鸠江区小学品德名师工作室工作总结(2015-2016学年)
(2016-09-18 08:44:09)
标签:
教育 |
分类: 计划总结 |
为推进信息技术手段在小学品德学科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提高工作室成员的微课制作水平,启动会上,本工作室还开展了微课制作培训。
外出学习可以开阔眼界,可以取长补短。对于以兼职教师为主,师资相对薄弱的品德学科而言,其效果更为显著。为此,工作室积极组织研修教师参与了在延安小学举办的市教研大组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的第二、三、四单元,共计8课的集体备课活动。还参加了在芜师附小光华新城校区举办的市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资源共享研究活动。
2016年1月和8月,工作室各有四名成员随团先后赴杭州、北京参加了鸠江区教研人员、教学管理人员培训。历时各一周的培训紧张而充实,浙派、京派名师们的讲座犹如一道道丰盛的精神大餐。培训归来,老师们都认真撰写了培训心得,纷纷表示不虚此行。
五、发挥效应,承担各级活动。
为加强名师工作室的教研辐射带动作用,2016年3月14日,品德工作室的两名老师承担了区小学品德学科专题培训工作。其中,汤沟三汊河小学的李仲伟老师作了题为《让童心在活动中飞扬》的专题报告,清水小学的程骏老师也分享了他的学习感悟,题为《让微视频与品德课堂有效对接》。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学生安全工作会议精神,推进小学品德学科安全教育及课程资源共享工作,芜湖市教育局教研室于2016年4月28日下午在二坝雍南小学开展了小学品德安全教育主题研究活动。活动中,区小学品德名师工作室的伍业荣老师和俞俊老师为大家呈现了两节安全教育及课程资源共享研究课,分别是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的《马路不是游戏场》和四年级下册的《交通问题带来的思考》。
六、开展调研,积极申报课题。
2016年3月,教育部印发了《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品德课教学工作的意见》。文件指出目前各地中小学品德课普遍存在着师资队伍不健全、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等现象。2016年4月11日至19日,本工作室开展了全区小学品德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现状调查,通过调研发现我区小学品德学科教师队伍也存在着兼教比例过高、流动性较大;专业精神欠缺、教学能力差;专业成长缓慢、上升通道窄等问题。
课题研究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为此,我们撰写了《工作室平台下小学品德教师专业发展行动研究》课题立项申请书,希望通过对名师工作室平台下小学品德教师的专业成长展开行动研究,探索有效措施,提高工作室研修团队的整体素养,培养一支深谙本学科教育规律、学养境界高尚、勇于实践、乐于探索的小学品德骨干教师队伍,进而带动全区小学品德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的提升。
七、参加比赛,收获研修成果。
为全面提升基础教育教学质量和中小学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推动鸠江区学科教研及“名师工作室”工作,鸠江区教研室组织开展了2016年基础教育论文征集评奖活动。小学品德工作室积极动员研修教师撰写论文参赛。最终,本工作室教师撰写的品德、德育论文共荣获1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4个三等奖。在2016年上半年举办的市小学品德课程资源共享实验研究小报告和微视频征集评比活动中。本工作室报送的实验研究小报告荣获1个一等奖、1个三等奖,报送的微视频荣获2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此外,在2016年安徽省中小学首届微课大赛中,本工作室有8件微课作品被推荐为“市优”作品。在2016年安徽省中小学教育教学论文评选中,本工作室又有两篇论文被推荐为“市优”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