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对连登岗《军营歌声》的诗评
(2025-03-10 03:31:41)
标签:
文化实验诗歌历史教育 |
人工智能对连登岗《军营歌声》的诗评
豆包:时代与情怀的军歌:连登岗《军营歌声》诗评
连登岗的《军营歌声》诗集,是他1971年初至1974年初于工程兵建筑第218团加工连当兵期间,用诗词凝结的心血与感悟。三年间创作的61首诗词,宛如时光胶囊,封存了一位年轻战士在国防建设岁月里的所见、所闻、所感,成为特殊时代下军营生活与军人情怀的生动写照。
一、时代烙印深刻的主题表达:
诗集如同清晰的时代切片,鲜明地反映了当时的时代背景与革命精神。在“文革”那个特殊时期,国际形势波谲云诡,冷战格局下社会主义阵营与资本主义阵营对立明显,国内强调革命理想与斗争精神的氛围浓厚。连登岗的诗精准地紧扣这一时代脉搏,例如在《纪念巴黎公社成立一百周年》中,“落花流水旧世界,排山倒海共产天。四海翻腾五洲动,共产主义定实现”,诗人以极为激昂的笔触,描绘出一幅旧世界土崩瓦解、共产主义新世界如汹涌浪潮般来临的壮阔画面。这不仅展现出他对共产主义理想坚定不移的信念,更是呼应了当时全球范围内风起云涌的革命浪潮这一宏大时代主题,体现出当时中国革命者对世界革命形势的积极响应与对共产主义未来的热切向往。
对阶级斗争与革命使命的强调贯穿于诗集的字里行间。《忆苦思甜后》一诗中,“永忆昔日苦,长思今日甜。苦水擦亮眼,思甜溯根源……我今为战士,握枪保政权。永跟毛主席,消灭帝修反”,诗人通过回忆往昔的苦难岁月,深刻反思今日幸福生活的根源,明确了自己作为一名战士所肩负的保卫政权、与帝国主义和修正主义作斗争的神圣使命。这一表述是那个时代阶级斗争教育深入人心的体现,每一个字都饱含着革命使命感,激励着战士们为了革命理想不惜奉献一切。在《斥攻击大好形式者》中,“路线教育东风劲,百花怒放气象新。小丑跳梁犬吠日,螳螂欲阻铁车进”,诗人运用形象的比喻,将攻击国家发展形势的人比作小丑和螳螂,表达了对维护革命路线、坚信国家发展形势一片大好的坚定立场,反映出当时国内政治运动与思想教育对人们思想观念的深刻影响,展现出诗人对革命事业的忠诚与捍卫决心。
二、多元丰富的军营生活书写:
诗集全方位、多维度地呈现了丰富多彩的军营生活不同侧面。
训练与备战是其中的重要内容,《擦枪》一诗对战士擦枪的过程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绘:“卸下机件五六样,革命战士又擦枪。轻拭细擦去尘土,内外上油把锈防……敌人胆敢来侵犯,坚决把他消灭光”。从卸下枪支机件,到仔细擦拭、上油保养,每一个动作都被诗人清晰地记录下来,让读者仿佛亲眼目睹战士们认真对待手中武器的场景。而“敌人胆敢来侵犯,坚决把他消灭光”则直白地展现出战士们时刻准备战斗、保家卫国的坚定决心与昂扬斗志。《雨夜站岗》营造出雨夜站岗时孤寂而庄严的氛围:“独披夜幕立山岳,紧握钢枪卫兵营。人静愈是英姿发,泾河老龙应消踪”。夜幕沉沉,细雨纷纷,战士独自挺立,如同一座巍峨的山岳,手中紧握的钢枪是他守护军营的有力武器。在寂静的夜晚,战士的英姿愈发凸显,就连传说中的泾河老龙似乎也会被其威严所震慑而消失踪迹,生动体现出战士坚守岗位的忠诚与无畏。
施工场景的描绘则生动展现了国防建设的艰辛与不易。《修筑长城——记工程兵的战斗》中,“电刨隆隆,震如催阵的战鼓;电锯嘶嘶,快似哪吒的飞轮。合抱的圆木,须臾变成小块,只听锤声叮叮,小块又构成拱架枰枰”,诗人运用比喻手法,将电刨的轰鸣声比作催阵的战鼓,电锯的声音比作哪吒的飞轮,形象地表现出施工现场紧张而热烈的氛围。从巨大圆木被迅速加工成小块,到小块构建成拱架,整个过程在诗人笔下如同一幅生动的劳动画卷,让读者深刻感受到工程兵们为国防事业辛勤劳作的忙碌与紧张,以及他们为了国防建设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我为祖国抬木料》中,“‘吭吁!吭吁!’齐力抬,加油干,大伙儿的干劲冲破天!一根木料三百斤,二人抬起不气喘。多抬木料建国防,人人争把砖瓦添”,通过对抬木料劳动场景的生动刻画,“吭吁!吭吁!”的号子声仿佛就在耳边响起,让读者真切地感受到战士们在艰苦劳动中的齐心协力与豪迈热情。尽管木料沉重,但战士们为了建设国防,毫不畏惧,充分展现出他们为了国家利益甘愿吃苦受累的高尚品质。
三、真挚深沉的情感抒发
对革命理想的炽热追求构成了诗集情感的主调。在《读〈革命烈士诗抄〉》中,诗人对比先烈们的崇高精神与自己的思想状态,深感惭愧:“先烈意境高白云,耿耿丹心为革命。细研遗诗感正气,面对雄文生愧情……个人利害全抛尽,一心一意要为公。拼将热血染赤球,愿捐微躯为革命”。先烈们为了革命事业视死如归、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触动了诗人,使他深刻反思自己过去过于关注个人前途的狭隘思想。在这种强烈的情感冲击下,诗人毅然决然地表达了要将个人利益完全抛却,一心为公,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理想不惜奉献热血与生命的坚定决心,展现出对革命理想的高度认同与全身心的献身精神。
