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安市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2018-06-15 17:12:32)

西安市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长安区教育局教学研究室     杨  

         

立项号

2017XKT--XXKX004

 

课题名称

小学低段学生科学观察能力培养的

案例研究

负责人

杨  

负责人

所在单位

西安市长安区教育局教学研究室

自立项以来,本课题工作的研究与开展按照“小课题实施方案(开题报告)”的研究步骤有条不紊的进行着,现将进展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成立课题组,统一认识,明确研究方向。

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解读课题名称,界定研究方向,明确研究步骤,各课题组成员达成统一认识,由主持人收集整理成员意见,最后完成课题开题报告

观察能力就是在科学观察的实践活动中通过一些感官与工具以及具体的方法与策略而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与素养。所以,观察不仅是视觉的,更是需要运用多种感官的;“观察”也不仅是只凭借感官与工具的浅层看主要是有思考,有讨论,有发现,有研究,有合作地一种综合探究能力,要避免学生出现将观察只等同于用眼睛看的偏误。

案例研究,就是以案“例”理,说得通俗点,就是摆事实讲道理。只是这个道理是从“事”中分析出来的,“理”是蕴于“事”之理,“事”是有理之事。案”是基于我们的课堂实践,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过程中的文字记录以及观察结果的各种汇报记录。“案”,是一件相对完整的事件,案例研究是要有相当分量的分析与讨论的,但这个分析与讨论不是空对空的,而是对案例研究所提供的事件展开的有针对性的分析和讨论。

低段学生科学观察能力培养的案例研究,即以1-2(目前只有一年级)年级科学课堂教学案例为抓手,着重研究低段学生观察能力培养的途径与方法,以期达到提升学生观察能力的目的。

二、召开每学期的“小学科学中心教研组及课题组成员会议”。

遵照单位工作计划与小教部工作安排,我于2017年10月10日召开了小学科学学科中心教研组及课题组成员会议。小学科学中心教研组会议是每学期伊始的一项常规性工作,回顾与总结小学科学学科半年来的工作开展情况以及各项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果,鼓励与鞭策各中心组成员做好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地区科学教育工作的不断发展与提升。挖掘与培养学科骨干教师,不断扩充壮大科学教师队伍, 强化科学教师团队的专业引领与示范作用。本学期科学工作的主要思路是“以大学区联片教研活动”和“全区观摩活动”为平台,以“课题组成员”辐射引领为方向,以“偏远地区”为重点,立足“新课标和新教材”的研读与解读,推动长安科学教育的全面均衡发展。

课题组成员必需要为地区作好带头示范作用,积极承担基层地区的联片教研公开课,把对课题研究的感悟转化成一种直观的课堂教学以及教学案例展现出来,给一线教师最直接的教学参考与临摩

三、举办我区首届小学科学教师实验操作技能培训活动。

为了落实《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关于“强化教学实践环节,重视实验教学,促进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引导学生做好每一个实验”的实施建议;本次培训活动以“陕西省第三届中小学教师实验操作技能大赛”为契机以提升我区小学科学教师实验教学水平为目的,促进我区各小学科学实验仪器设备的有效使用,进一步规范和提升我区小学科学教师的实验操作技能,督促教师改变陈旧的讲实验的教学方法,提高我区小学科学教师的综合素质,全面推动我区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2017年10月15日举行的全区科学教师实验操作技能培训,是为新教材的有力推行与落实的前期教师专业能力铺垫,也是对全区大部兼职教师的实验操作扫盲。

观察能力的培养不是只依赖低年级段的培养,而且能力的提升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常态的长期的不间断的培养过程。由于新教材的出台仅有半年时间,且与之前3-6年级科学教学还没有实行对接,所以此次培训重在3-6年级段的教材所涉实验。但是此举,不仅为科学教师提供了方向,更是为低段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树立了标杆,并对科学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开展全区小学科学学科“观摩研讨活动”。

