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问卷调查分析报告(林福娟)

关于中学化学微课及其教学运用的教师问卷调查分析报告
西安是远东第一中学
一、调查背景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教学资源类型,目前相关的理论建设正在不断地完善充实过程中,微课资源平台建设也尚处于刚起步阶段。为了解课题组所在学校远东一中以及其他兄弟学校一线教师对微课的化学教育实践运用持有的态度,和各学校使用“微课”教学的实施情况,尤其是中学化学“微课”在实际中学课堂的运用情况。本课题组以问卷形式展开小范围的抽样调查研究,以期能够获得有价值的调查结论,提高课题研究地有效性。
二、调查方式
调查问卷草拟及修正:林福娟、其他课题组成员
调查时间:2016年5月至6月
问卷对象:一线高中、初三教师(多校)
问卷形式:采用不记名方式填写
http://s4/mw690/0066WsO4zy746h86KEr33&690
http://s2/mw690/0066WsO4zy746h235Qt31&690
三、调查统计结果
1、调查研究对象
调查对象共计20人。
男教师9人(45%)(初三3人),女教师11人(55%)(初三7人)。基本符合化学学科在中学阶段的教师男女比例,初三女教师较多(64%),高中男教师居多(67%)。
年龄:50岁以上3人(15%),40~49岁5人(25%),30~39岁10人(50%),刚刚工作2人(10%)。
教龄:30年以上3人(15%),10~20年以上12人(60%),10年以内5人(25%)。
所任教年级:初三10人(50%),高一4人(20%),高二3人(15%),高三3人(15%)。
所教教材版本:高中人教版10人(100%);初三人教版3人(30%),广科版6人(60%),北师大版1人(10%)。
所在学校:远东一中、远东二中、信德中学、育才中学、83中、70中、六中、42中等的化学学科一线教师。
2、对“微课”教学的认识
调查数据统计表明:
绝大多数(90%)的一线化学教师都对“微课”这一新型的教学资源有所了解,不了解者寥寥(5%),但非常了解的也很少(5%)。
很多教师(80%)将微课在教学中的作用的定位为授业(课堂教学的一种方式)和解惑(课堂教学的延伸)
大家一致(95%)认为优质“微课”应该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兼顾逻辑性(15%)和趣味性(30%),并且制作精良(25%)。
3、对“微课”教学的态度
调查数据统计表明:
认为在化学教学中应用化学微课能丰富教学内容(90%);应用微课可以有针对性的有效的解决化学教学中的重难点(80%);应用微课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化学兴趣(85%);在化学教学中使用自己制作的微课很有成就感(85%);愿意或者准备在以后的化学教学中更多地应用微课(80%);会将自己制作的化学微课与同行共享,共建资源平台(90%)。
认为应用化学微课可以增加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65%),还有部分教师(35%)对这点不很肯定;赞成化学微课的运用有助于学生的化学学习成绩的提高(70%),另有一些(30%)教师对此不以为然;仅有少数(35%)教师认为微课在化学教学中运用会减轻自己的教学负担。
对于“微课”的运用前景部分教师认为受技术限制(15%),且实际作用有限(15%),但仍有教师愿意大胆尝试
4、对“微课”教学的应用
调查数据统计表明:
70%的教师在教学中是偶尔运用“微课”,还有的教师几乎没有(20%)甚至从未用过(5%)运用过“微课” ,能够经常使用的仅是少数(5%)。而所在学校现阶段化学“微课”运用情况为刚刚接触(35%)、理论学习(35%)、课堂实施(30%)、资源建设(30%)。
能够在教学中运用微课的教师多为实际需要(55%),也有因其他原因的:研讨课展示(20%)、兴趣尝试(30%)、
教师选择在难度大(55%),
有45%的教师制作过微课进行教学,还有的教师很少(25%)甚至从未制作过
5、对“微课”教学的困惑
调查数据统计表明:
现阶段化学“微课”运用的困难是制作能力有限
四、调查结果分析
1、调查对象的分析
