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前老师开设青蓝工程市级示范课

李老师的授课题目是《火柴的探究》,他从日常生活着手,基于司空见惯的火柴,引领学生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在探究火柴的过程中,他巧妙联系“物质构成的奥秘”有关知识,将基础知识与生产生活紧密联系,将化学学习与社会实践互相渗透,将传授知识与学科育人高度融合,从而使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得到很好的发展。
尤其是课的结尾,他精心设计了如下的结束语:“火柴是渺小的,但它包含了很多化学知识,所以我们要不断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火柴是平凡的,它总是静静的躺在角落里,等待着人们的召唤;火柴是伟大的,它在燃烧的一刹那牺牲了自己,从而为人类带来温暖和光明。我们要学习火柴甘耐寂寞、勇于奉献的精神,让平凡的生命也为人类发出一份光、放出一份热。”因此,他将本节课的知识与技能顺势升华,充分体现课程思政、立德树人的教学思想。
授课结束后,新入职的青年教师还书写了听课反思,及时总结骨干教师的授课艺术,深刻挖掘特级教师的教学思想,从而为自身专业的快速发展夯实基础,力争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附四位青年教师的听课感悟
郭静老师的听课感悟
听了李老师一堂课,受益匪浅。《火柴的探究》这节课以探究火柴的发展历史、成分的变化为主线,复习了第3章的化学用语等知识点。包括化学式的意义和书写、化合价的计算、化学式的计算(包括了元素质量比、某元素质量分数、某元素质量)、符号表达式的书写以及化学反应的类型、物质的分类。
知识点的呈现不生硬,从“早期的火柴使用白磷引火”到“瑞典人伦斯特姆制成世界上第一支安全火柴”;从火柴头到火柴梗;从学生实验到教师演示实验;这样不仅复习了知识,也提高了学生阅读资料、利用信息的能力。学生在书写符号表达式中学会了挖掘文字信息,在“划火柴”操作中,掌握了学科、生活基本技能。
李老师的课堂不急躁不拖沓,娓娓道来、规范细致。布置“划火柴”任务时更是一步到位,要求很细致:包括嗅觉、触觉、视觉现象的描述,并要求学生将剩余火柴放入指定容器。在演示实验时,强化操作规范。在书写、计算时,强调化学用语的规范使用。
李老师给予学生充分地尊重。知识的掌握不被动,学生参与度较高。整节课设置七个问题,逐步推进。主要体现在:给学生充分地时间思考、动手、以及纠错。学生犯错误时,并不批评,而是为他感到可惜。使得学生在愉悦自主的环境中快乐成长。课堂最后,注重化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李老师板书工整漂亮,由师生共同完成。主、副板书清晰明了,语言风趣幽默等。
稍稍遗憾的地方是,课堂上,李老师出现一次口误,将蒸发皿说成了“表面皿”。
夏中敏老师的听课感悟
一、教学主线清晰,围绕“火柴的探究”展开,整节课的知识点与知识点的连接特别自然、流畅。
二、教学内容安排有序,层次分明,选择的例题比较精炼。既关注了知识的逻辑性,又关注了学生的学习水平和生活经验。对教材作了合理的选择和加工提炼。通过一节课非常严谨而且系统地复习了本章的重难点。
(1)通过白磷的化学式,复习了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其化学式的4层含义。
(2)通过火柴的引燃过程涉及的反应,复习了化学式的书写以及常见的符号表达式。
(3)通过火柴梗的成分(纤维素),复习了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化学式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以及化学式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紧接着又通过氯酸钾再次复习了相关内容,又在原来的基础上加深了难度。
(4)通过火柴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使高锰酸钾褪色,复习了化学名称以及化合价。
(5)通过火柴的成分,复习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以及氧化物。
三、通过分组划火柴的实验,注重学生观察能力、实验技能的培养。
建议:加热“试管中的火柴头”实验,能否再改进一下。
吴珊老师的听课感悟
一直以来,我不知道复习课怎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复习课上得高效、生动、有趣,这次听了李老师的课,让我受益匪浅,对如何上复习课有了新的认识。
