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同课异构之《轮子的故事》教学案例(一)

(2018-01-16 16:11:14)

同课异构之《轮子的故事》教学案例一

 轮子的故事》教学案例研究

                        执教者    长安一小韩海

         案例研究撰写               

【教学目标】

1. 听故事,看图说话,了解轮子在发展过程中的关键变化。

2.步感知科学技术是在不断发展的。

【教学重点及难点】

了解轮子的作用以及科技发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一、 情景导入

师:今天老师想把这个黑板挪到右边,谁来帮助老师?(问题设置的很随意,学生没有丝毫准备。老师有意挑选了两名大个子且强壮的男生)

两名男生把教室前边的大黑板从左边抬到右边。(两名同学吃力地极不容易地在教师的帮助下完成了任务)

师:谢谢你们。宝贝,辛苦了。请回到座位。

师:有没有哪个同学愿意尝试一个人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同学们忽然用诧异的眼光看着老师。老师有意挑选了前排一个瘦弱的女生)

师:你可以完成这个任务吗?

生:...... (怯怯地看着老师和黑板)

〖设计意图〗不让学生先知道教师的意图,在这种不可思议的悬殊对比中,学生的疑惑自然会引发他们的思考,教师难道不知道两个男生尚且艰难,为什么会让一个小女生独自完成?质疑与困惑自然会激发学生的深度思考,学生的思维发展自然得到有效地开发。

师:你不急。你先看看黑板,看看能不能换个方式,把黑板再从右边挪到左边。

〖设计意图〗 教师提示学生先看看黑板,把无意观察转换成有意观察,学生上下打量一下后,自然发现了黑板支架下面的轮子。学生便顺里成章地把轮子在生活中应用的许多信息调动起来。

生:弱弱地走到黑板跟前,然后轻松地把黑板推回到左边。

(全班同学不约而同地鼓掌祝贺)

〖教学效果〗同样的任务,两个明显不同的完成效果,让学生在对比观察中成功地发现问题的核心点,即“大黑板底下有个轮子”,推动起来轻松很多。

:看来生活中许多地方都有着一定的窍门,这就需要我们大家都有着一双锐利明亮的眼睛和善于开启的大脑。不错,这个小女生很轻松地完成了这个艰巨的任务,其奥妙就在于她发现了黑板底下安装的轮子,一个小小的轮子便让这个小女孩变成了“大力士”,你们觉得这个轮子“神奇”吗?想知道轮子的秘密吗?这节课老师就带领小朋友们一起去探究一下“轮子家族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 教学过程

师:虽然轮子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但是轮子可不是自然得来的,它是人类在生产劳动中智慧地发现与巧妙地制作,经过许多年不断地修改、不断地完善、不断地改进、加工才产生的。

师:知道古代人们是怎样运送重物的吗?请看这幅图片……

哪位小朋友们知道图上的人们在干什么?他们是怎样干的?

  生:他们在搬大石头。

  师:他们怎样搬?仔细听老师的问题,力争把问题回答完整,记住了吗?你能继续回答吗?

  生:他们给底下垫些木头,然后人们在前边拉的时候就省劲了。

  师:有哪位小朋友愿意谈谈自己的想法,请注意回答问题要完整。图上的人们在做什么?怎样做?

  生:他们4个人在搬大石头,他们给石头底下垫了六根木头,这样木头滚动后,他们就省了很多力气。

  师:你们觉得他们两个说得怎么样?(好)我们应该给他们送上热烈的掌声,后边的同学太善于观察了,他居然连两面上的几个人几根木头都观察得非常仔细。

〖设计意图〗一年级学生处于观察能力培养的重要阶段,培养他们细致观察并能用准确规范的语言把观察的结果表达出来,也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因素,而且客观形象的图片观察,本身也是低年级学生认识事物的强项。

  师:还有哪位小朋友在这幅图上看出了不同的信息点?

  生:有三个人在拉,有一个人在旁边好象在挪木头。

  师:那你能猜想一下,假如没有这些滚木,他们四个人可以推动那块巨石吗?

