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度科学学科调研分析报告
长安区教研室
杨 洋
经过坚持不懈的层级推进与大力宣传,通过定期的科学中心组成员研讨活动,每学期一次的全区观摩课活动,每学期小教部的整体“诊断性听课”、“常规性听课”、“选拔性听课”以及“送教下乡”活动的连续深入渗透,以及科学学科“大学区联片教研活动”的创新举办等,科学学科在基层的影响力及重视程度有目共睹,科学课程的教学理念、课程性质、课程方向、课程侧重、课堂组织、环节设置等在基层执教者的心中留下很深的印象与很强的冲击,通过一系列的学科教研活动,基层执教者的思路明晰了,方向明确了,目标坚定了;敢发言了,有想法了,动脑琢磨了;明白《课程标准》的意义了,知道解读教材了,会自己进行对教材的二次加工了。总之,科学课程的推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看到了希望,同时也还发现存在的一系列实际问题,这都将是我们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一、
活动内容及收获
1.召开科学中心组成员会议。每学期开学伊始,按小教部工作部署,定期召开科学中心组成员会议,回顾总结上学年工作,研讨商定并制定新学年工作思路,明确新的工作计划,让各项工作在目标明确,思路清晰的部署中有条不系地逐个展开,让各中心组成员结全自己学区工作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科学学科工作计划,保证各项工作能落到实处,确保科学学科逐年有计划地进行推进,为我区科学教学工作做出自己的努力!
2.大学区科学观摩研讨活动。科学课程的重视与发展相对较缓,可供借鉴的优秀案例与成功经验严重不足,这对刚开始从事科学课堂一线教学的教师来说,无疑是一项挑战。既要挑战课堂教学组织与活动设计的不确定性,又要挑战与会教师对这节课评价地不确定性,心里压力与顾虑较大。大学区观摩研讨活动范围不太大,一般参会教师15人左右;都是自已学区内的教师,教学好与坏不怕难堪;组织起来容易、便捷,可操作性强。在研讨的过程中,让教师们一起成长,一起明晰课程理念与方向,是教师最快速成长的好方法。
3.全区科学观摩展示活动。全区观摩展示活动,是每学期学科活动中的重头戏,是给基层教师学习与模仿搭建的一个较高的平台,所以对要展示的课要求相对较高,示范课要展示的课程理念、课堂教学组织的技巧、探究活动设置的层次及探究的方向,实验活动记录单地设计要体现地科学思维方式等都要精心研磨,确保对教师理解科学课堂教学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与会教师在课后的研讨环节各抒已见,见仁见智,气氛热烈,收获颇丰。
4.“送教下乡”观摩研讨活动。虽然我们教研室每学期都有组织不同规模的学科观摩活动,但是“送教下乡”活动,能让偏远地区的老师免受长途颠簸,在自己本土聆听观摩;能让学生有机会感受别样的教师教学风格,接受新颖地学习方法引导及逻辑思维训练,还是深受师生期待与认可的。
从课后教师的研讨发言中,我们听到每位老师都受益匪浅,在观摩中都有所启发有所感悟。本次活动为教师今后改进自己课堂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但我们不能就此认为此次活动一定会给我们基层教学很快带来多大的改观,教育是一项长效机制,各校要加强教师平时的校本研修力度,多组织校内的教师轮流观摩与研讨,让教师有机会把学到的理念用于自己教学实践;用好信息交流平台,多与区内名师及各级骨干教师进行线上交流,随时获取关于教学组织的良好建议;巩固此次活动效果,把我们的科学课堂教学继续纵深推进,
5.科学中心组成员新课标研讨活动。按照教研室工作安排以及小学教研部工作部署,我们每学期开学初都要举办“长安区科学中心教研组教研会议”,其主要目的为了落实“骨干带动,全员提升”战略,推进我区小学科学教育教学工作的纵深发展。通过中心组成员组织所在大学区的科学观摩研讨活动,强化教师对科学课程的理解及把握;其次通过中心组成员的研讨发言,可以多方面了解我区科学教学落实与推进中还存在的障碍以及面临的实际问题,可以帮助我们明确下一步的工作重心及努力方向,让科学课堂教学真正走进学生的学习,落实全面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课程目标。
