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大学
(2022-05-16 08:04:47)
标签:
历史人生文化教育文学诗歌 |
分类: 文学 |
庆阳大学
连登岗
近读《甘肃省合水县第一中学育才史鉴》,其中在一位教师简历中写到:“某某,生于1944年”,“庆阳县办大学肄业”,“1959年参加工作”。据此可以推知,这位教师至迟在1959年(15岁)就“大学肄业”了,他读庆阳县办大学是在1959年以前。这条记载,可能会让一些读者发生疑问:“庆阳县办大学”是假的吧?1959年以前,庆阳县哪里有大学?众所周知,在庆阳地区,最早的高等学校是庆阳师专,它成立于1978年,2003年升格为本科,更名为陇东学院。这所学校是迄今唯一的大学,此外,不知道哪里有“庆阳县办大学”。
然而,我要告诉质疑者,“庆阳县办大学”是真的,它存在于1958至1959年期间,校名就叫“庆阳大学”。当时我就在这个学校读书。
庆阳大学位于庆城南街“周旧邦”牌坊的南面,此地在明清时期是文庙,国民党统治时期,曾在这里建立过一所初级小学,1940年陕甘宁边区政府在这里建起了陇东中学,1958年,这里是庆城南街小学(简称南小)所在地。我于1958年秋季转入南小,当时读二年级。进入南小不久,就听说南小办成了大学,校名就叫作“庆阳大学”。学制是十二年一贯制,即从一年级开始,一直读到十二年级。当时,我是庆阳大学二年级学生,但实际上学的还是普通小学二年级的课程,主课是语文、算数。语文主要任务是识字,课文简短,没有什么有趣的内容,所以感觉语文课没意思,上课时,注意力集中不到听讲上来,脑子乱昏昏的,老师讲些什么,也弄不大清楚。二年级结束时,语文成绩得了2分。当时实行5分制,3分及格,2分属于不及格。算数,我又嫌它太简单,不怎么够学,上课也不很用心。不过成绩还过得去,考个4分、5分是常态。那时贪玩,上课爱搞小动作,上自习也一直玩个不停,还时不时地逃学。1959年夏,二年级读完,该升三年级了,班主任却把我叫到他的办公室,让我留级。其实,按照成绩,我语文2分,算数4分,平均3分,是应该升级的,但班主任说我年纪小,就让我留级。那时,按照甘肃省的规定,小学入学年龄为8至10周岁,我二年读完时是8周岁,刚到入学年龄,作为三年级学生,年龄是小了一点。班主任让我留级,我说,怕无法向家长交代,班主任就写了封信,让我带给家长塞责。就这样,他把我留在了二年级。最终,我还是没有把留级的事告诉家长。到了1959年秋季开学时,我在一群玩伴的怂恿和协助下,径直到庆城北校报了到,在那里读书。就这样结束了我的庆阳大学读书生涯。
在庆阳大学读书期间,还有一件印象深刻的事,就是听老师讲故事。我当时识得字少,还不能阅读,所以酷爱听故事。有一次,老师给我们讲武松打虎。老师坐在讲桌后面,绘声绘色地讲,同学们坐在下面屏声静气地听。老师讲得很豪迈,他学着武松向酒保讨要酒的样子,把讲桌敲得邦邦响,头仰的高高的,粗声大气,气势夺人,的确像个英雄。讲到打虎一节,更是逼真,老虎怎样扑,武松怎样躲;后来,武松怎样把老虎制服,最后赤手空拳,竟然把老虎打得一命呜呼。听得人惊心动魄。在此之后,武松是我心目中最厉害的英雄。有的小伙伴说,鲁智深最厉害。为此,我们还争执过。这个故事,开启了我读《水浒》之门,先是读小人书,一本接着一本;后来读小说,71回本,100回本,120回本,《水浒后传》,《荡寇志》等都读了。
我读庆阳大学时,只有七八岁,对于大学小学什么的,根本不理解,也不关心。但当时同在庆阳大学就读的还有叔父连占勋,二哥连登岩,他们年龄大一些,年级高一些,经常谈论关于庆阳大学的事,所以,给我留下的印象也就深了一些。
庆阳大学的校长好像是赵廷鄂,听过一次他的讲话,在露天空地上,他面对全校师生讲,我在班级的队列中。讲的什么,可能当时就没听进去。倒是有一则传言,到现在还记得。当时人们都传说,赵校长到北京去开会,获了奖,精品是一支金笔,价值18元,云云。
1958年到现在,已经64年过去了,当时在庆阳大学工作和读书的人,不知道现在在世的还有多少?我从庆阳大学转学后,就再很少听人说起过庆阳大学,在书报中也没有看到过相关记载。这次,竟意外地在《甘肃省合水县第一中学育才史鉴》上看到了“庆阳县办大学”等语,勾起了我的回忆。历史是什么?历史是曾经发生过的事。历史事件发生时,当时的亲历者、见证者,人所共知,都承认它的存在。然而,在时过境迁之后,历史事件就成为记忆了。如果不形诸笔墨或其他有形的载体,那么,随着当时的亲历者、见证者的逝去,这曾经发生过的真实的历史事件,也就永远逝去,再也不会为后人所知了。关于庆阳大学,我的记忆仅是一鳞半爪,远远不足以反映它的全貌。为了对庆阳大学有更多的了解,我查了许多资料,看到的记载仅有数条:《庆阳县志》1984年版、1993年版、2012年版,还有2011年出版的《庆城县教育志》,都对庆阳大学有所记载,内容基本相同。《庆城县教育志》的记载是这样:“1958年,在全党动员全民办教育的‘大跃进’热潮中,庆城办起了一所十二年一贯制的‘庆阳大学’,在驿马办起了一所农业大学,共招收学生229名。”“1959年,按照上级‘反冒进’的指示精神,对全县新办学校进行了一次较大的调整,对‘大跃进’中匆忙创办的民办学校和脱离当地实际创办的中学进行了大幅度裁减。‘大跃进’中创办的‘庆阳大学’仍恢复为小学,驿马的‘农业大学’改为‘庆阳县农业技术学校’”。
县办大学,这不是庆阳县的创举,而是跟风之举。据《甘肃省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