这节课以卖火柴的小女孩引入,以一根小小的火柴贯穿整节课,娓娓道来,层层展开,复习了第3章的有关内容,有很多值得我好好学习的地方。
李老师特别注意细节内容的强调,比如每一次都会提醒学生用红笔订正、注意计算题的解题格式;注意元素符号的规范书写,让学生去发现其他同学书写不规范的地方并进行纠正,加深印象;在计算碳、氢、氧元素质量比时,指出黑板上学生做题不严谨的地方,提醒学生加括号;在演示“加热试管中的火柴头”实验时,向学生强调实验操作需要留意的地方等等。这些学生容易忽视的细节,李老师都耐心的提醒、强调,这种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学生耳濡目染,肯定也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很多学生都不会正确的划火柴,这节课李老师特别设计了分组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学会划火柴的正确操作。学生毕竟还小,容易犯错,发现有调皮的学生不停地划火柴玩,李老师没有批评和指责,而是拿着蒸发皿走到饮水机旁用水熄灭,并提到使火柴熄灭的方法在第4章会学到,为学习后面的内容做铺垫。
李老师对学生以鼓励和表扬为主,看到学生上黑板做题写错的地方,并没有打“×”,而是划斜线并在旁边用红色粉笔写出正确答案。请学生起来回答问题,也多是鼓励性的语言进行引导。最后的结束语,以火柴进行展开,对本节课进行了升华,让学生和听课的我们不由自主的鼓起掌来。作为一位经验非常丰富的老教师,李老师仍然对学生充满爱心和耐心,让我励志也要做一名有温度、有情怀的化学老师。
由于时间限制,最后思考题6和思考题7没能完全展开,我想思考题4和思考题5都是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如果舍弃思考题4,只留思考题5,是不是时间可以更充裕一些?我们最大的遗憾就是感觉没听够,要是以后能有机会多听李老师上课就好了。
总之,这次听课,有很多的收获,同时也让我发现了自己上课的许多不足,真心希望以后有更多的机会向李老师学习!
丁玲新老师的听课感悟
今天听了李德前老师的“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课,感觉受益匪浅,为我这单元复习乃至以后的复习指明了方向。
刚开始李老师上课以安徒生童话的卖火柴的小女孩视频入手,很快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带入课堂氛围,又通过解释早期火柴的成分是白磷,顺道就让学生结合本章化学式的有关知识解释P4意义,让学生回答问题。这个过程中让学生不自觉地就把有关知识融合在一起,真正做到了融会贯通。但我有一个小小的疑问,白磷的化学式是P4,有些题目中要求写白磷燃烧的表达式,是以P还是P4来写,还是两者都可以?
接着李老师继续深入,以伦斯特姆制作出安全火柴,以安全火柴的成分为切入点,分别考察了反应类型、符号表达式、化学式的书写、质量分数的计算等有关知识,整个过程中环节过渡十分流畅,不突兀,学生配合度高,而且从学生未见过的物质入手,真正做到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能把知识点有效的灵活运用,在这个过程中老师细节处理也很到位,比如化学符号的大小写问题、进行计算式做比例代数式需要加括号再比的问题,这都会提醒学生始终保持一个严谨的态度。对于学生题目的点拨,我注意到李老师做的也很好,比如燃烧一词一般就暗含着和氧气反应 ,所以反应物就有一个氧气,我感觉比直接说与氧气反应会让学生印象更加深刻。
最后在讲第六题二氧化硫使高锰酸钾褪色时,老师居然能直接加热火柴生成二氧化硫,现场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这个现象更直观能让学生记住,而且保证了整个课堂的连续性,这是我认为的本节课中最大的亮点。提个小建议,如果时间充足我认为让学生做演示实验可能更好增强互动性。
最后以火柴的渺小平凡但一直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来升华课堂,给学生以思想的启迪。
总体来说我认为这节课是非常值得听的课,给了我很多启发,总结如下 :
1.课堂细节要处理到位,始终保持严谨的态度。
2.课堂衔接过渡自然,不能为了衔接而衔接。
3.老师对于整个课堂的把握度非常高,语速适中。,保持一个合适的课堂节奏。
4.对于日常生活观察仔细,能融入学科教学。
另外,这节课其实我感觉整节课容量很大,对于普通的孩子而言可能一下接受不了这么大强度的知识,需要反复练习,我也会以李老师的这节课作为参考设计适合自己班学生的复习课,多学习,多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