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一上第六单元绘本教学设计《玛修的梦》
(2018-08-28 12:46:41)
标签:
绘本教学设计 |
分类: 绘本教学设计 |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爱读故事,喜欢绘本的情感。
2、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
体会故事所揭示的道理。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准备:
《玛修的梦》的绘本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初读绘本。
猜猜这只叫玛修的小老鼠做了一个什么样的梦?他梦见什么啦?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绘本的封面和扉页,使孩子们对故事的相关信息有大致上的了解,激发阅读的兴趣。同时指导孩子学习阅读绘本的方法是从封面和扉页开始。
师:好,下面咱们就跟同小组的同学一起来分享这个故事。
(1)
师:明白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了吗?谁来说说。(概括主要内容或复述)
师:作者最擅长的是用绘画给我们讲故事,让我们大家一起再来讲讲这个故事。请到的孩子请你注意讲出故事的味儿来!其他孩子们专心听故事,好看书上的图,好吗?
(2)小组汇报:抽两个组上台读故事。(一人读一页)
(3)师:故事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画面是什么?
师:书中的许多画面都挺有意思的,不同的读者,有不同的读法。每个人可以有自己独特的视角和自己的理解。
三、品读绘本
1、师:老师觉得书中有两幅图对比着看挺有意思的,想跟大家分享分享。(出示“玛修的角落”)
师:咦!图上画的是哪里?(出示第一幅)这一幅呢?(出示第二幅)我们来比较一下这两幅。相同?不同?
第一幅:
师:这里是——玛修的角落。给你怎样的感受?(有灰暗又阴沉)
从这幅图我们可以推测出马修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第二幅:
(1)师:这里还是——马修的角落。这幅图里玛修的角落是和上一幅图最大的不同在哪里?(PPT齐读原文)
(2)板书:“改变”你觉得究竟是什么改变了?师引导观察玛修的姿态,神情(环境
(3)玛修经历了什么事让他产生了这样的改变?(他去了美术馆)
2、玛修在去美术馆之前,他的父母问他想要做什么?玛修说,我不知道,我想好好看看这个世界。谁来扮演玛修?来读一读玛修说的话。
3、而玛修在参观了美术馆的展览之后,他想,世界就在这里了!马修的想法改变了。请孩子们一起读一读。
4、理解重点句“世界就在这里了。”
师:这句话挺有意思的。孩子们再读一读。注意——我把什么变成了红色?
“这里”是指?(美术馆、这些画、艺术宫殿……)
什么叫“都在这里”?
还是这句话,再读一读。
“世界”你们觉得奇怪吗?世界就在这里了?美术馆里怎么就能装下世界了呢?
过渡:我想呀,小玛修一定是在美术馆里经历了一次奇妙之旅,他到底看到了什么呢?孩子们,想象你们就是玛修,你们就站在这些画作的面前。
5、小组讨论
师相机指导
图一:引导穿着,神态、动作……
图四:你能联想到生活中的哪些美好场景?
图五:这幅画作挺难理解的。
小结:玛修之前也看不懂这幅图,但是渐渐的他看出了一只老鼠的样子,他的梦想也从开始的迷茫,变得清晰了!
6理解“世界就在这里了”
这时候,我们又一次来读这句话。老师刚才把句号改为了问号。现在,你想把它改成什么符号呢?
为什么你要加上感叹号?他忍不住赞叹,读——
小结:并不是美术馆装下了整个世界,而是玛修视野拓宽,看待事物的眼光改变了.是玛修德的心,玛修的梦装下了这个世界!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梦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观察、交流以及表演,既训练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同时,在语言表达上,学生的词汇也得到扩展,语言表达能力得以提升。
四、故事总结,课外延伸
1、在我们人类历史中有没有像玛修这样的人呢?
课件展示
孔子(推行仁政)孔子生活在一个动荡的历史时期,他的梦想就是推行仁政,建立和谐社会。他的思想至今还影响着全人类。
莱特兄弟、贝多芬、姚明
2、其实,在老师的宝盒里还藏着一位像玛修一样的人。猜一猜!想不想看一看?请一个孩子上来看看。不过你不可以直接说出来是谁哦!其他的孩子根据他的表情来猜一猜。你觉得盒子里到底是什么?拿出镜子,给孩子们照一照。你看见了谁?(自己)
3、总结:
孩子们,你们也可以是玛修,你们也可以拥有梦想。要知道一个人可以非常清贫、困顿、低微,但是不可以没有梦想。只要梦想存在一天,就可以改变自己的处境。世界因为有梦想而变得美好,人也因为有梦想而变得可爱。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使学生对故事中的人物形象进行更深一层的理解,并通过照镜子这个有趣的环节,明白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