我于2017126日举办了“基于新课标与新教材”为主题的“全区观摩研讨”活动,课题组位成员全程参与两节公开课的听课、研讨与打磨,发表自己的见解

为了让更多的兼职科学老师能够尽快地熟悉一年级科学的教学理念与课堂组织,我特选择了一节一年级的课程,既为课题研究选定案例,同时也为处于迷茫中的教师提供借鉴。

观摩活动结束后,我组织听课教师对两节课进行研讨,充分听取每位教师的发言,然后再反复地推敲,最后撰写出具有一定普适性的教学案例。

五.组织课题组成员召开中期教学研讨会。

课题研究虽是一项阶段性的工作,但是研究的结果却是要能够影响与渗透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的,所以在研究过程中,需要随时交流研究的动态,取得成效地方法需要及时记录并反复实践与推广,遇到的障碍与瓶颈需要静心分析原因并互相帮助解决,以期使每位课题组成员都能在规定的时效内有所成果。

全区观摩活动虽然点燃了大家对一年级科学教学的热情与自信。但是课堂组织及观察能力的培养却并不是仅凭热情就可以做到的。我与2018年1月10日,召开了课题组成员中期研讨会,学习开题报告,汇报阶段性成果,评价各成员案例撰写,指导案例研究侧重,安排下阶段任务。

六.组织“观察能力培养”主题式课堂教学及案例研讨活动。

“案”无“例”则没有目标,“例”无“案”则没有检验,所以“案例”研究,案与例缺一不可。

2018年1月19日,课题组在韦曲镇中心小学举办第一次“观察能力培养案例研讨教学活动”。本次活动围绕“观察”以及“观察能力培养”为主题,以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用感官观察》内容为载体,由三个课题组成员分别执教一节课,解读出属于自己的课堂教学案例,然后互相听课,课后一起研讨,开诚布公地提出意见与建议,然后再认真修改,完成一份详细的适应学生学习与教师参考的有一定操作性的教学案例。

2018年4月26日,在韦曲街道中心学校举行第二次“观察能力培养案例研讨教学活动”。本次活动依然围绕“观察”以及“观察能力培养”为主题,以一年级下册一、二、三单元中的部分章节为切入点,课题组成员分别执教了《石头》、《盐和糖哪儿去了》、《找空气》三节课。课后进行集中研讨与反思,分析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反思探究活动组织中对学生情绪与秩序的调控策略。集体改进活动设计方案,做出一定的调整,重新完成对课例的撰写与分析。

  每次课题教学研讨活动后,三个成员分别上交自己研究分析过的教学案例,我再做修改之后,上传博客。活动很实,研究很透,教师收获很大,在研究中,教师不止知道如何做,关键是明白了为什么要这样做。

七、组织我区首届小学科学教师实验操作技能竞赛

   为了进一步落实与提升科学实验教学效果,提高我区科学教师的实验操作技能与科学执教能力,继上学期的实验操作培训活动之后,在全局各级领导的重视与支持下,我区首届科学教师实验操作技能竞赛于2018年3月31日成功举办。预备会上,区教育局李文涛局长到会并做很有高度与深度的讲话,再一次重申与强调了小学科学学科在新时代下的重要地位,并要全区上下以本次竞赛活动为契机,增强对实验教学的认识;各校要加强实验室仪器的配备,固定科学教师岗位,加强对兼职科学教师队伍的培训。

    此次竞赛活动的圆满举办,既是给全区科学教师明确了方向,更是提出了要求。

八、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送教下乡”活动。

2018年6月5日,按照长安区教研室工作安排和小学科学课题组工作计划,小学科学和语文学科一行8人到长安区细柳街道中心学校开展“送教下乡”活动。在本次“送教下乡”活动中,科学学科送教三节,听课教师22人。  

   本次课堂教学立足一年级新教材,着重培养低段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教师关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与观察能力的养成教育,为科学课程打下坚实的地基。

 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课题研究最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推广与辐射,让好的课堂教学影响更多的人,继而熏陶与培养的更多的学生。让科学教育在长安的各个街道悄然蔓延,遍地开花。  

九、举办全区首届小学科学教师实验操作技能竞赛总结表彰会暨毕业年级专题辅导活动

   2018年6月6日,长安区首届小学科学教师实验操作技能竞赛总结表彰会在韦曲街道中心学校举行。

本次竞赛是针对全区小学科学教师所举办的第一届实验操作竞赛,旨在促进教师熟练掌握实验操作技能,全面开展实验教学活动,同时鼓励广大教师积极探索和研究教学方法,创新教学设计,拓展实验教学活动,提升执教水平。经各单位组织选拔推荐,全区共有62名教师参加了竞赛活动。通过现场竞赛和专家评审,评选出一等奖6人,二等奖12人,三等奖19人,优秀组织奖6个。

