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童话之门绽放想象之花——《蜘蛛开店》说课稿(胡炎明)

分类: 教学设计 |
部编版教材二年级语文下册
开启童话之门
——《蜘蛛开店》说课稿
周青名师工作室
一、明确目标,聚焦想象。
二、板块教学,激发想象。
三、语言实践,放飞想象。
一、解析教材,明确目标。
《蜘蛛开店》是一篇童话,编排在二年级下册的第七组课文中。通过讲述蜘蛛开店的故事,巧妙地介绍了河马的嘴巴大、长颈鹿的脖子长和蜈蚣有四十二只脚等有关动物的小知识。
“借助提示讲故事”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语言要素训练的重点。部编版教材对这个要素进行了系列编排,进行了多角度、多层次的训练,体现了循序渐进的原则。
基于以上内容,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通过多种识字方法,识记“蹲”等15个生字;会写“商”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后示意图复述故事。
3.能根据循环反复的语言和情节特点,放飞想象,续编故事。
第1、2点为重点,第3点为难点。
二、板块教学,激发想象。
将一堂课的教学过程划分为若干个板块,每个板块聚焦一项目标展开教学,这样使得教学目标明确集中,课堂教学更加简单、有效。我安排了三个板块教学:
(一)多法识字,触类旁通。
(二)巧编口诀,指导写字。
(三)理清思路,讲好故事。
(一)多法识字,触类旁通。
第一学段识字是教学重点,《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大力倡导生活识字,树立生活中处处可识字的理念”,所以我尝试这样做:
1.图画识字。
出示口罩、袜子的图片,联系生活经验识记“罩、袜”。
2.游戏识字。
出示“蹲”,指名学生表演“蹲”的动作;说一说还有哪些认识的字和足字旁有关,顺带识记一些足字旁的字。
3.“编”,民歌识记,(编,编,编花篮,编个花篮上南山,南山开满了红牡丹……)
4.“付”,猜字谜——“为人做事有分寸”
(二)巧编口诀,指导写字。
本环节我采用认真观察、动画演示、教师示范、自由练习的形式指导学生写好九个字,其中重点指导“商”字的写法。为了把这个字写正确、写美观,我创编了一个小口诀:“一点一横长,点撇摆中央,下框要站稳,八口来商量”。
(三)理清思路,复述故事。
童话故事的朗读和复述是语文素养的重要训练内容,朗读是复述的前提,因此我安排以下环节:
1.初读课文,梳理情节。
自读课文,要求读通句子,思考:蜘蛛先后开了什么店?来了什么顾客?引导学生了解故事情节“循环反复”的特点:每个情节包括“开店挂招牌——来了个意外顾客——累坏了蜘蛛”三部分,每次开店招牌上的内容相似。
2.指导朗读,熟悉情节。
重点指导朗读第一个情节,读好“那么大”“好难织啊”“一整天”“终于”等词语,感悟用词的准确,体会蜘蛛织口罩的辛苦,由扶到放,为学生有滋有味的读好后两个情节铺垫。指导读好长句和感叹句。如“原来/那位顾客/竟是一条/四十二只脚的/蜈蚣!”标识停顿符号,让学生学会正确停顿,读出意外的语气。
3.角色模拟,还原情节。
同桌合作,选取自己喜欢的一个情节读给同桌听,再指名戴头饰演一演,在读读演演的角色体验中,还原和再现故事情节,为复述故事打好基础。
4.复述故事,角色体验。
5.关注心理,明白道理。
童话最贴近儿童的心灵,是学生成长重要的精神家园。从童话故事中,学习怎样成长,这也是童话教学的意义所在。复述故事后,出示句子:
卖什么呢?就卖口罩吧,因为口罩织起来很简单。
还是卖围巾吧,因为围巾织起来很简单。
还是卖袜子吧,因为袜子织起来很简单。
对比读后思考:蜘蛛每次开店的想法有什么共同之处?为什么每次开店都失败了?紧扣关键词“简单”,以读促悟,有助理解蜘蛛的心理活动和性格特点,引导学生说说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这里不必局限学生思维,只要学生言之有理,都可以给予肯定。
三、语言实践,放飞想象。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语文是一门实践性课程,学生的语文能力是在实践中形成的。我设计了以下语言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多元思维,个性表达,从而提升语文素养。
1.续编故事,放飞想象。
根据结尾续编:
出示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可是,蜘蛛看到顾客后,却吓得匆忙跑回网上。原来那位顾客竟是一条四十二只脚的蜈蚣!
引导学生大胆想象:蜘蛛躲回网上,想了些什么?他会给蜈蚣织袜子吗?不织的话,该怎么跟蜈蚣说呢?……
根据故事反复的特点续编:蜘蛛继续开店的话,他会卖什么?又会遇到什么意外的顾客?比如卖手套,可能遇到章鱼;卖床单,来了头大象……
2.我帮蜘蛛写招牌。
3次招牌,商品变了,付费却没变。如果蜘蛛以后开店的话,招牌该怎么写?仿照课文句式来写:
(
提示:蜘蛛以后可能会开什么店?工钱还是一元钱合适吗?……
我想,只要抓住了童话故事情节反复、结构反复的特点,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和个性化的表达,孩子们一定会有自己的奇思妙想,每个孩子内心世界不一样,在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语言实践过程中,由模仿到创新,一定会绽放出绚烂的想象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