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换位思考能力
(2016-09-20 09:24:35)
浅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换位思考能力
关山中学 沈冬迎
【摘要】换位思考,就是站在别人的立场为别人着想,想别人所想的。学生不仅要学习学科知识,还要学会与人处事的基本能力,其中之一就是换位思考能力。习得换位思考能力,一是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做到事半功倍,二是在步入社会后,可以更好地与人相处,更好地立足于社会。那么,怎样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那么在本文中我将从一下三个方面来阐述换位思考:与父母换位、与老师换位、与同学换位,并在其中阐述培养学生换位思考能力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换位思考 培养
换位思考是人对人的一种心理体验过程,与他人站在同一立场,是理解对方的不可或缺的心理机制。它客观上要求我们将自己的内心世界与对方联系在一起,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从而在情感上与对方进行沟通,为相互理解打下基础,它是一种理解,更是一种关爱。【1】
一、与父母换位
从事高中教育多年,我发现在现在这个多彩的时代里,每个学生的心理都有自己的特点。而在高中阶段,正是学生的青春期,不免有些叛逆。特别是我在任职班主任期间,在与学生或家长交流过程中中我发现很多学生与家长的沟通有问题。许多学生在与老师说话的时候很有礼貌,轻声细语,而在跟自己家长沟通是毫无礼貌,大声的吼,很不理解和赞同家长的做法。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一、家长和学生是两代人,具有不同的生活经历,产生了一些不同的观念和习惯;二、独生子女的影响,孩子是家里的独苗,家长都细心呵护,什么都依孩子,孩子没有了长幼之分,变得没礼貌。发现问题后我利用一次班会进行教育,给学生提出了问题:如:当你生病的时候,父母是怎样做的?你的家务通常由谁来做?你理解父母吗?有些事对于孩子而言,父母对他们的疼爱是理所当然的,无法感同身受父母的辛苦,因此我在班会后要求学生回家后做一次家务,为家人做一顿饭,体验家长平时为他们所做的事,在体验中思考,然后在班中交流。学生站在家长的角度换位思考,可以体会家长为他们付出的辛苦,并且可以读好自己的书,少让父母为他们忧心,但是家长也要站在孩子一方进行换位思考。在学校组织的家长会中,我会劝说家长多与孩子沟通,听听孩子的真实想法,孩子的叛逆只有被理解和疏通后才会有所缓解,而且孩子碰到的新事物是家长没有经历过的,要换位思考理解孩子,才可以更好地教育孩子。班会和家长会是培养学生与家长换位思考能力的重要途径,作为班主任,要好好利用,安排合适的主题和内容。
二、师生换位
在古代教学中,教师主要是传道受业解惑,学生也非常尊敬老师,以老师为权威,但在现代教学中,已从应试教育升级为素质教育,并且有些学生不尊重老师对他们的敦敦教导,如何学生才能更好的接受老师呢?答案是换位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同学在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睡觉、起哄、打岔等现象。比如:上数学课时,教师正用各种方法将学生带入新概念的境界中时,忽然,有学生迟到了,打一声“报告”,有学生在聊天,扰乱了老师的思绪等等学生的一些小动作都会容易让其他学生或老师分神,打乱教学活动。当学生做出扰乱课堂的行为,或者注意力不集中,或者睡觉的行为时,可以引导学生站在老师的角度进行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作为老师,有人不听你的教学内容,而是在做一些与学习无关的行为是,你作何感想?同时培养学生上台做小老师,亲身体验老师的活动,一是可以培养学生的换位思考能力,二是可以提高课堂的效率。
三、同学之间换位
现代的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而且不同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拥有不同的成长经历,各有各的个性。学生处于青春期,相对比较自我,另外在情绪控制上能力欠缺,所以同学间容易产生矛盾。当学生之间发生矛盾的,轻则形同陌路,重则伤及性命,因此帮助学生之间相互换位思考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平时的班会活动中,可以开展同学间换位思考专题,通过学生交流换位思考的经历,探讨如何在同学间产生误会时如何换位思考。但是在学生间发生矛盾时,老师要进行介入,并指导学生进行换位思考。一是让学生阐述事情的经过,指出对方让自己产生不良情绪和过激行为的语言和行为。二是紧接着问过错方“如果你是他,你的语言和行为会有什么样的伤害,你觉得应该怎样处理这件事。”这样把问题丢给了学生,让学生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换位思考,达到了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三是让学生自己认错,双方握手言和。
高中生现在即将面临的是社会生活。在社会生活中,如果一个人经常以我为中心,那么他在这个社会是无法立足的。 换位思考,让我们学会理解。换位思考,让我们学会感恩。换位思考,让我们学会节约。在教学中,不分场合不分时间,适时引导学生换位思考,习得换位思考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互联网-豆丁网浅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换位思考能力【EB/OL】
https://www.docin.com/p-2021904670.html
前一篇:新课标下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