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第一次去参加“鸠江区第二批道德与法治名师工作室启动培训会”的路上,我心中满怀着对“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的疑惑:这门课虽然每学期都是我兼教,可从来都没有当作一门“学问”去研究过它,到底怎么上好道法课呢?经过这一学期的的研修,道法课已然在我的心中种下了种子,现将这半年来的研修工作进行总结:
一、在日常工作中端正对道法课程价值的认识。自从在启动培训会上聆听程俊校长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专业化发展问题与建议》的讲座,及其他老师谈到“成才先成人”“育人先育德”等等话题,让我意识到这门学科在日常的教育中的薄弱地位:没有专业的老师,该课程的课堂有时还被其他的学科给替代了,但它对孩子们成长的作用却是不可替代的。我有了要上好道法课的责任感。
二、理论学习,改变课堂。在会议结束后,我迫不及待地研读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明白了该课程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培养具有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性综合课程;“生活性”“活动性”“综合性”“开放性”是它的四大特点。该课程的评价倡导多元、开放、整体的儿童评价观,关注儿童的全面发展。我的道德与法治课开始发生了变化,不再是以前从头到尾带着孩子们把每一课读一遍、看一遍。课前我会想着这节课里孩子们生活中有什么样的需要,遇到过什么样的问题,这节课怎样做才能让孩子们在活动中获得体验、感悟并主动建构知识,努力让每节课扎实起来。今年我所带的班级是一年级,我想着从孩子们第一步开始,教会孩子们做人、做事,我从淘宝网上购买《班主任工作漫谈》等书籍,将道法学科教学与我的班主任工作结合在一起,依据实际的情况,引导一年级的孩子们逐步适应学校生活,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三、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努力提升教学水平。在这一学期中,我在学校中开展了一次道法的公开课,在撰写《早睡早起》教学设计时,草稿改了好几遍,都没能让自己满意,总觉缺少点什么?就在自己困惑不解时,我参加了“关于芜湖市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基于引导学生道德能力发展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聆听了何婧老师执教的《试种一粒籽》和熊正财老师的《父母多爱我》,听惯了语文公开课,第一次道法公开课让我耳目一新,觉得道课尽然也能上的如此得新颖与精彩。在之后的专家讲评时,徐凌俊校长的一席话让我茅塞顿开。她说:“道法课不等于知识课,它是育人的课程,是有情的课程。”我明白了我之前的教学设计不能只停留在教会孩子们早睡早起。还要让孩子们在早睡早起的过程中,懂得持之以恒的重要性进而达到育人的效果。有了认识便去改变,改变带来了校里各位老师的好评。
新年的脚步将近,总结工作的同时,也意识到道法的路上仍需努力,这需要踏实肯干的态度,需要以书做航标,需要细心记录路途中的点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