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毛洁】水调歌头 教学设计

(2016-04-26 09:44:12)
标签:

教育

分类: 课题研究

水调歌头 教学设计

陕西省宝鸡市新建路中学 毛洁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了解苏轼及其文学风格及词的相关常识。

2. 理解作者借咏月表达的人生感触。

过程与方法: 1、反复朗诵,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通过感悟词的意境,训练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健康、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词人借咏月表达的人生感触及旷达胸襟。

2、训练学生诵读能力,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

[难点]     把握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变化。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播放音乐视频《明月几时有》,PPT1

一首好听的歌曲,离不开好的歌词,而这首歌的歌词正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这首苏轼的——《水调歌头》。我们大家先一起来了解一下有关词的知识。词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一枝奇葩。

PPT2 词的知识简介

兴起于五代,兴盛于宋,是一种和乐可歌的文体,因为它和诗不一样(每句话字数不等),又称长短句诗余

填词依据的乐谱叫词调。每种词调都有特定的名称叫词牌                          

词的段落叫做阕,也叫做片。

过渡语:古人写诗词都是用来抒发情感的,我们现在就一同去看看,苏轼借这首词向我们传达了哪些心声。

   二、整体感知

    师:古人的词是用唱来传情的,我们今天就用读来试试,看能不能比她唱的还好听!老师先来播放这首词的录音,大家认真听,拿起笔,标记读音。可以试着跟读,初步感受一下词中流露出的情感。

师:同学们能不能试着模仿录音来读,同时也读出你自己的感悟。

师:请生个读,点评。

过渡语:好的朗读原来是这么的重要,下面我们一同走进这首词的内容,边读边找寻并体味词人的心声。

三、研读赏析,问题设计:

1、师:我们在课前听的《明月几时有》这首歌,加上刚才的初步朗读,词中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句?为什么?(生之间可互相讨论)

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明确:这是词人对弟弟的美好祝愿,婵娟:月亮,共: 共赏。弟弟:子由。这句话的意思是:只希望人们可以长长久久,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说明此时词人和弟弟不在一起,才送去这样美好的祝愿。师:思念越长,祝愿就越美好。那我们就带着这份美好,来读一读这两句,体会词人对弟弟的祝愿。(师提示读时的重音词:愿、长久,共、婵娟)——板书:怀念亲人

2、希望,祝愿都是美好的,那么现实是不是也如愿望一样美好呢?你能从词中找到答案么?

明确:“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月有阴晴圆缺:自然规律

    此事                             古难

人有悲欢离合:种种因素

全:成全,完美,圆满,美满。

师:是啊,本来很美好的事情,但词人在“全”的前面加了一个“难”字。词人为何感到难全?你能从词中找到相关信息么?

明确:1、对弟弟的怀念

ppt序和背景: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师:那我们就试着读一读苏轼的无可奈何,重音:悲欢离合、阴晴圆缺、难全)

师:词人的“难全”,仅仅是因为不能和弟弟相见么?还有头没有其他原因?你能从词中找到相关信息么?

明确:“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1、月宫的美好,高——明月、宫阙、琼楼玉宇(朝廷)(联想和想象)

2、月宫的寒冷——欲乘风归去,恐、高处不胜寒(天上人间的矛盾徘徊纠结)(归去:追求美好的生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读出词人内心的失望,寒冷,孤独)苏轼把朝廷当作自己的家,表现了对朝廷的忠诚。中国文人一直把朝廷当作自己的精神家园。(背景资料)板书:感慨

3、人间的温暖——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密州)

(重点词语:寒、恨、弄)突出月宫的寒冷,让词人的心感到寒冷。弄:既指词人优美的舞姿,也指词人在抑郁寂寞中自我排遣。人间尽管不如意,但还可温暖他的心。(读出词人的释然心情,豁达的态度)

4月的怨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板书:不恨)

明确:词人仅仅想让我们看到他的纠结么?难道苏轼就不给力吗?恨:不应有恨,这是词人在告诉自己,不应该有所抱怨。——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读出抱怨、疑问的语气)人月合一。

问:词人难全到怎样的程度呢?——一夜无眠。从哪里看出来的?(转、低、照:)把月写活了,月似乎懂得词人的心思。

无眠:指词人,所有像词人一样不能和亲人团聚而无眠的人。(读出低沉、柔和的语气)

此环节小结

正因苏轼的这种豁达,才使这首《水调歌头》在所有的中秋诗词中独占鳌头。Ppt  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胡仔《笤溪渔隐丛话》

四、课堂小结

一首《水调歌头》让我们走进了苏轼的内心世界,看到了他内心的一轮明月,面对人生的不幸遭遇,他选择了豁达乐观;忍受亲人的分离,送出“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这就是苏轼,一个永远都会给别人带来快乐的苏轼。

过渡语:这样一个豁达乐观的人,他一生的遭遇却是非常的坎坷。

五、拓展

v  因与王安石的变法主张有许多不同,请求外调,自熙宁四年至元丰初期他先后被派往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地方官。

v  元丰二年(1079)他因所谓以诗文诽谤朝廷的罪行下狱。侥幸被释后,谪贬黄州。

v  元佑四年,出知杭州。六年召回,贾易等人寻隙诬告,苏轼请求外任,先后被派知颍州、扬州、定州。

v  绍圣元年哲宗亲政,苏轼被一贬再贬,由英州(今广东英德)、惠州,一直远放到儋州(今海南儋县)。 

v  元符三年(1100)宋徽宗即位,他才遇赦北归。

v  建中靖国元年(1101)七月死于常州。

过渡语:他的豁达乐观,著名散文家林语堂的《苏东坡传》中有这样的描述:

PPT

不管怎么说,能使读者快乐,的确是苏东坡作品的一个特点。苏东坡最快乐就是写作之时。

一天,苏东坡写信给朋友说:我一生之至乐在执笔为文之时,心中错综复杂之情思,我笔皆可畅达之。我自谓人生之乐,未有过于此者也。

欧阳修说每逢他收到苏东坡新写的一篇文章,他就欢乐终日。

PPT

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位瑜珈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但是这还不足以道出苏东坡的全部……苏东坡比中国其他的诗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丰富感、变化感和幽默感,智能优异,心灵却像天真的小孩。

六、布置作业

1回想一下自己对月亮的观察,加上你的联想和想象,写一写你的感受。

2、课后读一读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写一写我眼中的苏轼

七、板书设计

水调歌头

苏轼

              借景抒情       怀念亲人

                                      豁达乐观

              情景交融       感慨人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