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吸热和散热》教学反思

(2016-04-21 11:21:28)

[2015-2016学年度观课议课活动教学设计及反思]

           《吸热和散热》教学反思

                    郭艳维   长安区第一小学


  本课是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主要研究物体的吸热和散热的性能,分为两类:一类是不同物质的吸热和散热性能的特点;另一类是相同物质不同颜色吸热和散热的性能的特点。

对学生来说,自己动手做科学实验所获得的结果要比学习别人已经总结的事实、概念要好得多。学生对物体的吸热和散热既熟悉又陌生,平时并不能引起探究的欲望,让学生在亲历中感知科学知识就来源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学生自然会兴趣盎然。本课的重点是证明不同物质的吸热和散热是有区别的,让学生在实验中体会这个知识点,在我们师生共同研究了油和水的吸热和散热性能的实验后,我特此又补充了一个实验:1.同时加热等重量的水和沙子2分钟,每隔30秒测量并记录水和沙子的温度。2 .停止加热后,每隔30秒测量并记录水和沙子的温度,也测2分钟。)这个实验我课前做好准备,12个铁架台、铁圈、蒸发皿、酒精灯、温度计。因为有了前一个实验的经验,这个实验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实践、去记录、去分析、去探索。让学生在分析数据中寻找真理。刚分析完数据,就有一个学生举手说:“老师我知道为什么沙漠的温度特别高,就是因为沙子的吸热能力太强了。我摸着他的脑袋说:“你真了不起,你的想象能力比别人丰富,你能由一个小小的蒸发皿的沙子联想到一片沙漠,你真是太富有想象力了。”

理想课堂,是闪耀智慧光芒的课堂,它能“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理想的课堂其中有一些很重要的准则:是否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是否关注学生的心理需要?我想,既然要追求理想的课堂就必须把这些准则作为我课堂设计的出发点。所以我创设了对学生有启发性的问题和情境,通过课件展示海洋陆地的图片,前面讲风的形成时学生只能凭生活经验知道白天陆地热,水里凉,傍晚陆地凉,水里热,但真正是什么原因并不知道。通过今天的实验,又配以图片,学生很容易想到白天陆地受太阳辐射增温,陆面上空空气迅速增温而向上抬升,海面上由于其热力特性受热慢,上空的气温相对较冷,冷空气下沉并在近地面流向附近较热的陆面,补充那儿因热空气上升而造成的空缺,形成海风;夜间陆地冷却快,海上较为温暖,近地面气流从陆地吹向海面,称为陆风。

理想的课堂还能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这个实验也激活了我对儿童时代的回忆。上课时,我这样和孩子们交流:“你们想不想跟老师分享一下老师的童年时代呢?当老师像你们这么大时,放学后拿着一个塑料袋和一片窗纱来到小河边,寻找干净的沙子,用窗纱过滤后得到很细的沙子,带回家后,放在锅里加热,我来烧火,等沙子热了以后姐姐放进玉米粒,用玉米轴在锅里搅拌,滚烫的沙粒把热量传给玉米豆豆,有的玉米豆豆都乐得笑开了花。快熟了我停止烧火,拿来筛子,姐姐拿一个铁勺把豆豆和沙子一起倒进筛子,我使劲地筛。沙子全漏下去了,豆豆留在筛子的上面,这样炒出的豆豆特别酥脆。第二天早上,把豆豆装满所有的口袋,拿到学校跟最好的朋友一起分享,多香呀。为什么用沙子炒豆豆呢?当时只知道用沙子炒豆豆是为了让豆豆酥脆,直到今天我才知道用沙子炒豆豆不仅为了让豆豆酥脆,而且还利用了沙子的升温速度快。”我刚一说完,就有学生举手说:“老师外面卖炒板栗的人用黑色的小石子炒板栗也是利用固体吸热速度快。”“老师奶奶在老家用石子烙石头馍也是这个原理。”一会儿学生就把贴近生活的内容充实到教材中,使这节课充满生活的气息,这样很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

我觉得在课堂的组织过程中,教师不妨创造性地运用教材与其他课程资源,创设一些情境,巧妙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进入一种悬而未结的求知状态,激发学生内在的心理需要,诱发学习热情,从而真正体现美国心理学家罗伯特·M·加涅提出的为学习而设计教学的思想,让课堂真正成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主阵地。在我们师生通过实践、记录、分析、探究完相同物质不同颜色吸热和散热的性能的特点后,我用图片展示了一些冰箱散热器、电脑主机箱的散热板、散热风扇,看完了这些图片你们又发现了什么?为什么这些散热板都被漆成黑色?接着又给学生展示了一些太阳能的图片,看完太阳能,你又有什么发现?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使他们能及时发现问题,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小组讨论后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有的小组的语言太精辟了,太富有哲理了。如:水管子做成黑色是为了让水在白天吸收更多的太阳辐射热,水箱做成白色是为了让水在晚上散失更少的热量。有的小组甚至还用了反证法:如果水管水箱都做成黑色,虽然白天它俩都能吸收非常多的热,但到了晚上它俩又把热快速地散失了。看着学生们回答的如此好,我高兴的说:“同学们你们回答得太好了,为了奖励你们我想带你们去沙漠旅游,那我们去沙漠地区的时候最好穿什么颜色的衣服呢?”学生们激烈讨论总结出最好穿白色而且宽大的衣服。有的学生还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老师我现在知道为什么脏雪比白雪融化得快了。”在讨论中学生的智慧在一次次升华。

新课程背景下的理想课堂,是闪耀智慧光芒的课堂,是洋溢成长气息的课堂,它能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 理想的课堂应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并能充分利用了身边的有效资源,为学生创设有挑战意义的问题与情境,在设计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启发性、层次性、系统性以及目的性,将学生的思维集中到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上来,引领孩子们自然而然的融入到课堂学习中去,自然而无痕。这样学生也就会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发现科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真正做到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