  生:估计推不动,可能需要更多的人,所以他们想到了这个方法。

  生:这样的话,就节省了人,可以干更多的活。

〖设计意图〗教师在面对一年级学生的时候,一定要给学生足够的信任和时间,相信他们一定会发现出让你意想不到的东西。轮子的作用,即省力对一年级学生的认识来说,真是个难点,然而“教学难点”在课堂前景的活动体验中与对这幅画的剖析中,轻松地完成了突破。

  师:你想象力可真是丰富呀!竟然想到了那根木头就是轮子。

  生:老师,那个女生就是推了轮子才很快地挪动了黑板。

  师:你们可真是长了一双神探的眼睛和大脑,的确,这就是最早人们在生产中智慧产生的源泉,最早的人们就是这样靠人力推或者抬的方式运送重物,在劳动中,人们从这幅画中受到了启示。

  生:木头从山坡上滚下来(师播放动画图)

  师:对,人们发现了运用木头的滚动可以驮重物这样一来,人们就……

  生:简单。轻松。节省人。省力。

  师:对,同学们非常聪明,这个创新的灵感给古人的生产劳动带来便捷,的确非常省力(板书)。我们一起瞧瞧他们是怎么做的(师播放动画图)

  生:学生非常惊讶,兴趣盎然......

  师:这个帮助人们省力的木头,我们把它叫做滚木(板书)。

  师:但是有一个问题,你们发现了吗?滚木有限,它不能持续向前运送重物,你们能不能帮古人想个办法,让滚木持续向前运送重物呢?

  生:把后面的滚木搬放到大石块前面

  生:专门有个人挪动滚木,不停地把后面的挪到前边。

  师:最初古人也是这样做的。但是滚木本身也很重,这样不停地挪动也依然很累呀,怎么办呢?你们有好办法吗?

  师:如果滚木能一直在重物下滚动,那该多好啊!

〖设计意图〗省力的认识突破之后,接下来,就要回到轮子的发展过程中,也就是要回到课标理念中的工程与技术的核心概念上来。由于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有限,所以一定要在富有童趣的故事中,让学生思维随着轮子发展的需要不断!C!C

  师:你的想法非常好,把轱辘怎么才能放在重物底下,让它持续向前呢?

  生:中间装个.....装个(木棍儿)

  师:老师大概明白你的意思了,你想的东西是不是这样的(师播放PPT)

  生:对,就是这样的。(学生很高兴,这种喜悦就是一种获得认可的成就感)

师:古人从木头上砍下一小段木桩来(大家说得轱辘很形象,看得出来你们的生活!C经验很丰富),再加上一个轴,做成了一个可爱的憨厚的轮子,第一代轮子产生了。(板书!C)

师:同学们真是一群乐于助人且聪明的孩子,你们的想法很好,成功地解决了古人的烦恼,帮助他们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轻松且高效地工作。

  师:但是.....(学们骤然收拢喜悦,等待我的新问题)。你们有没有发现这种憨憨厚厚的实心的轮子本身也很重,即使装着轮子,比原来的抬或推省力许多,也快了很多,但还是比较重,比较沉。

  生:是......

  师:那怎么办呢?还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呢?我们需要运送的重物就很重,再加上一个重重的轮子.....

  生:把轮子变轻。

  生:少放些重物。

  生:少放些重物,这样干活很慢,多放些,可以干得快。

  生:把轮子变窄一些,这样就轻了。

  生:变窄以,就不结实了,大石头就会压断轮子了。......

  师:大家的辩论非常精彩,有想法,有质疑,这就是我们科学课堂应该有的一种精神,其实古人们就是在这样的讨论中不断地完善他们的想法的。

  师: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古人是怎么做到的。(师播放PPT)

他们也想到了把轮子变轻,先在轮子上打了些孔,然后把实心木轮挖空,最古人又对挖空的轮子进行了改进,,装上一根根的木质轮辐,保证了轮子的结实,这样一来,轮子变得轻巧了,跑起来也快了,第二代轮子就这样产生了(板书)。

〖设计意图〗学生之间的激辩是最难能可贵的,在辩论中他们的思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他们的思路也变得越来越清晰,即在不影响结实与载重物多少的前提下,怎样通过对轮子的改进达到更加省力的效果。

  师:你是不是也想到了这种办法呢?在长期地生产生活过程中,人们逐渐地在轮子上安装了遮风挡雨的篷子,还加上了一块木板,就发明了车子。(师播放PPT)车子既可以坐人,也可以拉更多的重物,古人的生活越来越幸福了。

  生:老师,那还可以把两个轮子的车子变成三轮车,还可以变成四轮车。

  生:轮子多了,更结实。

  生:轮子多了,也......(不着急,慢慢说)也......(学生用手在做动作,意思就是不易倾斜)

  生:更稳。

  师:大家真是善于动脑筋的好孩子。的确,车子也由原来的独轮到两轮,到三轮,到四轮。变得更结实,载重也越多,跑得也越快。

  师:大家有没有发现,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这些车轮都是用什么做的?

