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全省初中化学基本功大赛比赛情况的点评

(2021-10-23 08:42:25)

二零二一年十月二十日至二十一日,江苏省第四届初中化学教学基本功大赛在宿迁市苏州外国语学校举行。

对全省初中化学基本功大赛比赛情况的点评
    十三市26位选手历经板书设计、即兴演讲、理论笔试、课堂教学、实验展示等五大项比赛,抢金夺银。

对全省初中化学基本功大赛比赛情况的点评
    在二十二日上午举行的闭幕式上,本工作室领衔人李德前教授代表B组的7位评委,对该组选手的比赛情况进行了简短的点评。

对全省初中化学基本功大赛比赛情况的点评

首先感谢赵华教授的信任,郭琦教授的抬爱,使我能在这神圣的讲台上代表我们小组汇报本次大赛的一些情况。

一、板书设计

我认为,不管教育装备多么现代化,传统的板书粉笔字绝不能丢弃。本次比赛,不少老师的板书具有如下的亮点:画龙点睛,具有简洁性;提纲挈领,具有布局性;详略得当,具有科学性;栩栩如生,具有艺术性。

我们都知道,细节决定成败。我们评委在评价板书时,是很关注细节的。但是,也有的选手设计的板书忽略了装置图的细节:缺少夹持仪器铁架台,缺少封闭仪器橡皮塞,仪器的大小比例不一样,酒精喷灯的火焰与酒精灯的火焰完全相同(酒精喷灯火焰是射线形的,酒精灯火焰是三层芯状的)。这样的板书,科学性不足了、美观性就欠佳了。

二、即兴演讲

在短短的两分钟内,根据背景材料来构思一篇三分钟的演讲,对大多数化学老师而言是勉为其难的,所以即兴演讲是本次大赛中最具有挑战性的项目。

我认为即兴演讲,首先是演讲的流畅性和情感性,其次是内容的逻辑性。比如有关科学理性思维的选题,选手们应该关注的是科学的局限性、科学的发展性和科学的未知性。

有几位选手表现不错,他们:面对评委、不卑不亢,台风自然、落落大方,语言生动、侃侃而谈,基于素材、突出主题。还有一位选手联系时政,他通过学史明理,渗透课程施政;通过学史崇德,强调教书育人;通过学史力行,倡导言传身教。

也有的选手背诵故事、没有观点,教态拘谨、缺少底气,声音太小、词不达意,生搬硬套、脱离主题。

三、课堂教学

针对《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这节课,主要亮点是老师们语言流畅、循循善诱,适时启发、不断生成,教态自然、彬彬有礼,教学民主、氛围宽松,师生互动、贯穿全程,相信学生、敢于放手,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情境导入、创设悱愤,结课升华、教书育人。

但是,课堂教学环节也留给我们太多的遗憾,我主要罗列以下六点:

写错标题,有的老师写成《质量守恒定律》,有的老师写成《定量认识化学变化》,有的老师写成《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就是不写《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

化学用语读的不规范,如使用英文读化学式,把“汞和氧气反应”读成“汞加氧气”……面对这显而易见的错误,有的老师视而不见、无动于衷。

用电解水这个化学反应描述分子变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这是值得商榷的。因为电解水是通过得失电子形成新物质的。正确的说法是“水高温分解时,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在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有的老师选择碳酸钙与盐酸的反应作为研究对象,但他引导学生用小气球封闭反应的容器口。这样设计,没有考虑到气球变大会受到明显的浮力作用,从而使得第二次称量值变小,天平因此失去平衡。

本节课的标题就有“质量守恒”四个字样,有的老师还逼着学生猜想“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这不是虚假的猜想吗?

节教材内容有五个页面,命题人员提供的素材也比较多。那么在20分钟的新授课中,我们老师要做的是“减法”,要化繁为简,这样才能完成教学任务。有的老师不做“减法”,反做“加法”,以至于连质量守恒定律都没有推导出来,下课铃就响了。

四、实验创新

这个项目是所有比赛中表现最好的,因为大家都有充分的准备。对大家的实验我就不逐一的点评了,但是我想说一说实验创新的主要原则。

1.简单。

就是你的实验,大家一看就懂,一学就会。我们不提倡组合装置,也不提倡集成化装置,因为这样的装置学生是肯定看不懂的,同行们看明白也很费劲。

2.直观。

就是实验演示的可视性好,尤其是在舞台上展示时,实验现象必须要有良好的感官刺激。

3.低成本。

就是尽量利用常规仪器或较为经济的替代品完成化学实验,这是实验创新的重要途径(另一个途径是借用精密仪器)。

4.确保科学性。

这是实验创新的底线、红线。不管是改进实验还是增补实验,如果内容超出了中学化学知识范围,你就要倍加重视,不能想当然,可能这个实验的背后还隐含着你没有发现的因素。因此,基于你的理解,所得出的实验结论就是不可靠的。

各位老师,我上面的观点仅供参考。如果我讲对了,那是我们评委组的集体智慧;如果我讲错了,那是个人的水平问题。

再次感谢大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