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登岗汉字学论著目录
(2025-01-31 18:23:45)
标签:
历史文化教育 |
连登岗汉字学论著目录
一、连登岗编著(参编)汉字学专著作及教材四种
1.连登岗着《汉字理论与实践》,甘肃教育出版社2000年5月。20万字。
2.参编易国杰、姜宝琦主编《古代汉语》(,撰写其中《第一章汉字》、《常见古今字表》、《常用通假字表》、《说文常用部首例释》,共计约9万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7月。
3.连登岗编著《基础汉字学教程》,中央电大出版社2011年3月。24万2千字。
4.参编臧克和等《中国文字学手册》,华东大学出版社2023年10月版,撰写其中第31至140页,《汉字的结构》、《汉字的简化》、《现代汉字》,共计约5万字。
二、连登岗汉字学论文四十七篇目录
1.《汉字的结构》、《汉字的简化》、《现代汉字》,载臧克和等《中国文字学手册》,华东大学出版社2023年10月版,第31至140页。
2.《白川静释人体额头文身字“彦、产、颜”之误》,《汉字研究》总第33辑,2022年8月30日。
3.《白川静关于“才”字系列字具有神圣性解释的失误》,张玉金主编《出土文献语言研究(第三辑),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20年8月版。
4.《白川静释胸部文身系列字之误》,《汉字研究》总第24辑,2019年8月30日。
5.《白川静对“口”字系列字的误释举隅》,(韩国)《汉字研究》总第22辑,2018年12月30日。
6.《白川静“文”字“表现殷人文身说”的破绽》,《中国文字》(国际期刊),总第3期,2018年4月。
7.《白川静对中国战国以前汉字系统的看法及其失误——白川静“神圣汉字说”的失误之二下》,(韩国)《汉字研究》总第20辑,2018年4月30日。
9.《白川静“神圣汉字说”的失误(一)》,《中国文字研究》第二十五辑,2017年7月。
10.《对河永三教授讨论的答复》,(中国台湾)《中文》季刊,2016年第4期。
11.《中文古籍识字教学研究》,[韩国]《汉字研究》第15辑,2016年5月。
12. 《“心画说”、“书象说”与“语言的符号说”(下)—论关于汉字性质的两种说法》,(韩国)《汉字研究》第13辑,2015年12月。
13.《我国现代语言文字规划战略的变化概要》,中国应用语言学会编《第八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5年10。
14.《“心画说”、“书象说”与“语言的符号说”(上)—论关于汉字性质的两种说法》,(韩国)《汉字研究》第12辑,2015年6月。
15.《中国汉字结构现代研究述略(一)》,(韩国)《汉字汉文教育》第三十四辑,2014年5月。
16.《论汉字的字音》,《中国文字研究》第十九辑,2013年。
17.《论汉字字义》,刊于《文字学论丛》第六辑,线装书局2012年6月。
18.《论文字的单位》,《中国文字研究》第十六辑,2012年8月。
19.《汉字与拼音文字比较之失误》,《华西语文学刊》2011年11月。
20.《汉字的字义》,《中国文字研究》,2011年3月。
21.《研索〈说文解字〉部首与字原之著述》,载向光忠主编《说文学研究》第五辑,北京:线装书局2010年6月版。
22.《论文字的五种定义的适用性与局限性》,《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0年第2期收摘。
23.《华夏文字与汉字的起源》,《青海师专学报》2009年6期。
24.《论汉语文杂用外文与字母词》,《中国文字研究》2009年第2辑。25.《捍卫祖国通用语言文字是语言规划工作的重要职责》,中国应用语言学会编《第五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辽宁大学出版社2009年5月。“第五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2007年,辽宁大学)会议论文。
26.《祖国通用语言文字的特点和地位》,《南通大学学版》(哲社版)2009年第1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9年第3期收摘。
27.《“平”字本义训释考辨》,《南通大学学报》2008年2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8年第2期收摘。
25.《关于文字起因的再认识》,向光忠主编《文字学论丛》第四辑,江西教育出版社2008年6月。
29.《论汉字形音义性质的不同及认知方法的差异》,《中国文字研究》2007年第二辑。
30.《语言学文字学的转向与文字学课程的变化》,《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第3期(9月出版)。
31.《陈独秀的汉字观及汉字教学思想》,《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4期(7月出版)。
