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登岗部队时期文稿(一九七一年元月—一九七四元月)
(2024-11-24 21:06:17)
标签:
文化历史情感 |
二、文稿
在部队时,经常写大会发言稿、批判稿、墙报稿、黑板报稿,也给连队演出写过文艺节目稿如快板,对口词之类(曾在新兵团及加工连演出),但都未保存。另有论文未完成稿若干,今存以下两段:
1.家庭,同社会上其他一些现象——国家、政党等一样,是历史上发展的并必然在历史中灭亡的东西。家庭是必然要灭亡的。
2.兴无灭资
在同一个时代,甚至在同一个社会制度下,总是存在着几种不同的生产关系。由此而决定的意识形态,也分为不同体系。其中有先进、中间、落后之分。任何时候,总是中间大,两头小。而由先进的生产关系所决定的先进思想体系,是历史的先驱,代表着发展的方向。从长远的观点看来,这种思想是最有生命力的,最强大的,必将最终获胜的。(约写于一九七一年)
3.
家庭,如同否定之否定规律所规定的那样,它曾经否定了群居制,然而也必将为群居制所否定。家庭,必然灭亡。
家庭,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和私有制同时产生,也必将随着私有制灭亡。家庭和私有制是互相依赖,互相促进的一对矛盾。在原始社会里,生产力还不允许有家庭产生。到了奴隶社会,奴隶主便霸占着一些女人供自己淫乐,这便是家庭的初步形成。但奴隶们却是没有什么家庭的。不言而喻,在性的生活方面,男人女人们是互相需要的。奴隶们更需要自由与安乐,于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进化到了封建社会,作坊的集体经济变成了以家庭形式出现的个体经济,奴隶变成了农民,农民有了自己的生产资料,有了自己的丈夫、妻子,儿女,有了自己的家庭。在封建社会里,家庭不仅是个消费单位,而且更重要的是,它是适应封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单位。逐渐地,由于封建经济基础的需要,这个形式越来越巩固,私有观念越来越渗透到每个人的每个细胞。由于男女的分工,各个在劳动中地位的差异,女人越来越沦为男人的财产、附属品。于是,妻子也就如同财产一样,我的就是属于我的,不准谁来侵犯。有的民族,道德允许可以把妻子当作礼物供客人享受。但我们的民族却不是如此,“男女授受不亲”成为人们的美德。在这样的封建家庭里,所谓“三纲”,家长就占有其二(夫为妻纲,父为子纲)。(约写于1972年)
4.
物质决定精神,精神又给物质以反作用。物质的东西来建设物质,精神需要精神来建设。物质精神可以互相转化,互相作用。仁者以为仁,智者以为智。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何者?水土异也。(约写于197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