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染作为一种服饰艺术,在贵州民间流行已有一千多年历史,但用蜡染作壁挂,却是近几十年的事。从一种普及实用的民间艺术,发展成为观赏为主的壁挂艺术,需要长期的探索、尝试和创造,期间的甘苦和所遇到的问题自然不少。这里我谈点个人创作实践中的体会和认识,以求教于工艺美术界的同行。
创作蜡染壁挂根本不同于制作蜡染花布和台布之类,不是随意画点几何图案,勾几笔花花草草便可以应付。艺术壁挂主要是观赏用的,它虽然也具有装饰性,但它的艺术特征使它必须像一幅画一样,首先要有个主题,形式、构图、色彩、风格也都得有自己的独创特点。由于我长期从事民间工艺的调查、研究,整理、出版工作,在民间艺术的熏陶下,对其有一种偏爱,因此,我作彩色蜡染壁挂时,很自然地选择了一条与民间艺术相通的路子。从民间艺术中吸取营养一一吸收民间艺术作营养,絶不等于是对民间艺术简单的照搬或作随便的移植,而是要通过对民间艺术的捜集、整理、归纳、分析,从中吸取艺术精髓,在融会贯通的基础上,化为自己的艺术思想,并通过自己的赋有个性的手法把它表达出来,创作出有自己独创性一一亦即大家通常说的具有“个性特征”的艺术作品来。当然,要做到这点是很难的,但它却是我始终要追求的目的。
我在贵州,去黔东南苗族地区的时间较多,苗族的刺绣对我很有吸引力。那时的刺绣不仅色彩十分强烈,纹样也很独特。黔东南的凯里、台江,雷山一带的苗族盛装,在衣袖的部位上,除掉花鸟虫鱼外,还绣有人物,这都是苗族长期以来风俗、民情、宗教信仰的一种文化积淀。它们像一曲曲由如缕不绝的古歌,一幕幕淳朴的民族史剧,长期流传在人民的生活之中,是我们研究苗族文化历史的重要参照依据,是苗族文化艺术中一颗颗的红宝石。事实上,几乎每一种图案、形象,在当地都有一种或数种民间传说。我不仅迷恋于那种完美的民族图案艺术,而且常常被刺绣中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所触动。那美丽的传说久久萦绕于脑际,变成我美好的梦。
因此,我常想,如果把它化为蜡染,其美妙的艺术感染力也一定会打动观众。于是,我每次去黔东南苗族地区深入生活,都很注意刺绣中的“图案画”,对这方面作了大量的收集、研究、整理和吸取。如像苗族刺绣中的龙,它是我搜集研究的专题之一。我发现苗家对龙的崇拜,不同于汉族。汉族往往把龙的形象现为統治者的象征,一般老百姓不敢轻易染指。而苗家呢?她们信奉龙,认为龙是吉祥、仁慈的神物,能布风雨,会给人带来五谷丰登,还能帮助穷人,赐给金银;无儿无女的人家,可赐给儿;英雄遇难,龙也能搭救,如此等等。因此,几乎每套苗族妇女服装,都离不开龙纹。特别是苗族龙的造型优美,色彩艳丽,性格善良,和蔼可亲,更给我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