32.《汉字基础理论研究亟待加强》,中国应用语言学会编《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四川大学出版社2007年7月。“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2005年,四川大学)会议论文。
33.《“字”这个术语的不同概念》,王铁昆主编《一生有光》,语文出版社2007年1月。
34.《“八月剥枣”之“剥”释字辨》《青海师专学报》2007年第1期。
35.《关于文字一些基本问题的认识》,《励耘学刊》语言卷2006年第1辑。
36.《字素意义兼(简)论》,向光忠主编《说文学研究》第二辑,崇文出版社2006年6月。“第二届中国文学字学国际学术研讨会”(2004,荆门)会议论文。
37.《关于汉字性质的再认识》,向光忠主编《文字学论丛》第三辑,中国戏剧出版社2006年7月。“第二届中国文学字学国际学术研讨会”(2004,荆门)论文。
38.《语言学的“字”与文字学的“字”》,《南通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6年第2期收摘。“全国首届汉语‘字本位’理论专题研讨会”(2004,青岛)会议论文。
39.《关于汉字的性质》,《南通大学学报》(哲社版)2005年6月。
40.《论汉字简化“约定俗成”方针的偏颇》,中国文字学会、河北大学文字研究中心编《汉字研究》第一辑,学苑出版社2005年6月。中国文字学会第三届年会(2005,保定)论文。
41.《汉字教学的高耗低效及解决办法》,《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第3期。
42.《论汉字简化对汉字基础部件及其系统的影响——兼论汉字规范应正确处理基础部件》,《中国文字研究》2005年第6辑。中国文字学会第二届年会暨‘进入21世纪的中国文字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2003,上海)论文。
43.《“儒”字补义》,《辞书研究》2004年第6期。
44.《汉字字形系统与印刷字形规范》,《汉字字形研究》商务印书馆2004年9月版。“汉字印刷字形问题学术研讨会”(2002-8,烟台)会议论文。
45.《〈简化字总表〉归并字代替字研究》,《简化字研究》商务印书馆2004-年9月版。“简化字问题学术研讨会”(2002-6,合肥)会议论文。
46.《异体字的概念与异体字的整理》,《异体字研究》商务印书馆2004年9月版。“异体字问题学术研讨会”(2002-5,井冈山)会议论文。
47.《汉字字形系统与印刷字形规范》,《南通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
附录一:连登岗完成汉字学科研项目
1.“汉字基础构件及其系统研究”,主持,2005-2007年 江苏省教育厅,0.5,05SJD740023。
2.参加了张书言研究员主持的国家语委“十五”规划重大项目《规范汉字表》的研制工作,并负责其子课题“繁简字规范”的研究工作,该项目于2002年9月立项,国家语委立项,(项目代号:ZDA105-23)
3.参加了吕永进主持“汉语字典现状调查及其规划研究”,(排名第2)国家语委(Yb115-30)2009-2011在研。
附录二:参加汉学学学术会议情况:
1.异体字问题学术研讨会,2002年5月于井冈山,教育部语信司、教育部语用所等单位主办。提交论文《异体字的概念与异体字的整理》,后载于《异体字研究》商务印书馆2004年9月版。
2.简化字问题学术研讨会,2002年6月于合肥安徽大学举行,教育部语信司、教育部语用所等单位主办。提交论文《〈简化字总表〉归并字代替字研究》,后载于《简化字研究》商务印书馆2004-年9月版。
2.汉字印刷字形问题学术研讨会,2002年8月于烟台师范学院,教育部语信司、教育部语用所等单位主办。提交论文《汉字字形系统与印刷字形规范》,后载于《汉字字形研究》商务印书馆2004年9月版。
3.第二届中国文字学国际学术研讨会,2004年11月于湖北荆门,南开大学中国文字研究中心、湖北大学等单位主办。提交论文《关于汉字性质的再认识》,刊于向光忠主编《文字学论丛》第三辑,中国戏剧出版社2006年7月。
4.中国文字学会第二届年会暨“进入21世纪的中国文字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2004年11月于上海,中国文字学会,华东师大、香港大学主办。提交论文《论汉字简化对汉字基础部件及其系统的影响——兼论汉字规范应正确处理基础部件》,后刊于《中国文字研究》2005年第6辑。
5.说文学研讨会,2004年11月于南开大学,南开大学中国文字研究中心主办。研讨了向光忠教授主持的说文学研究,对于课题进行了分工。
6.全国首届汉语“字本位”理论专题研讨会,2004年12月3——5日于中国海洋大学,北京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文学院等单位主办。提交论文《语言学的“字”与文字学的“字”》,刊于《南通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6年第2期收摘。又更名为《“字”这个术语的不同概念》,王铁昆主编《一生有光》,语文出版社2007年1月。