6.第一次尝试举办大学区联片教研活动。根据以往每次科学教研活动中总是存在的一些不尽人意的遗憾,我根据科学教学实际情况,在全区首次进行大学区联片教研活动,把三到四个大学区联合组织起来,从活动规模上和组织程序上进行规范,教研室下发专门的通知,每个大学区主管教学工作的领导负责该项工作的具体行政组织落实,即在自己学区内选派一名执教教师进行公开讲课,并组织各自辖区内的教师安全出行,到指定的地点参加研讨活动家;由科学教研员负责该项工作的专业业务指导,并负责各学区之间的沟通,具体活动组织的要求等。这样每个学区都高度重视此项活动,不管是执教老师的课程,还是组织科学学科带课老师参加活动,每个环节都保证了最大程度地参与,参会教师的人数上有保证,而且参会的人员也基本上都是各学校的科学带课老师,使活动的效果也最大程度地得到保证与落实。
二、科学教学中存在的困境
从每次活动结束后教师的研讨发言及与教师的交谈中,我发现各地区科学教学中还面临的共同问题有:
1.各级领导虽然从各种会议与活动中感知到了教育局对科学课程地重视,但是对科学课程设置的性质及如何深入推展教学工作的计划还没有提高到一定的认识高度。
2.各中心校几乎都没有专职的科学教师,也没有《科学课程标准》以及科学教学参考书,这对本来就没有专门从事科学教学的教师们来说,无疑是一项艰苦的工作。
3.实验室管理不够规范,好多学校没有科学实验室,有实验室的学校,平时也基本不开放使用实验室,领导的认知层次加之教师的消极懈怠,使一项本就难以推动的工作显得更加寸步难行。
4.科学教师几乎都是身兼数职,没有多余的时间去钻研科学教材,更没有时间去提前准备实验器材,做下水实验,很难体现科学课程本身的学科特点。
三、教学期望及努力方向
各中心组成员及教师在交流中共同认可与期望的下一步工作方向是:
1.组织专门的科学课程标准及教材辅导培训。《科学课程标准》是教师从事科学教学工作的指向针,让教师首先从大的方向了解科学课程的性质、课程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以及课程目标,其次再进行实施建议进行课程内容的逐领域分析与解读,让教师从整体上明晰科学课堂应怎样进行组织应培养学生什么样的能力与技能。给教师先来一个基本的科学课程扫盲培训,
2.组织专门的科学实验技能与操作培训。科学课以是一门以实验动手操作和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的综合性课程,其所涉及的学科主要有物理、化学、生物、地理,是为学生今后进入初高中的理综学习打基础的,其中好多知识既深奥但又得用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呈现出来,这就得需要教师对教材有一定的理解,而且还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进行二次加工与整合,让学生最好的接受方法就是自已动手实验操作与观察,在做中学,在做中学会分工与合作,学会交流。而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大多数教师都是兼职,而且专业不对口,好多实验我们教师自己也吃不准,所以需要给教师们组织专门的实验操作培训。
3.组织专门的科技制作方面的专业培训。国家教育部在小学阶段开始设置科学课并如此重视科学课的探究式学习并强调做中学,其目的不单纯只是停留在学生对知识技能层面的简单普及上,而是着重从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与探究欲望,让学生运用学到的简单原理去完成深层探究并进行制作的高层次飞跃。科技兴国已不单纯只是一句口号,而是从关注新一代国人的基础教育开始的,所以科技创作对学生思维的早期开发具有不可低估地作用。
4.上述一切的基本愿望都是建立在确定专职科学教师的基础之上的,也是建立在各级领导对小学科学课程的高度重视的基础之上的。确定与固定教师岗位,稳固专职教师队伍,是推动这一项工作的重要保障。
总体来说,一年来每次的活动都进行得很热烈,气氛也很融洽,教师发言得充足、到位。让我能够听到来自基层一线的真实声音与真实需要,也让我再一次看到了科学工作的成效,同时又感到一种莫名的惶恐与压力,如此好的课程,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有如此大帮助的课程却不料遇见如此难堪地教育环境,我纵有一腔热情,谁又能来支持我帮助我完成基层教师的愿望?给我们成长中的孩子一个健康明朗地学习态度?给我们科学课程地推行与落实一个有力地政策保障与引导?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