教研室主任赵宏、副主任陈美玲参会,并为获奖单位与一等奖获奖老师颁发荣誉证书。会上,赵宏主任做了重要讲话。

十、深入课堂听课,指导教师在课堂中如何引导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课堂教学是课题研究的主要实验阵地,所以不断深入课堂一线听课,才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主要渠道。

本学听课截止目前已达80余节,课后随即与教师进行“一对一”的指导,从问题的设计到活动的组织,从活动的探究到结论的总结,从结论的生成到实际生活中的运用,紧紧围绕科学课程目标与课程宗旨,引导教师不断提升执教能力,最大程度地提升教师对低段学生观察能力培养重要性的认识,提高教师培养学生观察习惯与方法的能力。

十一及时收集整理过程性资料,并积极撰写在研究过程的心得与经验

目前已上传比较成熟的教学设计与教学论文15余篇,上传各种活动资料11种,其余各种资料还在不断完善与整理中,一经推敲确定,随即上传。

存在的困难及解决思路

科学教学中存在的困难:

虽然小学科学课程的改革已十年,但我区科学课程从设立专职教研员到现在也仅有年的时间,从深入基层听课和与诸多领导的谈话中,我发现我区科学教学中还面临的共同问题有:

1.各级领导虽然从各种会议与活动中感知到了教育局对科学课程地重视,但是在贯彻落实中还没有提高到一定的认识高度。

2.除城区学校和民办学校,基层各个学校都没有专职的科学教师

3.科学教师几乎都是身兼数职,没有多余的时间去钻研科学教材,更没有时间去提前准备实验器材,做下水实验,很难体现科学课程本身的学科特点。

4.实验室管理不够规范,好多学校没有科学实验室,有实验室的学校,平时也基本不开放使用实验室,领导的认知层次加之教师的消极懈怠,使一项本就难以推动的工作显得更加寸步难行。

5.师资配备上的盲目与欠考虑也是面临的一项难题。科学课程的知识体系可以说理、化、生与地理的综合,属于工科知识体系,而基层语文老师兼科学课者不在少数。

6.基层教师缺员也是一个客观原因。通过走访与深入调查中得知,基层学校最棘手还是教师严重缺员,往往是一个教师身兼数职,学科头太多,几乎无力去用心准备一节科学课。

7.科学教师岗位流动性太大也是一个现实存在。科学教师本身就是兼职,而且流动性极大。支教、生二胎、调动等,都给学校的工作安排事业来一定的影响。使得教学经验没能得到积累与合理的运用。

8.大批地兼职科学老师的知识储备非常有限,而科学课程的内涵又极其深厚,这给老师的备课与实验操作也带来限制。

解决思路:

1.加大对科学教师的培训力度。在无力改变现状的情况下,只有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的技能培训与专题辅导,快速提高兼职教师的理论素养与实验操作技能

2.以校本教研为抓手,开展校内定期的课程研讨活动,让思维碰撞,让经验分享,让问题呈现出来,让解决思路明晰起来。

3.在保证教师教学工作量和一门主科的前提下,尽量科学教师的课头不要太多太杂,可以考虑多带几个年级的科学课,使得教师对科学教材有一定系统性的了解。

4.加强兼职教师的固定性。课堂教学经验的沉淀与积累,也是教师快速成长的途径,兼职数年,也会有一定的专业理论基础,所以确定与固定教师岗位,稳固专职教师队伍,是推动这一项工作的重要保障。

5.加强低段科学教师的素质培养与师资配备。一年级科学课程已经开设一年了,但是基层学校依然没有足够重视新课程改革。打好坚实的基础也是持续发展提升科学课程的关键。

6.深入研究“探究活动”组织与引导策略。再好的活动,没有一个良好有序的组织策略,活动的效果也将难于保障。

 

能否按期结题

 

能按期结题

专家的指导和建议

 

 

(此栏请课题负责人填写指导专家对开题报告的指导意见)

 

 

 

 

注:正文楷体小4号,篇幅控制在A4纸4页的范围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