7.中国文字学会第三届年会。2005年7月9——12日于河北保定。中国文字学会主办,河北大学承办。提交论文《论汉字简化“约定俗成”方针的偏颇》,刊于中国文字学会、河北大学文字研究中心编《汉字研究》第一辑,学苑出版社2005年6月。
8.“陆宗达先生100周年纪念会暨中国语言文字学学术研讨会”2005年9月于北京,北京师范大学主办。提交论文《汉字再识》,后更名为《关于文字一些基本问题的认识》,刊于《励耘学刊》语言卷2006年第1辑。
9.“第三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2005年12月于成都,教育部语用所、中国应用语言学会(筹)等单位主办。提交论文《汉字基础理论研究亟待加强》,后刊于。中国应用语言学会编《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四川大学出版社2007年7月。
10.“第三届中国文字学国际学术研讨会”,2006年8月于河南开封,南开大学中国文字研究中心、河南大学等单位主办。提交论文《关于文字起因的再认识》,后刊于向光忠主编《文字学论丛》第四辑,江西教育出版社2008年6月。
11.“汉语国际推广及汉字应用”国际学术研讨会,2006年9月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主办。提交论文《论汉字形音义性质的不同及认知方法的差异》,刊于《中国文字研究》2007年第二辑,CSS Cl来源期刊。
12.“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2007年10月于沈阳,教育部语用所、中国应用语言学会(筹)等单位主办。提交论文《汉字基础理论研究亟待加强》,刊于中国应用语言学会编《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四川大学出版社2007年7月。
13.中国文字学会第四届年会。2007年8月于西安。中国文字学会主办,陕西师大承办。提交论文《“平”字本义训释考辨》,刊于《南通大学学报》2008年2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8年第2期收摘。
14.“第三届中国文字学国际学术研讨会”,2008年8月于山东烟台,南开大学中国文字研究中心、鲁东大学等单位主办。提交论文《关于文字发展规律的再认识》。
15.第一届语言理论教学和研究全国学术研讨会和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语言理论教学和研究分会(筹备)主办,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和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承办,2009年4月于长沙。提交论文《语言的边界
——论语言与文字、手势的关系》,见会议概述。
16.第四届汉语史研讨会暨第七届中古汉语国际学术研讨会,2009年于北京。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主办,北京语言大学承办,提交论文《华夏文字与汉字的起源》,载《第四届汉语史研讨会暨第七届中古汉语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17.中国文字学会第五届年会暨汉字学国际学术研讨会。2009年8月于武夷山。中国文字学会主办,福建师大承办。提交论文《论文字五种定义的适应性与局限性》,刊于《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0年第2期收摘。
18.第二届汉语辞书论坛。2010年8月1-3日于山东烟台。教育部语信司、鲁东大学汉语辞书研究中心合办。提交论文《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古汉语语文辞书编纂》,载《辞书研究与辞书发展论集》,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年8月。
19.第五届中国文字学研讨会暨南开大学中国文字学研究中心成立五十周年。2010年8月11-15日,南开大学。提交论文《论汉字字义》,刊于《文字学论丛》第六辑,线装书局2012年6月。
20.“网络时代与中国文字研究”国际高级专家研讨会,2010年9月17日-19日于上海。华东师大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主办。提交论文《论汉字字义》,后更名《汉字的字义》,刊于《中国文字研究》,2011年3月。
21.第十届全国古代汉语学术研讨会,2010年10月30-11月1日于重庆。社科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西南大学文献所主办。提交论文《论古汉语书面语整体词及其分化》,后更名《论上古汉语整体综合词及其分化》,刊于《南通大学学报》2013年。
