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二年级上册数学《分香蕉》教学设计

(2016-04-19 17:50:55)
标签:

教育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分香蕉》教学设计

 

  

 

大雁塔小学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第七单元  分一分与除法

《分香蕉》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选自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第四课时,学生经历“分物游戏”“分苹果”“分糖果”等教学内容的学习,对“平均分”有了一定的认识,从本节开始把“平均分”转换为列除法算式表示,从而理解除法与平均分的联系,初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学情分析学生以熟练掌握了平均分的含义,并且会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积累了一些平均分的经验。二年级学生年龄小,开始接触除法有一定困难,所以要通过多媒体教学直观演示和学生亲自动手摆一摆、数一数来体会除法的意义

学习目标

1.结合“分香蕉”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2.知道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初步感受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除法运算的意义,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教学准备微课   多媒体教学仪器及自制课件   香蕉图片12

学具准备小棒12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香蕉熟了,小猴欢欢早早就去果园摘香蕉。我们一起数数它摘了多少根香蕉。

生数师摆。

师:欢欢是一只懂得分享的猴子,它要把12根香蕉分给好朋友们,可以怎么分?

生:可以平均分。

师:什么是平均分?

生:每人分的一样多。

师:12根香蕉平均分给几位好朋友,可以怎样分?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对新知的求知欲望,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动手操作,体会除法的意义。

1.理解除法的第一种意义

师:请用你手中的小棒代表香蕉分一分。

学生分小棒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师:谁愿意把你分的结果介绍给大家?

请一生展示并介绍。

师:有什么方法能够更快更好地把你的分法展示给大家呢?

生:可以用画图的方法把分的结果记录下来。

师:请大家用画图的方法把你分的结果记录下来。

生用画图的方法记录分的结果并收起小棒。

师:谁愿意把你分的结果介绍给大家?

学生展示汇报

引导学生把话说完整:把12根香蕉平均分给    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得    根。

2.引入微课,理解除法算式的意义。

1)师:像这样把12根香蕉(板书:12)平均分成2份(板书:2),每份6根(板书:6),我们可以用这样的符号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板书:÷)。

师:它表示什么呢?我们一起观看下面的视频。

2)学生认真观看微课,学习除法算式的意义。

师:看了这段视频,你学到了什么?

1:我知道这个符号叫做除号,它表示分解的意思。

师:你听得真认真!

2:我知道怎样写除号。

师:你能带领大家一起写一写除号吗?

2:可以。先写横线,横线要写的平,直,短;再写上点和下点,要写成两个实心圆点。

生齐书空。

师:你真是一位优秀的小老师!

3:我知道了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师:你能说说很黑板上这个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吗?

3:能。在这个算式中,12叫做被除数,2叫做除数,6叫做商。

师根据孩子叙述板书。

师:它们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呢?

生自由回答,师小结。

师:在这个除法算式中,12表示香蕉的总数,是被分解的;“÷”表示平均分,2表示分的份数,6表示每份的个数。12÷2=6(根)表示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6根。

师:像这样的运算叫做除法,这样的算式叫做除法算式。这个算式读作:12除以2等于6.

板书:读作:12除以2等于6.

师:谁能读读这个算式?

师指名读算式,强调“除以”。

3)生根据自己的分法列算式并说说算式的意义。

师:你能用除法算式把你的分法表示出来吗?

生独立列式。

生汇报展示,读一读,说一说算式的意义。

3.理解除法的第二种意义。

师:同学们真棒,我要为每个人点赞!我们换个角度观察,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6份,我们也可以这样说:12根香蕉,每6根分一份,可以分2份。

师:请大家观察自己的分法,像老师这样说一说。

引导学生说一说:12根香蕉,每    根分1份,分了    份。

生自由回答,同桌交流。

生边展示边说。

师:12根香蕉(板书:12),每6根分1份(板书:6),可以分成2份(板书:2份),像这样也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出它们之间的关系。(板书:12÷6=2(份))

指名读算式。

师:在这个算式中,12表示什么?6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

生个别回答。

师:你能把你的分法用这样的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吗?

生尝试把自己的分法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

生展示讲解。

(设计意图: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除法的意义,掌握了平均分与除法算式的关系,并会读、写除法算式,整个活动过程教师充分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尊重和信任学生,为学生充分参与学习活动提供了时间和空间。)

4.小结:咱们班同学真是太棒了,不但有这么多种分法,而且认识一种新的运算——除法,还能用除法算式表示你的分法,老师要为你们竖起大拇指。以后我们遇到平均分的问题,比如求每份是多少或求分成了几份,都可以用除法来解决。

三、实践操作,拓展思维。

师:小猴欢欢看到大家的表现,想向你们发起挑战,敢接受吗?

生:敢!

师:挑战开始!

1.我会说。

120÷5=4读作(              

2)在16÷2=8中,被除数是(    ),除数是(   ),商是(    )。

3)被除数是18,除数是3,商是6,这个算式是(          )。

2.我会分(分一分,填一填,并说说算式中每个数表示什么意思。)

 

3.分南瓜。

 

 

 

 


一共有(   )个南瓜。

1)把南瓜平均装在6个筐里,每筐有(   )个。

列式:

2)每筐装8个南瓜,需要(   )个筐。

列式: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层次分明,形式多样,集实用性和趣味性于一体,使枯燥的数字更具情趣,同时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

四、总结回顾。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认识了除法,你知道哪些关于除法的知识呢?同学们,乘法、除法都是我们的好朋友,在今后的数学学习当中我们会经常遇到它们,所以我们要学好它们,打下牢固的基础。

(设计意图:学生自我归纳和整理,及时梳理新知。)

 

 

 

【板书设计】

分香蕉

——认识除法

   

                  12 ÷ 2 = 6(根)  读作:12除以2等于6

文本框: 被除数 文本框: 除号

文本框: 除数文本框: 商

 

 

 


12 ÷ 6 = 2(份)

 

【课后反思】

本节课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给学生提供探索的机会,充分体现了新教学理念所倡导的自主学习。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利用学生喜欢的童话故事引入新课,不仅能激发他们的兴趣,而且还能让他们很好地展示自己的智慧。

2.注重实践与操作,提高课堂参与度。本节课自始至终贯穿了学生的动手操作与实践,这不仅符合低年级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更重要的是充分体现了以活动促发展的活动教学思想。课堂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敢于放手,给学生的活动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较好地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

3.引入微课教学,提高课堂效率。通过微课教学,使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的学习数学知识,学生通过观看微课教学,知道除号的由来、书写格式,认识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微课教学的引入,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率,培养了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4.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足:激励性语言不够丰富,教学设计的内容有些过于饱满,导致部分学生对于本节课的重点掌握的不好等,在以后的教学中慢慢改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