小范围抽样调查共计20人。
男教师9人45%)(初三3人),女教师11人(55%)(初三7人)。基本符合化学学科在中学阶段的教师男女比例,初三女教师较多(64%),高中男教师居多(67%)。
年龄和教龄分布合理:50岁以上15%,40~49岁25%,30~39岁50%,刚刚工作10%。30年以上15%,10~20年以上60%,10年以内25%。老中青年龄段均匀涉及,使调查数据更具说服力。
被调查教师分别来自远一大学区的远东一中、远东二中、信德中学,以及育才中学、83中、70中、六中、42中等的化学学科一线教师;任教于初三50%,高中50%(高一20%,高二15%,高三15%);所教教材版本:高中人教版100%;初三人教版30%,广科版60%,北师大版10%。
以上对于调查对象的分析说明本次问卷调查虽然数量不多,范围有限,但由于取样的合理性,不论是被调查者的性别、年龄、教龄、年级,还是所教版本、所在学校,已有一定的分布广度。其结果对“中学化学微课及其教学运用”仍然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有其一定的科学性。
2、对“微课”的认知分析
分析调查问卷的数据不难得出有关教学一线化学教师对“微课”的认识和运用微课教学的态度。很多情况与被调查教师的性别、年龄等有很大的关系。
90%的一线化学教师都对“微课”这一新型的教学资源有所了解,说明通过各级培训、自我充电、各项赛教、校际交流等学习方式现在的教师队伍都能与时俱进,但仍有寥寥5%不了解者。仅有5%非常了解,比较教育相对发达地区还显后滞。
但身处教学一线的绝大多数(85%)化学教师们都非常清楚“微课”是个“好东西”。它在教学上具有授业(课堂教学的一种方式)和解惑(课堂教学的延伸,亦或补充)
被调查教师一致(80~90%)认为在化学教学中应用化学微课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可以有针对性的有效的解决化学教学中的重难点,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化学兴趣。愿意或者准备在以后的化学教学中更多地应用微课,若能使用自己制作的微课会很有成就感,并愿意将自己制作的化学微课与同行共享,共建资源平台,认为“微课”教学是必然趋势。
3、“微课”课堂教学应用现状分析
很多(70%)一线化学的教师在教学中只是偶尔运用“微课”。还有的教师几乎没有甚至从未用过运用过“微课” ,这部分教师往往年龄较大,教龄较长,其中女教师居多。能够经常使用的仅是少数,且制作过微课进行教学,多为中青年教师中愿意大胆尝试的,乐于学习,勇于实践,且以男教师为多。
在教学中多数教师(55%)能够为实际需要在难度大,容量大的教学中运用微课。更多(70%)的教师会在实验探究课时运用微课,在新知探究课等其他课型中也选择“微课”来进行实验演示、导课、新概念教学等环节的教学。
现阶段化学教师运用“微课”教学的困惑亦或困难主要是:制作能力有限
另一些(20%)教师认为且“微课”实际作用有限,仅因学校要求、研讨课展示等原因“被动”的运用微课教学,故而不能肯定“微课”的运用是否可以增加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是否有助于学生的化学学习成绩的提高。还有少数教师认为微课在化学教学中运用,尤其是原创“微课”会增加自己的教学负担。
以上种种都说明“微课”在课堂的有效运用还有相当“长”的适应期,教师们才能“自如”的运用使其有效高效,最终提高教学质量。
再看学校层面,多数学校(65%)现阶段化学“微课”运用也多为刚刚接触、理论学习的发展初期阶段,而那些师资力量较强的学校已率先进入课堂实施和资源建设共享阶段,这些学校已在各类教学竞赛、教学交流中高频的运用,一些教师也在运用中取得了很好的实际教学效果。
综上,本次调查就现阶段“中学化学微课及其教学运用”教师问卷结果的进行分析。有利于本课题组的进一步深入研讨“微课”运用在一线化学教师的教学实践中,运用情况,是否有效,存在哪些困惑,为课题后期并针对性的进行案例研究,整理出可借鉴可尝试的有效运用“微课”的案例,提供数据支持,进而以期对以后的化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有所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