22. 第三届中日韩(CJK)汉字文化学术国际论坛”,2011年8月27至29日在中国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召开,韩国庆星大学韩国汉字研究所和中国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共同举办。提交论文《论文字的单位》,刊于《中国文字研究》第十六辑,2012年8月。
23. 纪念徐铉、徐锴暨第六届中国文字学国际学术研讨会,2012年7月在扬州召开。会议由中国文字学研究中心和扬州大学文学院主办,扬州大学文学院承办,扬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协办。提交论文《汉字结构研究源流考略(上)》,见会议手册。
24.“第三届汉字与汉字教育国际研讨会”于2012年8月17日至19日在北京召开,会议由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主办、香港大学教育学院中文教育研究中心和韩国汉字汉文教育学会、韩国汉文教育学会、韩国岭南大学汉字文化研究所协办,来自中国大陆、港台、韩国、日本、法国、菲律宾等地的160多位学者参加了本次研讨会。提交论文《中国古代汉字结构的流变》,载会议论文集。
25.“世界汉字学会第一届年会” 2013年8月23-27,在中国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召。会议由世界汉字学会、中国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韩国庆星大学韩国汉字研究所共同举办的,此次年会为期4天,会议主题为“汉字数字化研究回顾与前瞻”。提交论文《中国汉字结构现代研究概览(二)》,载《世界汉字学会第一届年会论文集》(打印本)第107-116页,
26.第四届“汉字与汉字教育”国际研讨会,2013年8月15-16日,在香港大学召开,会议由香港大学教育学院中文教育研究中心、韩国汉字汉文教育学会与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联合举办。提交论文《中国汉字结构现代研究概览(一)》论文摘要载《第四届“汉字与汉字教育”国际研讨会特刊》第78页。
27. 第八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于2013年10月31日至11月2日在浙江省金华市举行。会议由中国应用语言学会(筹)、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主办,浙江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协办、浙江师范大学承办。提交论文《王者制名——历史上的语言规划及其对我们的启示》,论文摘要载《第八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第2页。
28.纪念向光忠先生八十诞辰学术研讨会,2013年11月15日——17日在天津南开大学举行,由南开大学文学院举办。提交论文《他进入了另一个世界》、《试论向光忠教授文字学研究的特点(未定稿)》,载会议论文集(打印本)。
29.“世界汉字学会第二届年会” 于2014年8月25—28日,在日本福冈顺利召开。本次会议由世界汉字学会、中国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韩国庆星大学韩国汉字研究所联合举办,世界汉字学会日本分会、福冈国际大学联合承办。会议得到了日本学术振兴会、韩国研究财团、中国教育部、日本汉字文化振兴协会、日本汉字能力检定协会和每日新闻社的资助。本次会议的主题为“汉字史研究与方法论前瞻”,围绕这一主题,多国专家学者提交学术论文70余篇。提交论文《“心画说”、“图像说”与“语言的符号说”》,后分为两篇,《“心画说”、“书象说”与“语言的符号说”(上)—论关于汉字性质的两种说法》,(韩国)《汉字研究》第12辑,2015年6月。《“心画说”、“书象说”与“语言的符号说”(下)—论关于汉字性质的两种说法》,(韩国)《汉字研究》第13辑,2015年12月。
30.“第六届汉字与汉字教育国际研讨会”于2015年7月7日至11日在杭州召开,会议由浙江外国语学院主办,韩国汉字汉文教育研究会、韩国汉文教育学会、韩国汉文学会、香港大学中文教育研究中心、高雄师范大学经学所、台东大学华语文学系、文藻大学应用华语系、金门大学华语文学系合办。提交论文《中文古籍识字教学研究》,刊于(韩国)《汉字研究》第15辑,2016年5月。
31.中国文字学会第八届年会,2015年8月21-23日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召开。会议由中国文字学会主办,中国人民大学承办。提交论文《白川静神圣文字学的失误摘要》,载《中国文字学会第八届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打印稿)第334页。
