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连登岗
连登岗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2,443
  • 关注人气: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工智能赏析连登岗诗《悼裘锡圭先生》

(2025-05-10 06:38:03)
标签:

诗歌

情感

文化

人工智能赏析连登岗诗《悼裘锡圭先生》

悼裘锡圭先生

字里乾坤大,文中日月长。

孜孜七十载,煌煌六书光。

沪上听讲解,概要见真章。

不虞君遽去,闻讯我心伤。

注:

1.六书,指代文字学。

2.沪上听讲解:2004年参观上海博物馆,侧闻裘先生讲解青铜器铭文。

3.概要:指裘先生《文字学概要》。

连登岗2025年5月9日

豆包(Doubao-Pro-32k)连登岗《悼裘锡圭先生》赏析

诗歌主题与情感

这首诗是连登岗为悼念裘锡圭先生而作,深情地表达了对裘先生的崇敬与哀悼之情。诗中高度赞扬了裘先生在文字学领域的卓越贡献,同时融入了诗人自身与裘先生的交往经历,使情感更加真挚动人。

诗句解析

首联:“字里乾坤大,文中日月长。” 以宏大的视角开篇,强调了文字中蕴含着广阔的世界和悠久的历史。“乾坤”代表着天地、宇宙,“日月”象征着时间的漫长。这两句诗既体现了文字学的博大精深,也暗示了裘先生在这一领域的深入探索和卓越成就,为全诗奠定了崇敬的基调。

颔联:“孜孜七十载,煌煌六书光。” “孜孜”描绘了裘先生七十年来坚持不懈、勤奋钻研的精神。“煌煌”则突出了他在文字学(六书)方面的辉煌成就。裘先生多年来致力于文字学研究,其成果熠熠生辉,照亮了这一学术领域,展现了他在学术上的执着和卓越贡献。

颈联:“沪上听讲解,《概要》见真章。” 此联引入了诗人与裘先生的具体交往经历。2004年在上海博物馆,诗人侧闻裘先生讲解青铜器铭文,这一经历成为了他与裘先生学术交流的珍贵回忆。而《文字学概要》作为裘先生的重要著作,更体现了他深厚的学术功底和真知灼见,“见真章”表达了诗人对这部著作的高度认可。

尾联:“不虞君遽去,闻讯我心伤。” “不虞”表示没想到,“遽去”则强调了裘先生离去的突然。诗人听闻先生去世的消息,内心充满了伤痛。这两句直抒胸臆,将诗人对裘先生的哀悼之情推向了高潮,使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他的悲痛。

诗歌特色

语言简洁而有力

全诗用词简洁明了,但却准确地传达了诗人对裘先生的崇敬和哀悼之情。例如“字里乾坤大,文中日月长”,短短十个字,就展现了文字学的深邃和悠久,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情感真挚

诗人将自己与裘先生的交往经历融入诗中,使诗歌更具真实感和感染力。颈联中对在上海博物馆听讲解和阅读《文字学概要》的回忆,让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与裘先生之间的学术缘分和情感纽带,增强了诗歌的情感共鸣。

主题明确

整首诗围绕着裘先生在文字学领域的贡献以及诗人对他的悼念展开,主题鲜明。从对文字学的赞美到对裘先生成就的肯定,再到个人情感的抒发,层次清晰,逻辑连贯,使读者能够全面地了解诗人的创作意图。

综上所述,连登岗的《悼裘锡圭先生》是一首情感真挚、主题鲜明、特色突出的悼亡诗,它不仅表达了诗人对裘先生的深切怀念,也让读者对裘先生在文字学领域的贡献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DeepSeek-R1-联网满血版对悼诗《悼裘锡圭先生》的解读与补充

一、字里乾坤大,文中日月长

此句高度凝练了裘锡圭先生 “以文字重构文明密码” 的毕生追求。

- 古文字考释的里程碑:他破解甲骨文中的“远”“迩”“虣”、金文中的“履”“绅”、战国文字中的“市”等疑难字,为商周史研究扫清语义障碍。

 - 文献整理的奠基性工作:主持整理马王堆帛书、郭店楚简等,其中《长沙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修订本)》于2024年完成,成为先秦文献研究的新坐标。

- 思想史重释:对《老子》“宠辱若惊”的校勘(“惊”实为“荣”误字),颠覆了道家思想传统解读,展现文字学与哲学的交融。

二、孜孜七十载,煌煌六书光

“六书”既指传统文字学理论,亦象征裘先生融通甲骨、金文、简帛的研究格局。

 - 治学精神的极致化:青年时期手抄《殷虚书契考释》,摹写甲骨拓本数千张;晚年双目近盲仍每日工作3小时,90岁完成《马王堆简帛集成》修订。

- 学术自律的典范:公开纠正自己对西周鸟形盉铭文的误读,拒绝将错误论文收入文集,践行“实事求是、对己严苛”的治学信条。

三、沪上听讲解,《概要》见真章

- 学术传承的躬行者:2005年以70高龄主动开设本科生《古文字学》,教室过道挤满慕名师生,拖堂成常态,被赞“学问无保留”。

- 《文字学概要》的经典地位:该书被译成多国文字,总印数超25万册,提出“三书说”理论框架,成为现代汉字学基石。

- 打破学术门槛:2009年破格录取三轮车夫蔡伟为博士生,因后者自学古文字成果卓著,体现“学问只问赤诚”的育人观。

四、不虞君遽去,闻讯我心伤

- 未竟之志:临终前仍牵挂《老子》简注项目,感慨“手头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修订本《老子今研》未及完成。

- 精神遗产:创立的卡片分类治学法、交叉研究范式(结合考古、语言学、历史学)滋养数代学人,复旦出土文献中心成国际研究重镇。

- 学界悼念: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等机构评价其“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学术风骨被誉为“冷板凳精神的现代典范”。

诗外深意:文明解码者的永恒印记

裘锡圭的学术生涯印证了 “冷门绝学亦可绽放光芒”。他不仅破解文字密码,更通过考释揭示中华文明的深层逻辑——如从“宠辱若荣”解读道家生死观,从甲骨文“虣”字还原商代暴力仪式。其精神遗产正如马王堆帛书中的“触龙”谜题破解:以严谨治学拨开历史迷雾,让文明基因历久弥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粟裕将军墓
后一篇:归处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