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发展幼儿想象力
(课题研究方案)
宜川县第二幼儿园课题组
一、问题的提出:
什么是想象力呢?想象力其实就是超现实的、最浪漫的思维,包括理想、幻想,预想等等。再细一点分析,想象力就是无中生有,构想出超现实的事物,或基于现有的基础,在头脑中再幻化出崭新的形象或生发出颠覆性的思维的能力。因此,想象力是新奇念头或思想画面的能力,想象力是创造力的源泉,是改变自然与人类的动力,是超现实的精神追求。我们有儿童心理学来了解想象对人的重要性,根据儿童心理学记载三、四岁的儿童富有幻想,他们认为花儿树木都会说话,桌子椅子都能行动,鸟儿虫儿都能歌唱,凶猛的老虎可以和小绵羊做朋友,狡猾的狐狸可以和小白兔做邻居,总之,这一个时期的孩子在他们心中,人与万物都是一家人。五、六岁的孩子富有想象与同情,喜欢小动物和饲养它们,可以和它们说话做朋友。他们把小动物都人格化了,对于坏境内一切事物,看得见,摸的着都很喜欢。 所以幼儿想象力的培养,关系到幼儿创造性的发展,关系到幼儿新知识的学习。因此,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发展幼儿的想象力,把它作为智力开发的重要任务之一,认真抓、重点抓。
二、实验的理论依据:
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原则中认为“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该让他自己去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该让他自己想。儿童自己去探索、去发现,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真世界。”
爱因斯坦也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才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所以说培养孩子的想象力,还应将各个领域活动结合起来,在综合教育活动中,让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飞。
三、研究目标:
1、理论目标: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丰富孩子的感性知识,使儿童的头脑中有更多的事物形象,这是想象力发展的原材料。是想象力发展的基础。比如,经常带孩子观察自然坏境,参观动物园,博物馆、公园,启发孩子认识自然景色。只有让孩子亲身感受,实践,才能丰富孩子的想象力。
2、培养目标:绘画在孩子想象力培养也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绘画是手眼协调、手眼脑配合的智力活动。通过对具体形象的观察和认识发展孩子的思维想象能力。
3、工作目标: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创造各种条件,让孩子们异想天开,充分发挥其想象力。
四、研究的内容:
1、通过主题活动和日常生活的优化整合,将日常生活与主题活动相互渗透,进一步开发教育资源,在活动中萌发孩子的想象意识。
2、让大自然启发孩子想象源泉,支持幼儿自主探究性学习的实践研究。
3、调动各种感官培养幼儿的想象力,活动中积极有效的教师引导策略的研究。(重点、难点)
五、研究的方法:
1、文献法:以新《纲要》理论知识为指导,广泛吸纳新的教育理论和实践成果,结合本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开展课题研究,在确定课题、分析研究成果时使用此方法。
2、观察法:在课题研究的起始阶段和实施的过程中,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幼儿的想象力进行系统的、连续的考察、记录、分析,获得事实材料,以取得对幼儿发展的了解和认识。
3、行动研究法: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围绕课题研究目标,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方位的研究,边实践、边总结,不断摸索出经验和规律的东西。
4、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认真做好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实施情况的记录,及时总结各阶段的成果。
六、研究原则
1、方向性原则:深入贯彻执行《幼儿园工作规程》《纲要》,为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服务。
2、整体性原则: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坚持把发展幼儿想象力同各种教育活动有机结合在一起,每一个步骤都精心设计、实施,使之保持最优的教育过程。
3、主动性原则:通过各种活动,让幼儿积极主动参与到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活动过程之中,尊重幼儿、信任幼儿,对幼儿及时引导、鼓励,让幼儿主动活泼发展,保持学习的积极欲望。
4、实践性原则:通过创设丰富的教学活动环境,在活动中,培养幼儿大胆想象探索的能力,使幼儿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可以获得自我认识,自我发现,自我解决,达到自我教育的能力,培养幼儿敢于标新立异,增强自信,使幼儿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七、研究的对象
小、中、大班(各两个实验班)
八、研究的措施
1、积极学习与研究课题相关的教育理论,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制定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案,并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不断修正完善。
2、采用循序渐进、典型引路、滚动发展、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请有经验的老师进行区域活动组织的展示,在活动的导入、材料的投放、策略的运用、评价活动的组织等方面进行引路,缩短其他教师“上路”的时间。
3、重点观察幼儿在各个活动在想象力的表现和收获,从是否体现幼儿主体性、是否获得发展、是否让每个孩子都得到不同程度和不同方面发展等来鉴定研究成果是否有效。
4、定期开展多样化的学术研讨活动,解决教师在课题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充分利用家长、社区资源,让幼儿参与到各个领域活动的环节中。
6、深入教学活动实施的第一线,经常观摩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定期对幼儿进行考察、测试,了解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幼儿发展情况,收集有关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不断完善课题方案。
九、研究的具体步骤:
1、准备阶段(2015年7月—2015年8月)
(1)根据园本的实际情况撰写实施方案。
(2)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2、实施阶段(2015年9月—2015年11月)
(1)进行初步的研究探索,分阶段有针对性地进行幼儿想象力的研讨、案例分析、研究小结。
(2)班级之间互相交流自己在发展幼儿想象力活动设置中的经验,促进师幼共同成长。
(3)在实际工作中,创造各种条件,让孩子们异想天开,充分发挥其想象力。
(4)采用行动研究法,构建幼儿园主题活动与日常生活优化整合的教育实验方案,寻求优化整合的具体方法和措施。
(5)在寻求有效开展主题活动的策略的具体实施过程中,采用观察记录和个案分析法进行研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补充、完善。
(6)进行后测分析、总结研究成果、反思存在问题。
3 、总结阶段(2015年12月)
(1)研究成果资料的整理分析,拟写研究报告,准备结题。
(2)编辑《发展幼儿想象力案例》
(3)将研究的成果推广到各个班级。
十、成果形式:
研究报告、个案集锦、论文汇编、过程性资料、音像资料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