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策略研究
(2015-12-23 09:33:02)西安市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开题报告)
|
立项号 |
|
课题名称 |
初中地理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策略研究 |
|
|
负责人 |
孙淑惠 |
所在单位 |
西安市第十六中学 |
|
|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越来越多地的引进到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在改善学生的社会心理素质,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品质等方面效果显著,,被人们誉为“近几十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小组合作学习”它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能促进学生在学习上互帮互助,师傅带徒弟,师徒共同提高,提高课堂的有效性,从而提高学科成绩;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实现信息和资源的整合,不断从小组其它成员那里获取知识,从而不断扩展和完善自我认知,而且可以学会交往,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尊重它人,这些都是21世纪公民所应具备的素质。同时也是新课程“以人为本“理念的体现。但是在平时听其它老师的课时和自己在上课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有的把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形式,一种点缀,比如让学生四人组或六人组合作学习,时间只给2-3分钟,学生还没有开始讨论或刚开始讨论,时间就到了;假合作现象普遍存在,好学生讨论的热火朝天,学困生“袖手旁观”;有的课堂气氛似乎很活跃,其实很多问题根本不需要学生合作,却让合作充斥整个课堂,失去了合作学习的意义;有的往往重视对合作结果的评价,忽视如何提高对合作有效性的指导。这些状态下的合作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如何解决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化,使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有效,提高课堂的高效性,成为当前我们的课堂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这是我选此课题的意义。 |
|||
|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
我选定的课题名称是“初中地理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策略研究”,研究的范围是“初中地理”,重点是“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小组包括2-7人,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生,为了完成一个或多个老师提出的问题在行动上互相配合的过程。在合作的过程中互帮互助共同探讨,学会倾听,学会对信息的收集、分析、判断和合作交流,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非常普遍的学习方式,但怎样合理有效的把这种学习方式运用到课堂之中,是我们广大教师需要研究的问题。 |
|||
|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
本课题研究步骤及具体安排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6.1) 1、确定课题研究内容。 2、制定课题实施计划。 第二阶段:(2016.2) 设计调查问卷—下发问卷----统计问卷结果。 第三阶段:实验阶段(2016.3—2016.7) 1、第一轮(2016.3--2016.4):按照学生座位,前后四位同学为一个小组,组长任意指定。课堂过程中老师提出问题,学生小组合作,然后小组展示,老师给小组积分2.第一轮结束之后,分析小组得分情况,小组课堂合作的效率,学困生的进步情况,组长的管理情况,然后写出小结 。根据第一轮存在的问题,制订出改进方案。 3.第二轮方案开始实验。 (2016.4--2016.5) 4.第二轮结束之后,把实验学生实验前和实验后考试成绩、课堂表现和学习习惯等进行对比,制定出改进措施。 6. 第三轮结束之后,写出小组合作有效性的方案。 7.实践阶段(2016.6--2016.7):在所带所有班级全部按第三轮方案实行。调查成效。 第四阶段:总结阶段 (2016.8---2016.9) 整理研究资料,并对研究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形成研究成果,完成研究报告。 研究的方法:
1.
2.
3.
4.
5. |
|||
|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
1.
2.
3.
4.
5. |
|||
注:正文楷体小4号,篇幅控制在A4纸6页的范围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