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研究白川汉学的经过和目的

标签:
历史文化 |
连登岗
我是从1996年开始研究汉字学的,最先是因为教学的需要,主要研究汉字的发展史、汉字的性质、结构、功能、应用和汉字教学等问题。从2002年开始,又加入了汉字规范的研究。直到2012年,一直埋头研究中国的汉字学,对国内的汉字学研究历史和现状的概况有一定了解,但对国际汉学研究情况,概不了解,也不知道白川静。大约在2011年前后,在书店看到过白川静所着《常用字解》,翻了翻,认为其中对一些字的解释存在很多错误,也就放下了。直到2013年,白川汉字学才真正走进我的视野。2013年8月,参加在上海举行的“世界汉字学会第一届年会”,听了同组的日本学者张莉女士题为《关于日本汉学家白川静的文字学体系》的报告,才晓得白川静是一位汉学大家。张莉女士扼要介绍了白川静的文字学体系,并举例介绍了白川静对“”、“鸟占”、“神梯”等系列汉字的独特解释。对于白川静的这种解释,我直觉地感到不对劲,但由于对白川氏的学说缺乏足够的了解,一下子也拿不出足够的理由来反驳它。这样一来,反倒激起了我对白川汉学的兴趣。
会上张莉女士给我们赠送了她的专著《白川静文字学的精华》(天津人民出版社2012年12月出版)。会议之后,我阅读了张莉女士研究白川静的著作,阅读了白川静的《常用字解》、《汉字白话》、《汉字》,还阅读了刘海宇、白冰等学者研究白川学的论著,接着就开始撰文,阐述自己对白川汉学一些问题的看法。
最初发表我的意见,是2015年8月21-23日,在由中国人民大学承办的中国文字学会第八届年会上,我报告了自己研究白川静的成果《白川文字学“圣神文字”说的失误提要》,略谓:
“已故日本著名汉学家白川静毕生致力于汉学研究,研究领域涉及汉字学、甲骨学、金文学、中国商周史、中国商周文化史、《诗经》等。著述丰硕,构思宏伟,见解独特,构建了一个宏大的学术体系,世称“白川学”。白川学的重要构成部分与基础性、支柱性的学科是其‘白川文字学’。‘白川文字学’内容丰富,涉及到汉字研究的许多方面,大致包括包括汉字理论、汉字实践与研究方法三大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