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羿、王水两位老师在西区复习研讨活动中同课异构

其中化学学科由崇信中学王水、西苑中学张羿执教“实验室气体的制取和收集”专题复习课,两位老师课堂教学环节清晰紧凑、气氛轻松热烈,展现出了优秀的专业素养,受到了参会老师的一致好评。
李德前老师认为张羿老师的复习课:主线清晰,拓展恰当;温故知新,锦上添花;循循善诱,不断生成;重视实验,激发兴趣;课件简明,板书点睛;深化知识,不断探索;师生互动,贯穿全程;结课升华,学科育人。李老师同时建议,学生活动要明确要求,尤其要强调注意事项。另外,化学实验何时上讲台、何时下讲台必须心里有数,不能老是摆在讲台上,分散学生注意力。
李德前老师对王水老师的课评价如下:教态亲切自然,声音清晰洪亮,知识梳理详细;重视技能拓展;紧密联系中考,关注中考热点;主体地位突出,主导作用恰当;师生互动充分,交流反馈及时;关注化学实验,培养动手能力;设置问题综合,发展理性思维;结课寓意深刻,重视教书育人。李老师同时建议,复习课既要关注中考,又要准确把握“负面清单”,适当增加化学情境,使课堂有“故事”。
1.复习课要突出复习的属性,即温故知新、推陈出新,在学科理解上要进一步的加强。比如说,实验室制气涉及到复分解反应,为什么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是三种生成物?还有制取氨气的生成物同样是三种,生成物三种这个问题此时就要稍微点拨一下——因为碳酸、一水合氨极不稳定,他们要立即分解,于是就出现了三种生成物。
2.张老师展示了与稀硫酸反应的石灰石表面残留的白色固体,同时说到“这个是微溶物硫酸钙,覆盖在石灰石表面,阻止了反应的持续进行”。这个时候,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还有哪些类似的现象,比如铁跟硫酸铜溶液的反应,也就是曾青得铁化为铜,这个反应也会自行停止,停止的原因就是生成的铜覆盖在铁的表面,当铁与硫酸铜溶液完全隔绝的时候,反应也就要停止了,这个“反应停止”是我们不希望发生的,但有时候“反应停止”却是我们希望发生的,也就是正面利用“反应停止”,如我们防止铁制品生锈,就是要在铁这种反应物的表面人为的去覆盖一个保护层,使反应停止。
3.实验装置的连接可以是在白板上连接卡纸装置,也可以转变成化工流程图让学生去解答,还可以在电脑上用鼠标来操纵等等,形式多样,这都算是学生活动。
4.对于多功能瓶的使用,介绍它很有必要。但是要注意常规使用,常规操作很重要,对其深挖通常没有必要,尤其不要把他搞得非常麻烦。
5.现场配制汽水这个实验,在结束以后,老师一定要告诉学生,如果在家里自行配制汽水,必须购买食品级的小苏打和柠檬酸;要按照做食品的要求来做,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化学学习是为了使生活更美好。”
6.课堂上有些地方,节奏可以再慢一点。比如说某个版块的内容讲完以后,老师可以停顿下来问一问:同学们,你们听懂了吗?你们还有什么疑问?引导学生反思,让学生在奔跑的同时也要适当停下来,适当的布白,有助于学生消化吸收知识。
7.在做化学实验时,这个实验装置什么时候拿到讲桌上来做,大多数老师处理的没有问题。但是,做完实验以后有的老师没有及时把实验装置拿下去,这个是不太合适的。如果还将实验装置摆在讲桌上,学生不可能视而不见,这样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我们在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的时候都知道,不主张老师穿一个非常花哨的衣服去上课,如果你坚持穿一个花哨的衣服或留一个奇怪的发型去上课,你就必须提前到教室里去让学生看到一下,以免在课堂上突然出现,让学生吃惊,以至于分散学生注意力。
8.老师上课怎么喊学生,才能显得亲切大方——那就是喊“XXX同学”。注意,不要要喊“孩子”,哪怕我们老师年龄很大,也不要喊“孩子”,如果老师的年龄不大喊“孩子”,那就更不妥当了。
9.化学课上要尽量多的让学生看实物,这比看图片、看PPT要好。你比如这个装置,能看实物的就看实物,看一看同学们就记住了,古语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就是这个道理。你比如有的老师,很少展示实验仪器、实验用品,也可能很少做实验,到了考试的时候,学生都不知道“试管是玻璃做的”。一个化学实验包括三个体系,即物质体系、装置体系、操作体系,物质体系决定装置体系,装置体系决定了操作体系。这个整个体系是有机的是和谐的,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让实验体系完美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