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收废品》教学设计

《回收废品》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有了整十数加减以及不进位的两位数加法、不退位的两位数减法的知识做铺垫,并且经过前面第一单元《开会啦》和《跳伞表演》的学习,学生对于比多少的问题有了初步的认识,所以学生学习起来不会很困难。本节课主要通过教材给我们呈现的情景图,使经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全过程,进一步理解比多比少与加减法意义的联系,感受数学的魅力。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多”、“比少”的含义,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体会利用画图解决问题的优越性。
2.引导学生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多比少的实际意义,体会利用画图解决问题的优越性。
教学难点:
根据实际情况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出示一个空瓶子)你们平时喝完饮料会将空瓶子怎么处理?(学生回答)
师:塑料埋在地下很多年都不会“腐烂”,它对环境的危害可大了,所以回收是个好办法,回收的废品好多还能再利用。这不小林,小红,小青已经行动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课件出示教材P59的主题图)
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1、提出问题:
师:从图上你获得了那些数学信息?(小林收集了13个塑料瓶,小红比小林多3个,小青手机的比小林少4个。)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现在请同桌两人互相说一说。
小组代表发言,教师有选择地出示和本节课有关的数学问题。
问题一:小红收集了多少个瓶子?
问题二:小青收集了多少个瓶子?
师:同学们的问题提的真好,那么该如何解答呢?首先来看第一个问题。
2、解决问题:
(1)解决“小红收集了多少个瓶子?”
师:小红和小林谁收集的瓶子多?(小红)多几个?(3个)
师:谁能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画法?(每个圆圈下面画一个三角,小红比小林多3个,那就在下面多画出3个三角,一共是16个三角。)说的非常好,表达很清楚!
(2)解决“小青收集了多少个瓶子?”
师:那小青收集了多少个瓶子,你能用画图的方法画一画算出结果吗?画完之后可以同桌两个人交流,说说你是怎么画的。
学生动手一边画一边理解,教师巡视指导,个别辅导。
师:谁能告诉大家小青收集了多少个瓶子?通过画图你是怎么知道的?(小青收集了9个瓶子,先用圆圈画出小林的13个,然后在每个圆圈下面画三角,小青比小林少4个,就少画4个,就是9。)
师:那么算式怎么列呢?(13-4=9)
教师板书:13-4=9(个)
师:比13少4用什么方法来计算?(减法)
小结:求比一个数少几就用减法计算。
三、巩固练习
师:接下来我们来玩一个闯关游戏。
第一关:我会提问题。(学生先同桌两个人互相说一说,然后小组代表发言,并解决。)
(1)○比△多5
笑笑有18本故事书,淘气有12本故事书,笑笑比淘气多几本?笑笑送给淘气几本两个人就一样多了?
学生先理解题意,在练习本完成第一步,然后在完成第二步。
四、课堂小结
五、板书设计
小红收集了多少个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