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混龄音乐游戏《小兔和狼》观察记录(王翔)

(2017-12-06 18:35:26)
分类: 过程性材料——观察记录

课题组观察记录                                            

观察时间

2017.1.10

观察者

王翔

游戏内容

混龄音乐游戏《小兔和狼》

观察(游戏)地点

多功能教室

观察重点

1、关注不同年龄段的幼儿互动行为;

2、重点关注一名幼儿在游戏中的互动情况。

观察方式

A、全面观察(√)B、定点观察()C、追踪观察(  D、对比观察(   E、间接观察(   F、扫描观察(  

 

场景一:游戏开始,果果跟着我还有大班的小朋友一起愉快地走进活动教室,当我说完“找一个哥哥姐姐或是弟弟妹妹抱一抱,相互问个好”后,果果便迫不及待地去找自己的小伙伴了,并甜甜的叫着哥哥姐姐,大班的孩子则亲切的拉着弟弟妹妹的小手。随着《找朋友》的音乐响起,孩子们便跟着音乐做起动作来。

场景二:做完《找朋友》的游戏,小朋友显得都很兴奋和激动,我将他们稍稍集中,一起复习了歌曲《兔子和狼》,孩子们都大声的跟着音乐自由演唱,有个别大班幼儿加上了动作。第二遍唱完后,我们邀请了小班的弟弟的妹妹也一起来做游戏。小班的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有些胆却的走进了活动教室,小眼睛眨巴眨巴的看着哥哥姐姐和周围的环境。然后被安排做成一排,先观察哥哥姐姐们的游戏。

场景三:三个年龄段的孩子被分成了三种不同颜色的兔子,请一名大班幼儿当大灰狼,根据每次游戏规则,寻找不同颜色的兔拥抱,游戏若干次后,当一唱到“狼来了”时,孩子们已经在准备好的情况下迅速抱成团了,所以,当大灰狼来时,一个个都是胸有成竹的样子,放心大胆的让大灰狼检查。

  这次的音乐游戏是第二次研讨课,有过第一次研讨课的经验,在这次游戏开始的问好环节,我们调整了策略,采用《找朋友》的游戏形式,帮助幼儿更好地融入到游戏场景中。在整个游戏过程中,我们也增加了互动次数,用颜色不同的小兔子图标,使游戏更具趣味性。此次游戏我们调整后所采取的策略是有效的,孩子们表现出的积极主动的互动非常明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