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初中化学李德前工作室
初中化学李德前工作室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999
  • 关注人气:4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本室主持人开设城乡大课堂示范课

(2022-05-25 08:11:47)

今天李老师借助网络技术和视频直播,以同步课堂的方式,实现两所学校(东苑中学、西苑中学)的学生同步上课,同时全市初中化学教师在线观摩本次活动。李老师作为一位老教师,他在面临新的教学模式时,有“干到老、学到老”的精神。下面,是李老师的说课,他主要谈了这节课的设计过程及教学反思。

本室主持人开设城乡大课堂示范课

《钠些事》教学反思

首先感谢徐州市电教与装备发展中心、徐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徐州市教师发展学院,以及参会的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下面,我谈谈这节课的设计过程及教学反思。

本室主持人开设城乡大课堂示范课

一、教学内容的确定

本节课是总复习阶段的专题复习课,主要内容包括:

1)钠元素的存在及作用;

2)单质钠的性质;

3)过氧化钠的性质及用途,关于过氧化钠变质的定性探究;

4)氢氧化钠变质的定性探究和定量探究;

5)有关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在落实上述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观念及核心素养,充分发挥化学教学的育人功能。

二、教学创新的体现

1.注重主线提炼,统领课堂学习

以钠及其化合物为素材,以“钠些事”为主线,自然地引出了金属钠、过氧化钠、氢氧化钠、硝酸钠、亚硝酸钠等物质。由于情境真实、主线清晰,因而较好地统领了复习过程,使知识多而不乱,有利于学生有序解决问题。

2.追求温故知新,做好新旧联系

学生已经学习的含钠物质有:氢氧化钠、氯化钠、硫酸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等几种物质。作为复习课,为了达到温故知新的效果,必须注意新旧知识间的有机联系,因此选取了学生比较陌生的金属钠、亚硝酸钠、硝酸钠、过氧化钠等物质教学研究,并通过学生熟悉的氢氧化钠、碳酸钠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

3.重视观念建构,落实核心素养  

在复习过程中,聚焦学科观念的建构与核心素养的培育。如通过展示亚硝酸钠的性质与用途,引导学生树立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良好习惯,发展学生“科学态度与责任”的核心素养;通过演示“钠溶于水”“滴水生火”“吹气生火”等实验,培养学生的“变化观念”和“科学探究与实践”等核心素养;通过分析过氧化钠、氢氧化钠的变质情况,建构“探究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存在情况”的思维模型,培养学生“证据推理”“模型认知”“定量计算”等科学思维。

4.注重实验改进,激发创新意识 

本节复习课是由两位教师相互配合完成的,其中东苑中学王会老师协助演示了钠溶于水的实验。为了确保实验的直观性、安全性、趣味性,王老师度这个实验进行了改进(见下图)。

本室主持人开设城乡大课堂示范课

作为化学教师改进实验,可以优化教学过程,丰富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更好的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三、教学目标的预设

根据初中化学课程标准和沪教版九年级化学教科书的要求,以及九(6)班学生的认知基础,本节课预设如下目标:

1.知道生产生活和化学实验室里存在很多含钠的物质,体会物质的多样性。

2.通过构建“探究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存在情况”的思维模型,培养探究能力、建模意识、计算技能,发展模型认知水平。

3.通过书写氢氧化钠转变为氯化钠、碳酸钠、硫酸钠等化学方程式,提升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水平,体悟元素守恒思想。

4.通过演示金属钠溶于水、吹气生火、滴水生火等实验,培养变化观念,激发学习化学的好奇心。

5.结合亚硝酸钠的两面性,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增强社会责任意识。

四、教学过程的反思

假如新授课是栽好一棵树,那么复习课相当于育好一片林,其难度还是比较大的。复习课不仅要整理知识、激活思维、升华情感,还要建构知识体系、建立思维模型,并在这个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学科观念和核心素养。

1.构建了适切的教学主线

主线教学一直倍受一线教师的青睐,它可以使教学流程清晰有序,教学板块环环相扣,犹如缓缓打开一幅诱人的画卷。但是,恰如其分的主线不好找,确定本节课的教学主线可谓一波三折。

最初的主线是以探究氢氧化钠、过氧化钠的变质情况为背景,着力围绕“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存在情况”而推进复习,但是这样设计的案例已不在少数,而且知识的挖掘会很深,于是舍弃。

又打算以已经学习的钠及其化合物为素材,设计成常识性介绍的一节科普课,但是这样涉及的内容太多,势必对各种物质都是隔靴挠痒、蜻蜓点水,新意不大。正在山穷水尽之时,突然想到利用“钠”的谐音,于是有了本节课的课题“钠些事”。“钠些事”不仅是复习的课题,也是本节课的主线。

本课题新颖有趣,使同行们眼前一亮,教学设计因此柳暗花明。

2.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本节复习课的起始部分,连续设置了多个问题,如“在自然界的什么地方钠元素含量最丰富”“人为什么要吃盐”“为什么亚硝酸钠有毒却是食品添加剂”等,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眼球,使学生在悱愤之中进入学习状态。

在复习过程中,先后演示金属钠溶于水”“吹气生火”“滴水生火等实验;适时呈现“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钠原子结构示意图”“过氧化物再生氧气”“氢氧化钠变质”等实例;课的结尾,不再是知识与技能的归纳,而是设计了生动活泼的“结束语”。因此,提高了复习课的趣味性、直观性和有效性。

3.发挥了学科的育人功能

在复习基础知识的同时,重视渗透物质多样性、物质多变性的化学观念,注重培养社会责任、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与实践能力等核心素养,凸显化学物质对改善生产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因此充分发挥了化学学科的育人功能,使立德树人在课堂生根落地。

4.达成了预设的教学目标

整节课可谓主线清晰、贯穿始终,板块独立、对应主题,流程有序、环节紧凑,预设充分、收放自如,相信学生、敢于放手,循循善诱、不断生成,口语简练、讲解生动,教态大方、适度幽默,主导恰当、主体突出,因此较好地落实了本节复习课的预设目标。

5.留下了些许教学遗憾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本节课也不例外。因为复习内容有点偏多,造成了某些教学环节处理仓促,实验探究活动不能充分放开;由于内容的局限性和实验的特殊性,学生实验也没有安排。另外,钠与水反应实验发生了意外,吹气生火实验没有烧起来。 本室主持人开设城乡大课堂示范课


总之,本节复习课重视温故知新、同中求异,讲究耳目一新、与众不同,追求推陈出新、立德树人;注重在“模型认知”视域下建立“探究物质存在情况”的思维范式,促进了知识迁移和学以致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