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爱心树》教学设计
(2018-03-04 16:07:49)
标签:
绘本教学设计教育 |
分类: 绘本教学设计 |
一年级绘本阅读教学设计
《爱心树》
西安市碑林区东关小学
绘本简介:
《爱心树》是美国诗人谢尔·希尔弗斯坦创作的一部轰动世界文坛的经典作品。文章向我们讲述:大树给予男孩成长中所需要的一切,而自己却不图一丝一毫的回报。男孩从大树的身上享受着一份又一份的快乐与幸福,直到风烛残年,身心俱惫,仍然可以在仅剩的老树墩上休息,作者用简单的线条和充满诗意的文字,创作了一则生活寓言——这则寓言在施与爱之间,也在爱与被爱之间。故事情节简洁,却给我们留出广阔的想象空间,拥有丰富的可开掘的素材。
设计理念:
这是一本文字与图画都非常简单的图画书,所以教学也应该尽可能的回归这种简单。老师静静地读,孩子静静地听,让每一个画面和每一个文字都能深深地烙进孩子们的心田。当然,阅读更需要能关照孩子们的的真实世界,让他们在书的世界和生活的世界中获得情感的润泽、精神的滋养和成长的拔节。
课型:新授课
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2.通过阅读,使学生感悟大树的无私奉献,了解爱的真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赏读封面
(一)孩子们,你们一定认识许许多多的树吧,你知道吗?每一棵树都有一个故事,今天,老师带你们去认识一棵特别的树,是一棵什么树呢?出示封面。学生读课题。
(二)仔细观察,你都看到了什么?看谁的发现最细致、精妙。(学生自由说说发现了什么)(主要是题目、作者)
(三)交流:(预设,随机讲解) 画面内容:一棵大树弯着身子,正在把一只红苹果给一个穿着背带裤的小男孩 „„ 这幅画其实是一本书的封面。书本的封面告诉我们这么多讯息,以后我们看书时,可别忘了看封面哦!这本书名叫《爱心树》。树上写着英文——意思也是爱心树。书本里面有图画有文字,它们共同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在这里,图画是图书的生命,也就是说图画自己也会讲故事。这样的书叫绘本。我们看绘本的时候可别忘了一定要观察图画哦。一本好的绘本会让我们越看越想看,百看不厌。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最直接的学习动力。此环节,结合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为深入理解绘本内容做好铺垫。
二、阅读绘本
(一)读读说说,感受的大树与小男孩相亲相爱的快乐
1.课件:从前有一棵大树,枝叶繁茂、树干粗壮。
3.瞧,小男孩来了!看到他脸上的表情,你想到了什么词?(得意、威风、神气、骄傲)他还跑到树下干些什么?
【设计意图】带着疑问,让学生有目的的欣赏故事,出示幻灯片,使他们直观地观看图片理解故事内容,并在重点部分提出问题,让学生探讨,达到重难点的突破。
(二)读文看图,体会大树的孤独
2.你们从图中发现了什么?(树上多了一个爱心、有四只脚丫了)
3.是啊,小男孩长大了,他有了新的(朋友),再也没有来和大树玩耍,大树常常感到孤寂。
(2)你能说说此时此刻大树心里是怎么想的吗?
(3)谁能用朗读来表示大树的孤寂?
4.是啊,那个已是青年的小男孩不来和大树玩耍了,大树好孤独、好想念曾经的快乐时光。
【设计意图】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述,激发学生情感体验,在讲述过程中,变换语气和声音,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故事中情感的变化。
有一天,男孩终于来看大树了。可是他不是来和大树玩耍的,而是向大树索取的,那么,他索取了什么,大树又给了他什么呢?
【设计意图】 联系学生的生活情感体验,进一步体会大树的难过心情。
(四)读故事,感悟大树给予男孩树墩的快乐
3.这句话到底是谁对谁说的,让我们一起来找答案。(配乐师生合作读第二十四——二十五页)
4.孩子们,这句话竟然是老树墩对男孩说的!大树为什么说抱歉?
5.问:大树只剩下树墩了却还是想给予男孩东西,最后大树想到了什么?大树为什么要把身子尽量挺高?
6.看着孩子在自己身上做下来,大树很快乐。问:大树为什么很快乐?
7.你觉得孩子最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吗?引导学生看末页,对比领悟。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动口动脑,在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下,让学生在反复品读中,体会绘本蕴含的情感。
(二)师:是呀,爸爸妈妈„„他们就是我们的爱心树!他们总是为我们默默的奉献着、付出着,他们给我们快乐、给我们幸福、给我们无穷的爱。让我们为我们亲爱的爸爸妈妈献上一首诗吧!
【设计意图】情景迁移,体验亲人和朋友们大树般的关爱之情
四、总结,思维发散:
在你们的身边有谁和爱心树一样爱着我们呢?
(一)说说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怎样爱我们的?
(二)我们该怎么对待自己的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懂得感恩与他人。
板书设计:
爱 心 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