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数乘一位数》说课稿
(2018-12-24 15:08:19)分类: 开题到中期过程性资料 |
《多位数乘一位数》说课稿
一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第一节,这节课是在学习了一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的,也为以后的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
我们在进行了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根据教材、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学情,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估算意识。
教学重点是:理解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难点是:归纳总结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二、说教法学法:这节课主要是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亲身体验,加上教师的适时点播,来学习新知识的。
三、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创设了老师带同学们去游乐园玩的故事情境,多媒体演示把学生带入了一个充满童趣而又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通过计算买票一共需要多少钱?学生回忆乘法的意义,为后面探索新知做了有效的铺垫
二、探索新知
计算买票一共需要多少钱,由乘法的意义知道应该列示为:4×4=16,5×4=20,9×4=36,或者10×4=40=,怎样计算呢?这样就引入了新的教学内容。
在这个环节,我打算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肯定会有同学解答不出来,所以我决定用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有思路的同学,在小组里介绍自己的方法,这样既帮助了差生,又让优等生感到成就感,能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然后再全班交流,有的用10个4相加,有的用4个10相加,还有的会想到9个4是36再加1个4就是10个4了,是40,聪明的同学会想到1个十乘4等于4个十是40,学生面对这么多方法,适时的提出一个问题,哪种方法好呢?他们自然的会进行比较、讨论、分析,每进行一次比较就是一次思维的突破,就是一次提高,所以我不急着归纳出哪种方法简便,把问题带到后面的学习中,
接着我设计了一些乘法计算题,发给学生纸条,学生独立计算,汇报答案,然后在小组内把这些算式分类,标准不一样可能学生会想出不同的分类方法,对一个因数相同的这一种分类,进行观察,像这样的算式,如:2×3=
在计算这些题目时学生会用自己喜欢的那种方法,如果学生用前三种方法会遇到很大的麻烦,如20×3,20个3相加,或者是3个20相加,都很麻烦,从而让学生自然的对计算方法进行优化。
6×9=
4×5=
学生通过比较,教师加以归纳,也就是把题目先看成表内乘法,计算出积后,再看因数有几个零就在积得末尾添上几个零。
在探索方法的这一环节,完全是学生亲身体验的过程,所以方法会比较深刻。
口算练习巩固,同时汇报方法。
三、巩固练习
下面的算式中积的末尾有几个0?
30×4
6×400
5×40000
让学生对于积的末尾有几个0更加明确。
看看他们在游乐园还遇到了什么问题,真正让学生知道学习数学是用来解决问题的。
设计这样一个拓展题目,240=()×()=()×()=()×()=()×()=()×()……比一比看谁将这条龙接得最长。这样处理让题目的思维广度更大,同时每个学生都可以参与练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和提高,学生除了常规的“8×30,3×80、6×40,60×4可能会出现:1×240=240 10×24=240 2×120=240 20×12=240等方法。让学生说说怎样想到的,既提升了本节课的知识,还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