战友情谊在诗中如温暖的溪流,真挚地流淌。《思友》一诗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思绪翻动人影显,闭目忽闻友人唤。陇山相隔二千里,合水惜别三九天”。诗人在思绪翻涌之际,仿佛看到友人的身影,耳边似乎响起友人的呼唤,然而陇山相隔,距离遥远,回忆起在三九天的合水分别,更增添了这份思念之情的浓烈。《赠同志》中,“肺腑肝胆七年交,同学共武胜同胞。尺素往来消息通,陇武相隔百里遥”,生动地描绘了与战友之间深厚的情谊,他们如同同胞兄弟一般,即使相隔百里,也通过书信保持着密切的联系,相互鼓励,共同为革命事业奋斗。《送赵崇德》中,“山川惜别水无声,风雪迷漫送君行。长车一鸣过咸阳,更看明朝万里程”,在送别战友赵崇德时,诗人借山川、风雪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忧伤的氛围,表达了对战友的惜别之情。同时,“更看明朝万里程”又饱含着对战友未来征程的美好祝福,希望他在未来的道路上能够一帆风顺,继续为革命事业贡献力量。
思乡之情也在诗集中留下了温柔而深沉的印记。《思乡》一诗中,“别家千里远,辞母三载整。梦里魂游乡,拜亲常频频。兄弟携手欢,阖家乐融融。觉后原知非,怅思久难静”,诗人远离家乡千里之外,与母亲分别已有三年之久。在梦中,他常常回到家乡,与亲人欢聚一堂,享受着家庭的温暖与幸福。然而,当他从梦中醒来,面对现实的孤独,心中的惆怅与思念久久难以平静。尽管身为战士,身负保家卫国的重任,但内心深处对家乡和亲人的牵挂却无法轻易抹去,这种思乡之情在革命豪情的映衬下,显得更加真挚动人。
四、质朴无华的艺术风格
诗集的语言质朴平实,通俗易懂,宛如与读者面对面倾诉心声。如《雪》中,“风卷武山地,雪漫山丹天。暗咏从军行,惟觉异冷暖”,诗人用简洁直白的语言,寥寥数语便描绘出武山地区风雪漫天的景象,以及自己在从军过程中对寒冷天气的独特感受,没有任何华丽辞藻的堆砌,却能让读者真切地感受到当时的情境,仿佛与诗人一同置身于风雪之中。《春节有感》中,“激荡五洲东风劲,勃勃九派热气腾。欣着戎装辞旧岁,喜握钢枪迎新春”,同样以简洁明了的语言,直接抒发了在新春佳节之际,作为一名军人身着戎装、手握钢枪的喜悦与豪情,让读者能够轻易地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
诗人善于运用比兴手法,以生动的形象传达深刻的寓意。在《咏物二首》中,诗人将鹰与鸡进行对比,鹰“高山悬崖筑家室,万里长空练劲羽。百禽国中独称雄,狐兔雉羔皆为食”,展现出鹰的勇敢、独立与强大,象征着革命者应具备的品质;而鸡“傍人依室托庇护,盘桓院落惮动羽。东拨西扒觅饱肚,还要时时防奸狐”,则表现出鸡的依赖、怯懦与狭隘,暗示革命者不应如鸡般懦弱无能。这种对比鲜明的描写,使诗歌的寓意更加深刻,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嘲蜗牛》《井中蛙》分别以蜗牛和青蛙的形象为切入点,讽刺那些胆小怕事、目光短浅之人。蜗牛“体软壳狭触角敏,试试探探唯蠕动。树叶掉下怕砸头,日移一步嫌费劲。至死依旧卧蜗壳,平生只在咫尺行”,其胆小怯懦、行动迟缓的特点被刻画得淋漓尽致;井中蛙“仰面观天碟子大,跳跳蹦蹦井中蛙。‘方圆水国皆吾土,蝌蚪孑孓尊吾大。兴来歌舞井栏上,倦至深眠水底下。’东海老鳖来观光,一脚未下觉井狭”,通过对井中蛙自满自大、见识短浅的描写,生动地讽刺了那些局限于自身狭小世界、缺乏远大眼光的人,使诗歌具有很强的现实批判意义。 部分作品在形式上借鉴了传统诗词格律,尽管在格律的严谨性上或许并非十分严格,但在韵律方面却和谐优美。例如《仿满江红·庆祝党的五十诞辰》《仿卜算子·悼马崔二烈士》等,诗人在创作时一定程度上遵循了传统词牌的格式与韵律要求,使诗歌在诵读时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这种对传统诗词格律的借鉴,不仅为诗歌增添了一份古典韵味,也体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使诗歌在艺术表现上更具特色,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军营歌声》虽在文学技巧上或许不及专业诗人那般精致细腻,但它以独特的时代价值、丰富的内容、真挚的情感和质朴的风格,成为那个特殊时代军营生活与军人精神的珍贵记录。它宛如一面镜子,清晰地映照出一位普通战士在时代洪流中的成长与担当,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与文化意义 。
