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代文人的山水情结

(2017-05-24 14:49:56)
标签:

教育

张承成

    “钟情山水”如此一个雅礼的行思,似乎都成了中国古代文人贤士“生气”时可以歇斯底里渲泄的对象。由此看来,现在人们所说的仙人,那更具特有特色韵味了。一个“仙”字由“人”与“山”所构成,这不就和他们那时所说的“山人”一样吗?同是山中来的人,都钟乐山水,追求闲适自得的生活。
    例如“南山”,陶渊明《饮酒》诗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本是陶家院子东边的一道普通的农家田园风景,可是因为陶渊明是一位著名隐士,山几乎成了他的化身,所以连带着“南山”也有了远离尘俗,悠然雅趣的意味。
    山,诚然实在而又稳重,不像泥尘一般随风飘散。中国古代的文人就像这中国的山一样古朴秀丽、典雅静穆,毫无仕途小人言以抵毁、阿谀奉承般的肮脏思想。《归园田居》正是其仕宦情结与山水情结激烈碰撞而最后以山水情结获胜的精神产物。陶渊明曾受老庄思想的影响,而庄子顺应自然的理念与他“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的天性一拍即合,加上他厌恶官场,专注于田园生活早有隐逸田园之意,一旦“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便从“尘网”中挣脱出来,在田园生活中实现其人生价值和理想。
    江南是水的故乡,水孕育着江南古人的一份情思,一方境界。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他可以调动一切浪漫主义手法,使诗歌的内容饱赋极度的夸张和惊人的幻想,但却让人品赏到的是高度的真实。比如“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借水的灵动天性,使诗歌的思想和内容达到了天衣无缝的完美统一,如此的彻彻底底、酣畅淋漓,他的思想语言正如他的两句诗所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隽永活泼,使读者不能不被他绵长的忧思和不绝的愁绪所感染。
    博览中国旅游诗文的各个知识领域,似乎山水文化之地都是古代文人贤士们经常踏足的朝圣地。范仲淹《岳阳楼记》说“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洞庭湖水这般的波澜壮阔,体现范仲淹仕途被贬后胸怀大志而无处释怀的伟大抱负;张岱《湖心亭看雪》中:“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展现了游湖赏雪的无我心境;还有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思想妙境……中国古代的文学和文人追求情寄山水,在山水中体味心情,陶冶一次纤尘不染的情操,忘记时间与空间可以张扬放肆地表演……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酒醒之后会以另一种姿态面对流动的繁华,百花齐放,皆成妙境,这构成了中国的那山,那水,那人。    (作者为大理五中高28班学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