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克孜尔石窟第十四窟简介

(2018-11-11 09:16:53)

       克孜尔石窟坐落于悬崖峭壁之上,绵延数公里。它是我国开凿最早、地理位置最西的大型石窟群。龟兹石窟是一部古龟兹文化的百科全书,它突出地展现了佛教文化和艺术传播、交流的历史发展轨迹。同时,对于中国传统美术的传承、发展与创新提供了宝贵的创意源泉,有着独特的价值与作用。

 

       克孜尔石窟第十四窟是龟茲石窟中壁画保存较为完好,典型的龟茲风格,外来文化影响因素较为明显。如采用晕染法来体现人物的立体感,是由印度的凹凸法演变而来的。纵券顶的方型窟,作为一种典型的伊郎式建筑被沿袭至今。在多元文化交汇体系之中,吸收和融汇了希腊、伊郎、印度等文化的精髓,并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中孕育出具有鲜明特色的本士文化,就是龟茲文化。而第十四窟,就是这种多元文化的代表。

 

       为了响应国家“一帯一路”战略、并为“一帯一路”战略建设提供独有的文化支撑和历史记忆的依托,也为了更好地弘场创新之路优秀的龟茲文化芝术,上海印刷集团利用数字印刷技术,通过数字储存和3D打印技术,让古文物新疆龟兹石窟群以1:1实体样式走到了上海。

 

       在复原洞的同时,使用VR技术推出第十四窟洞窟体验方案。以高科技数字手段还原第十四窟洞窟,包括高还原度的3维模型、高分辨率的壁画细节。让观众带上沉浸式体验的VR虚拟现实头盔,置身于克孜尔石窟前,面对着千佛洞所在的黄土岗全貌。跟随着镜头的移动,观众如同飞鸟一般,从空中逐渐接近克孜尔石窟。进入14号石窟后,观众手持虚拟电筒在1:1还原的石窟区域内自由行走,用电筒去探究精美壁画。当观众把手电照到券顶时,会看到券顶动画,此时,券顶壁画中心的人物会从画中飞出浮在空中。同时,大量闪光的颗粒从它身后飞出,点亮整个石窟室内。待石窟整个变亮后、观众环视四周,发现在不同墙面上会有部分图案发光。观众可再次使用手中的电筒,指向所选择的那个发光图案,此时发光图案会被触发,在观众面前会出现一个界面,界面上是观众所选择的图案,以及这个图案背后故事的文字内容。观众可欣赏精美壁画,阅读壁画中蕴含的文化和故事。

 

       克孜尔石窟的背景资料

       我国现存的所有石窟之中,第一座位置最西、开凿时间最早、延续时间最长的大型石窟,坐落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北缘的库车县西部,以其一万幅优美绝伦的壁画名震八方,这就是“中国第二敦煌”——克孜尔千佛洞。

置身于雄伟的明乌达格山举目远眺,克孜尔千佛洞尽入眼帘:悬崖上一个个石窟层层相迭,鳞次栉比,气势恢宏,威风八面。专家介绍,克孜尔千佛洞修凿的年代开始于东汉,结束于唐末,历代龟兹王对这项工作都极为重视。

       爬上高高的木梯,洞窟呈现在眼前。这里的洞窟分为两种,一种叫支提窟,是供僧徒礼佛观像和讲经说法用的;一种叫毗诃罗窟,是供僧人起居所用。壁画都绘在支提窟内。

       壁画的题材主要是佛传、因缘和本生故事,最精彩的当属佛教本生故事画。许多本生故事画都描绘在石窟的券顶上。别具一格的是,它们采取单幅构图的形式,将券顶划分成许多的菱格,每一菱格绘一则故事。

       由于菱格的空间较小,卓越的画师采用最少量的人物和衬景,并选取最能概括故事内容的典型情节,将复杂的故事巧妙地表现出来,从而显得画面十分简洁明快。

 

       克孜尔石窟第14窟的等比例复制窟除了实现对这个洞窟现状的全复制外,还包括现存海外的曾属于原窟的壁画图像在其原始位置上的呈现。

       观者可以拿着工作人员准备好的手电筒进入这个仿真窟,借着幽微的光线细细打量窟室中的每一尊佛像和每一笔纹饰。

       第14窟是不置坛的方形窟,功能与中心柱窟主室相似,后壁开龛原置坐像,坐像左右各绘有两身听法菩萨像。此窟最为精妙之处在于窟顶山峦形状的菱格内所绘的因缘故事及本生故事——菱格画是龟兹石窟独有的艺术表现形式,多绘于洞窟券顶,以红、白、蓝、绿等色相间排列,繁而不乱;每个菱形格由数座山峰组成,因此也称为“菱形山峦”;每个山峰内还经常点缀花草纹,并绘有动物、树木等。

       置身昏暗的洞窟之中,目之所及是曾经鲜亮的色彩海洋在时间之尘的洗刷下变得黯淡,是佛像上残缺的面容和斑驳的衣衫,但心之所及处看到的风景是千年前僧侣们独处窟内,一豆烛光,一支画笔的虔诚与平静。

克孜尔石窟壁画作为艺术品的“灵晕”无可避免地遭遇了磨蚀,今天的人们为试图召回这种灵晕而作的努力与尝试,不仅是在技术层面上实现最大程度的复原,更有超越其外的心灵风景的重塑与创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