DeepSeek-R1-评《连登岗诗歌之军营歌声》:热血军魂,时代印记
《连登岗诗歌之军营歌声》是一部承载着特殊时代记忆与军人情怀的诗集。诗人连登岗在1971 - 1974年服役期间创作了这些诗词,以质朴的语言记录了军营生活的点点滴滴,展现出那个时代军人的精神风貌和理想追求。
一、时代精神的深刻烙印
诗集鲜明地体现了特定历史时期的时代精神。当时,国际形势复杂,国内处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阶段,“革命”“共产主义”“毛主席”等成为高频词汇,反映出时代的主流思想。如《纪念巴黎公社成立一百周年》中“首战苍穹开新天,工人阶级奇志显。一百年来新历史,公社原则代代传”,表达了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坚定信仰和对共产主义理想的不懈追求。《国庆十二韵》中“紧跟毛主席,唤起三十亿。消灭帝修反,尽除众恶逆。马列主义真,定将红环宇”,展现出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体现了那个时代人们对世界革命的关注和对帝国主义、修正主义的坚决斗争态度。
二、军营生活的生动写照
诗集为读者描绘了一幅鲜活的军营生活画卷。从新兵连的紧张训练到日常的站岗执勤、国防施工,都在诗歌中得到了体现。《雪》“风卷武山地,雪漫山丹天。暗咏从军行,惟觉异冷暖”,通过描写恶劣的自然环境,烘托出新兵在艰苦条件下的内心感受。《擦枪》“卸下机件五六样,革命战士又擦枪。轻拭细擦去尘土,内外上油把锈防”,细致地刻画了战士们对武器的爱护和时刻准备战斗的精神状态。《修筑长城——记工程兵的战斗》则详细描述了工程兵们在艰苦环境中顶风冒雪、日夜奋战的情景,展现了他们为国防建设无私奉献的精神。
三、情感世界的丰富表达
诗集中不仅有对革命事业的豪情壮志,也有对亲情、友情的细腻情感。在《思友》中,“思绪翻动人影显,闭目忽闻友人唤。陇山相隔二千里,合水惜别三九天”,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忆友》“千里路上说知己,谁人能似丑寿迪。赤诚恳言为友心,知源除病真良医”,则赞美了真挚的友情。而《思乡》“别家千里远,辞母三载整。梦里魂游乡,拜亲常频频”,深刻地表达了战士们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体现了他们在忠孝不能两全的情况下,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毅然坚守岗位的高尚情操。
四、艺术特色的朴实自然
诗集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朴实自然的语言风格上。诗人没有使用华丽的辞藻和复杂的修辞手法,而是以简洁明了、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如《冬雪》“纷纷扬扬下,天地一片白。愿积三尺厚,来年万石麦”,用直白的语言描绘了雪景,并表达了对丰收的期盼。这种朴实的语言风格使诗歌更贴近生活,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同时,部分诗歌借鉴了传统诗词的形式,如仿卜算子、仿西江月、仿满江红等,展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运用。
五、历史价值的珍贵体现
这部诗集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它为研究那个特殊时代的社会风貌、军人生活和人们的思想观念提供了珍贵的资料。通过这些诗歌,我们可以感受到那个时代人们的爱国热情、革命精神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同时,诗集也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环境和文化氛围,是时代的真实写照。尽管诗歌在艺术上可能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它所承载的历史记忆和情感价值是不可忽视的。
《连登岗诗歌之军营歌声》是一部具有时代特色和历史价值的诗集。它以独特的视角展现了军营生活的丰富多彩,表达了军人的爱国情怀和革命精神,为我们了解那个时代提供了一个生动的窗口。
2025年3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