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摘独上莲舟博客

何绍逊先生其人其书画
(专题片解说词)
文/ 吴 麗
他叫何绍逊,中国艺术家协会副会长,一级美术师,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中国书画研究院研究员客座教授
艺委会委员。
何老1942年出生在重庆云阳县一个教师家庭,6岁时,在父亲的训导下开始学习书画,父亲管教严厉,每天的书法和绘画是必修课,一天不拿笔,就要挨揍屁股。何老从小聪颖勤奋,从小对书画篆刻产生了浓厚兴趣并有天赋,这源于他多才多艺的父亲对他的影响最大,不仅自幼教他古代的诗词歌赋,还通过书法临摹练习,使他在文学书画艺术方面,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基础,这种扎实而深厚的磨砺,在以后漫长的人生岁月中却受益无穷,从小勤学苦练书画,犹如人生的翅膀,正是凭借着这双翅膀从年轻时候开始了在艺术天空飞翔。何绍逊先生将生活的感悟和知识化为充满生命的线条和色彩,创造出具有个人风格的艺术作品。
然而,何老并未进入专业美院,一九六六年毕业于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分配在江西吉安工作,是一直从事无线电技术专业的高级工程师。而书画艺术是他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一直伴随着他的人生。吉安是悠久历史文化品位甚浓的古城,何老工作之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长期坚持不懈刻苦自学,一个自学者,不但要承受艰苦环境的工作压力,还要坚持磨练绘画基本功,还要从中吸取营养,在面临大千世界、自然万物,可谓大到湖光山色,小至一草一木,都要细心体察,做到事事留心皆学问,特别是诗书画印的结合,使作品更有品位。这就要求他学习传统的笔墨精华,又能放开眼界,将传统之骨法用笔与西画的体、面、光、色效果有机的结合运用,形成自家鲜明的艺术风格。他平时无论工作,学习多忙亦偸闲习之。
何绍逊尤爱工笔牡丹及苏葆槙先生小写意葡萄及工笔虎画。他注重画面上作者精神和情感的表达,他认为,那种内在的精神往往比单纯的笔墨更能感染人。他画的工笔牡丹,《蝶恋花》是一幅优雅别致的工笔重彩花卉图。图中的牡丹花开娇艳,明丽动人,色彩丰富饱满,姿态富贵,设色讲究,勾线细致均匀
圆润。于工整之间透露出几分写意的风调。
何绍逊先生的葡萄画作系列专辑,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投身于探索和研究,都是在果园里写生积累素材,回家精心创作,采用大写意与小写意相结合的形式。葡萄枝采用勾皴顿挫点按的方式,葡萄叶采用泼墨大写意;果实采用小写意技法,注重深浅浓淡干湿变化,结合光与影的技法处理,使得葡萄透彻、晶莹、洁净。何老常说,绘画葡萄,画到一定的程度时,要在创意上要有所突破,葡萄叶与果实画作技巧上体现新意,这是值得探索的,也是对绘画艺术的提升。
何老创作的绘画作品特点是,构图简洁、高雅,设色明丽妍美,笔法工整细腻,哪怕是飞蝶、昆虫、花鸟的造型准确,栩栩如生,这也源于扎实的写生功底。他每幅书画作品,有着鲜明主题立意,对每一起笔落笔和线条,都能看到他的用心和用意。特别是退休后,全力以赴从事书画,篆刻研究及创作。国画涉及山水,花鸟及人物,工笔牡丹及小写意葡萄及工笔虎画,都基于他注重写生,他常说,写生是创作的源泉,写生能激发情感,能发现美,融合大自然的本质是有生命力的,他把写生的素材装订成小册,也成为了一本本精美作品。何老通过写生,积累了丰富宝贵的经验,并毫不保留的传授给他的学生,他所带的学生,也崭露头角,作品也得到广泛好评。何绍逊先生还和学生共同举办师生画展,在吉安市引起很大反响,得到了书画界的高度评价。现在,何老把精力投入到培养孩子们的身上,成立了《姥爷书画班》,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有三名学员参加中华少年杯全国少年儿童书画大赛,绘画作品获得特金奖,银奖,銅奖,实现获奖满堂红。
何绍逊先生的书法作品,也是引人注目赞叹,六岁时学习书法,至今也从没有间断过,他说,书法写入绘画作品里,实际上是将书法的精神引入绘画,更好的表现绘画创作主体的精神内涵。他要求学生学习绘画的同时,必须要有书法的基础。何老情钟篆刻,喜爱石材,他的每一幅写生素材,通过诗
画
印合一,成为精致的作品,也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及收藏价值。自己篆刻的一百余方印章的应用,使得每幅作品有着独特的魅力。
何绍逊先生对艺术执着的求索,不断求知,不断提升。这正是何绍逊个性的可贵之处。何绍逊就是那种视如绘画为一生的乐趣和追求,正是一位在生活和艺途中有着不平凡经历的强者。在风风雨雨走过的几十年里,他一直是拿起画笔辛勤耕耘,描绘生活美景,歌颂阳光,咏物抒怀。无论是小写意山水,还是工笔花鸟,都在走向成熟时期才有的笔墨韵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