子自信洋溢的表演也给了我们继续深入研究的信心,在OM竞赛题的带领下各年龄段老师根据孩子的兴趣与需求创设主题,孩子们在近一个月的主题活动中大胆想象、主动创造、动手又动脑,开启了一次奇妙的头脑之旅。实践的过程坚定了我们研究的信心,也促使我们在研究的道路上继续不断的深入与前行。
【参 考 文 献】
[1]
[2]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