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可能事件的概率1》教学反思
(2016-06-13 07:43:08)分类: 教学反思 |
概率是新课程改革新增加的内容,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应用极其广泛,符合新课程倡导的教育观。本节课的教材选取了抛硬币、摸球游戏等贴近生活的实例,创设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数学思想,培养运用数学知识来分析实际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节课我采用了启发式探索法,教案设计“以学生为本”,我只做个引导者,通过问题教学法,变“教”的课堂为学生的课堂,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真正主人。我通过预设出递进式问题串,不断设问,使学生在思考、讨论问题答案的时候慢慢总结出新知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用问题引导学生但不牵着学生走,给学生保留充分的讨论、探究的时间,在学生充分讨论以后我再引导学生自己归纳,这样就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较好的完成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我共设计了复习旧知、情境导入、探究新知、应用新知、实践练习和课堂检测五个环节。在复习旧知的环节中,我一共设计了5道题来复习前两节课的知识,通过第一题和第二题来考察学生对不可能事件、必然事件和不确定事件的判断,再通过第三、四、五道概率题来进行新旧知识间的衔接。导入新课时,在抛硬币和摸球游戏两个实例中不断设问,引导学生先计算可能出现的结果数量,再判断结果的可能性是否相同,最后要求计算出所求的概率。学生在讨论问题过程中,思想逐步形成一个模式。
应用新知时,利用列举法讲解教材上掷骰子例题的概率,同时通过这道例题引导学生归纳出等可能事件概率计算的步骤。在实践练习环节中,我设计了三道练习题,第一、二题是基础题,第三题进行变式,加深了难度,练习题的分层设计由易入难,通过计算不同题型的概率不断加深学生对等可能事件的判断和等可能事件概率的理解和应用。
新课结束后,按照学校“堂堂清”的教学常规要求,我设计了6道检测题,检测题遵循分层设计原则,在基本题型上进行不同的变式,以提高学生灵活运用新知的能力。
本节课在例题讲解中我给学生强调等可能事件的概率计算过程中有两个关键步骤:判断是否为等可能性事件;如何求所有基本事件的总结果数n和事件A所包含的结果数m。在实践练习中,有近半学生忽略了先判断这种事件是否为等可能事件,直接就求n和m,然后运用公式计算概率。还有极个别学生在计算稍复杂的基本事件的总结果数n时考虑不全面,计算出的总结果数不正确。针对这些不足,怎样加强学生的规范解题训练,如何改进这节课的教法,是以后的教学活动中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