32. 第九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于2015年10月16日至17日在黄石湖北师范学院召开,会议由中国应用语言学会(筹)、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主办,湖北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协办、湖北师范学院承办。提交论文《规〈范字与繁体字、异体字对照表〉与古汉语教学》,
33.“文字网出土文献语料库关联系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15年11月22-24日在上海召开,由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主办。提交论文《白川静“神圣文字说”对“口”与“告”的解说的失误——白川静神圣汉字说的失误(二)》,载会议论文集,后修改更名为《白川静“神圣汉字说”的失误(一)》,刊于《中国文字研究》第二十五辑,2017年7月。。
34. “世界汉字学会第四届年会”,2016年6月24—28日,在韩国韩国釜山顺利召开。本届年会由世界汉字学会、韩国庆星大学韩国汉字研究所和中国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联合主办。本届年会的主题为“表意文字体系与汉字学科建设”。提交论文《中文古籍识字教学研究》,刊于(韩国)《汉字研究》第15辑,2016年5月。
36. “首届古文字与出土文献语言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2016年12月15日-19日,与广东华南师范大学,提交论文《白川静关于“才”字系列字具有神圣性解读的失误》,刊于张玉金主编《出土文献语言研究(第三辑),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20年8月版。
37.中国文字学会第九届年会,2017年8月18-23日在贵阳孔学院召开。会议由中国文字学会主办,贵阳师范大学承办。提交论文《白川静释“凶”系列字之误》,载《中国文字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第370-383页。,后更名为《白川静释胸部文身系列字之误》,《汉字研究》总第24辑,2019年8月。
38.“世界汉字学会第五届年会”,2017年9月16日,在湖北宜昌三峡大学举行。会期两天。会议主题为“汉字文化圈各表意文字类型调查整理研究报告”。此次会议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世界汉字学会、三峡大学、韩国汉字学会联合主办。提交论文《白川静“文”字“表现殷人文身说”的失误》,后更名为《白川静“文”字“表现殷人文身说”的破绽》,刊于《中国文字》(国际期刊),总第3期,2018年4月。。
39.中国文字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于2019年10月11—15日在郑州市举行,中国文字学会主办,汉字文明传承传播与教育研究中心和郑州大学文学院承办。提交论文《白川静释人体额头文身系列字之误》,后更名为《白川静释人体额头文身字“彦、产、颜”之误》,刊于《汉字研究》总第33辑,2022年8月30日。
40.华东师范大学“冷门绝学”专业“新文科”建设成果发布会,2021年5月28日(周五) 上午8:30-11:30,华东师范大学中北校区办公楼小礼堂,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主办。参会,对该成果做出评价。
41.中国文字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于2022年11月18—20日,在网上举行,中国文字学会主办,南通大学文学院承办。提交论文《文字发展三阶段论与汉字的前途》,载《中国文字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打印稿)第422-450页。
42.《世界汉字学会(WACCS)第九届年会暨“汉字跨学科研究及汉字知识挖掘”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23年7月4至8日在韩国釜山召开,未参加会议。但提交论文《论商代甲骨文字文化及其研究》。
43.“汉字文明传播与亚洲共同体构建国际学术会议”,于2014年1月24至26日,在上海华东师大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举行,提交论文《白川汉学的形成与汉字文明传播》。
44.《“汉字属性知识挖掘与人工智能的融合应用国际学术研讨会跨学科研究及汉字知识挖掘”国际学术研讨会——世界汉字学会(WACCS)第十届年会》,于2024年10月17至21日在中国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举行。提交论文《商周文字及其文化跨文化解读的误区——以白川静为例》,论文收入《世界汉字学会第十届年会——汉字属性知识挖掘与人工智能的融合应用国际学术研讨会跨学科研究及汉字知识挖掘会议论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