  生:木头(齐声)

  师:大家观察到了共同点,很好。但是,木质的车轮随着频繁的使用和风吹雨淋,时间久了容易磨损,变得松软,而不结实。怎样才能让车轮变得耐磨呢?

  生:给车轮带个套子。

  师:想法不错,就像我们冬天给手上带个手套。那你觉得套子应该用什么做更结实呢?

  生:给车轮外边套上一圈金属。

  生:给车轮外边套上一层铁皮。

  师:你们太厉害了,和我们聪明的古人想法不谋而合。

  师:同学们,到目前为止,我们的车轮家族在几百年的发展与改造中,不断得到完善。第三代带着铁制品的轮子出现了,它不但变得越来越精巧了,也越来越结实,承载重物的量也变大了。

  师:谁能看得出来,这样的轮子在实际的乘坐中会有什么缺点呢?

  生:可能屁股会颠得疼吧。

  生:东西放在上面,跑得快了,会被簸掉下来。

  师:你们猜测不错,是颠簸得很厉害,那么如何改进车轮减轻车身颠簸?请同学们再开动脑筋,你们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了。

  生:那就给轮子底下再垫上点儿东西。

  师:你的设计方向不错,垫什么东西才能不颠簸?记得,还要不影响跑得快哦。

  生:包一些棉纱。

  生:包一些棉纱,这样就跑不动了。

  师:你的质疑很好,记得,还要不影响跑得快哦。需要老师提示吗?

  生:加气。

  生:加轮胎。

  师:漂亮!能不能把你们两个人的想法结实起来。这是个很好的创意呢。

  生:加个空心的轮胎,然后给轮胎里充气,这样就不颠了,而且有气,轮子也跑得快。

  师:老师不由得想给你热烈的掌声,想法太好了,这也就是轮子家族史上的第四代轮子,加上橡胶,充上气的轮子。(师播放PPT)板书。

  师:橡胶轮是现代文明带给人类的礼物。人们发明了有弹性的橡胶轮胎,解决了颠簸的问题,装上橡胶轮的车行驶起来的确平稳多了。

〖设计意图〗轮子发展到橡胶的时代,也算是近代文明跨越的一大步,学生的思维发展到这里,也算是对轮子的发展有了一个完整的认识。但是,每一步认识的渗透与提升都是难点,学生通过对轮子变化的直观认识,知道了轮子发展背后的原因。

  师:见过这些轮子吗?(师播放PPT)在哪里见过?

  生:见过,这是小汽车的轮子。

  生:这是大货车的轮子。

  生:这是公交车的轮子。

  师: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生:很大。很粗。很宽。

  师:在生活中,由于运输的需要,我们有时候需要承载较大的重量, 人们就做了更宽更多的轮子。至此,轮子家族走到了近代,也就是第五代轮子。(师播放PPT)板书。

  师:关于轮子家族史的故事,老师讲完了,在我们现在人看来很常见的轮子,但是它却经历了许多年的改变一完善,你们觉得有趣吗?谁可以把轮子家族的的变化给大家再复述一遍。

  生:......

  生:学生用接龙的形式,补充完整轮子的发展历程。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复述故事的方式,把轮子发展变化的历程更清晰地呈现出来,同时也让学生把改变的原因交待清楚。在轮子外观变化的明线上渗透工具变化的深层原因,即更省力、更便捷、更舒适。

  师:看来大家今天的故事听得都很投入,那么接下来老师要考考你们,看你们能不能把下面几幅图按轮子的发展顺序正确地排列出来。

学生活动:小组排列,交流、展示。

三、 实践活动给小车“装轮子”。

1、制作视频。

2、学生两人一组动手操作。

3、小组代表上台展示

四、应用拓展

在当今生活中,轮子已经成为我们现代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工具,你能列举出一些生活中运用到轮子的物体吗?

五、课堂小结

孩子们,今天我们学习了轮子的故事,知道人类在生产生活中通过智慧,发明与创造工具,进而改变了生产效率,提高生活质量的事实。或许,随着科技的进步,第六代、第七代轮子还会产生,这就要靠我们在坐的小朋友们,希望你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学会观察、思考、动手动脑解决问题。

 

 

板书设计】

故事 

 

省力                        

  便捷

                                                舒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