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课题组成员退出机制
(2020-08-28 09:05:30)
标签:
行知教育集团润德教育叙事论观 |
分类: 叙事论观 |
有感课题组成员退出机制
今天扬州大学薛晓阳教授和我们谈了名师工作室建设问题,重点谈了课题研究,其中谈到了课题组成员的退出机制,讲到了课题组成员的入组心态,感同身受。
1. 迫于情面迁就式。
有一些课题组成员,本身对教育科研没有什么兴趣,对主持人研究的课题根本不感兴趣,出于种种原因名主持人邀请了、 被单位领导做工作了,不好开口拒绝,就勉为其难地答应了,问及意愿,还违心地恭维一番:参加课题组,是我宝贵的学习机会,感谢课题组的信任!真正进入研究阶段,总是静不下心来读书、实践、研究、提升,总是不情愿做又不好意思拒绝。交材料的时候,东拉西拽应付差事。如果发现做得不好,立即主动道歉,让人无话可说。
2. 顺手牵羊逐利式
课题主持人、核心成员和一般成员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结题证书、文章发表、论文评奖、成果评审、集结出书等环节,可以得到别人得不到的好处,这种好处在自己职称晋升中会发挥作用,于是,这样的人本身是不做课题的,看到这样的机会,也就加入了,搂草打兔子,打得着就打,打不着自己也没什么损失。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也没有 “实干”的精神,能糊就糊,能混就混,既静不下心来读书,更沉不下神来实践,只要主持人不撕破脸皮,就将就着呆在课题组内。
3. 虚心学习拜师式
课题研究,对于普通老师来说,大多比较陌生,确定课题,撰写申请报告、开题、研究、中期报告、结题等,有许多程序性东西不太了解,最关键的是确定课题、开展实践、理论研究、成果提炼是普通老师所不清楚的,因此,有一些老师看到这样的机会,抱着学习的态度答应下来,并边看边干边学,跟着学做课题。课题组布置什么,自己做什么。这样的老师,能踏实做好本职工作,是课题研究工作的基础,不可或缺。
4. 扎实研究发展式
课题确定的内容,契合课题组成员的研究意向,有“志同道合” “相见恨晚”的感觉,看到这样的课题,主动请缨。加入课题组后,能自觉开展理论学习,积极探索自己研究的领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积极反思、提炼,让自己在课题研究领域逐渐有自己的发言权。这样的老师不但自己能自觉完成课题组工作,还能主动钻研,发现、分享自己的资源和经验,解决课题组在课题研究中的疑难,对课题的研究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这样一分析,一眼就能看出哪些人适合课题,哪些人不适合课题了。薛教授提出了淘汰制,确定课题研究制度,实现积分制,每月课题组成员都要完成课题研究任务,确定基本积分,如果达不到,采取淘汰制(不宣布,在结题报告中不写入课题组)。我觉得这样的方式太好了,既避免了课题研究过程中人际情面,又杜绝了课题研究人员的“懈怠”和“蹭荣誉”,让大家都能在制度的约束下完成课题研究的相关工作。
薛教授的报告中,我还悟到可以杜绝这种现象。
首先,在课题之初,采取招募制,先选择一批志同道合的人。一般来说,课题组成员,一种是课题主持人邀请的,或出于某种机制的需要,比如语文组骨干教师,名师工作室成员,某教研组等,或出于主持人的观察、信任、提携,或是出于某些与主持人的有稳定关系人的介绍等,或是单位指定或做了工作来的,有行政干预之嫌……这样一来,我们不难发现,有的课题组成员的被动加入,招募来的成员是心不甘情不愿。招募制的风险可能根本招不到人,也可能爆满,不确定因素增多,那就要看主持人的能力和影响力了。不过,如果采用“申报 课题组选择”这样双向的选择,留下来的人员可能会更珍惜,对课题研究工作展开可能效果会好一些。
其次,开展充分的学习,在统一思想的基础上,共同制定课题研究制度,包括学习制度、实践制度、汇报制度等。课题开始研究之前,课题组成员要坐下来,认真细致地研读开题报告,明确研究目标、内容、重难点,以及个人根据自己的专长和研究条件,在课题框架内选择一个内容作为课题下面的子课题开展研究。一开始可能比较茫然,可以先选择一个点做起来,深入做下去就会有很多疑难和问题,疑难和问题就是我们研究的对象,提出来集思广益后再深入去做,把问题、解决策略、效果、还存在哪些困难等综合起来,就是研究的成果。任何一个课题研究者,都是这么开展研究的。至于阅读文献,只不过是给自己的研究增加理论支点,增强自信心,提升问题解决策略的科学性。
第三,强化学习,完善分工。老师们做课题,最怕做的就是学习。虽然是老师,阅读总是感觉不够,理论专业书籍的阅读更是读不下去,更别说潜心阅读,用心揣摩,沉下身子实践总结提炼了。可是,如果做不到读、思、研,那是什么样的课题研究呢?课题研究,除了每个人自身的研究领域工作,课题组还有同样的工作要做,靠主持人去完成是不可能的,这就需要课题组核心成员分别带领成员分担某些领域的工作,比如课题计划制定、活动方案与实施、活动总结与成果提炼、课题宣传语档案管理等。在研究过程中,还会根据研究的内容进行调整。比如今年暑假进行的劳动课程开发,我就根据劳动教育的途径,安排4个组分别开展相关领域的课程开发工作,我和核心成员每个人负责一个组,开展一个方面的课程开发工作。
最后,完成结题,成果共享。如何共享课题成果是个难题。课题组能给到大家的只有一张课题结题证书,核心成员在评高级时有用,一般成员在评一级教师时有用;课题成果参评获奖,课题组成员是有用的;课题成员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提升了自我学习、实践、研究的能力;课题发表文章,那要靠个人努力,如果主持人水平高,能力强,人脉广,能将课题研究过程的集结成书,书中每一篇文章是课题组成员的作品,那么对大家都是有用的……平台很广阔,只要踏实去做,会有很多获得成果的机会,可是在研究的过程中,老师们被本职工作和悠闲生活追求左右,给自己找了很多没有开展课题研究的理由。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