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漫谈历代折十大钱【1-5】文/北泉轩

(2015-09-04 10:49:18)
标签:

转载

分类: 古錢研究

                         漫谈历代折十大钱【1】

    我国从秦统一币制后,秦半两被确立为统一货币。与前秦半两不同的是,铸币规格以标准的小平钱为基准,而少有较大型的半两铸币。流传到现在的半两钱,版别繁多,折当不一,其实包含了公元前后近三百余年的演变过程。http://s9/bmiddle/60931c80h73488e10e008&690

http://s10/bmiddle/60931c80h73489443e139&690

   其直径从27毫米、32、34、35、37、51、61、68毫米,直到70毫米。小到3-4克,大至76克。曾见一枚30毫米鎏金半两,重12克。黄澄澄,金灿灿,点缀翠绿结晶于其上,不免惊叹天圆地方阿堵之始的美妙绝伦。至于70毫米大半两,目前能不能算最大的,笔者不敢妄测,但史家、泉家未曾发现的确乎未必不存在。

    半两肇始,铸币渐次发展,文字及冠,形制愈精,折当趋大。历朝历代皆高度重视铸钱。政权稳定的,根据流通需要增铸、补铸新钱;政权更迭的,改元铸新钱;异军突起的伪政权,昭示存在,冀图发展也铸新钱。于是,除金属穷尽境况之外,基本上铸钱是一本万利,多多益善。一方面,利于交易结算,促进了市场繁荣;另一方面,出现了虚假折当,助长了权重盘剥。因此,如何保障正常流通对货币的需求,适度铸行钱币,同时又注意控制虚假折当引起的货币贬值,便成为历代管理金融市场的两难选择。

抛开王莽改制,铸行国宝金匮值万和一刀平五千不谈,铸行方孔大钱的初始要推三国吴大帝了。

   http://s6/bmiddle/60931c80h7348dd5158c5&690

          大泉当千大样直径42毫米左右,奠定了折十规制之基。

   http://s16/bmiddle/60931c80h73489c3d82af&690

 

   http://s13/bmiddle/60931c80h7348a0c8bb2c&690

    此后,唐开元通宝开炉钱,41毫米左右;有一枚会昌开元折十,背蓝太平。直径42毫米。也基本雷同。到了五代十国时期,币制大乱,各国纷纷抢铸大铜钱、铁大钱。

   http://s9/bmiddle/60931c80h7348a79bda08&690

   http://s14/bmiddle/60931c80h7348b27c5bfd&690

        如楚马殷的天策府宝、乾封泉宝,直径仅40毫米左右。

   http://s11/bmiddle/60931c80h7348b6d8ffda&690

   http://s14/bmiddle/60931c80h7348bb40dc5d&690

    南唐的永通万国、飞龙进宝也是41-42毫米。而同为五代初期(公元926年前后)的,闽开元通宝、

    http://s5/bmiddle/60931c80h7348bfeb89e4&690 http://s7/bmiddle/60931c80h7348c471f466&690

后唐折十天成元宝、北燕刘仁恭的永安一千,直径都在44毫米左右。与前面的大钱相比,显然是大了许多。

    公元960年为北宋太祖建隆元年,铸行宋元通宝小平钱。币制趋于稳定,五代钱币乱象休止。北宋一朝,历九代,166年。年号铸币折十大钱,目前仅见5枚。真宗祥符元宝(1008年始铸大样)、

 http://s8/bmiddle/60931c80hc81a15f21487&690

 

    仁宗九叠篆皇宋通宝(1039年始铸银质宫廷大钱)、徽宗1102年起铸行崇宁重宝、大观通宝、宣和通宝。不过,这后三枚折十大钱的铸行,北宋江山已显日暮迹象。

 

漫谈历代折十大钱2

几乎与五代时期并行的契丹,正在北方崛起。契丹大钱是近年的陆续发现,无论泉界如何看待诸多新品,退一步研讨,即使有的锈色差强人意,腐烂程度未见千年沧桑,或为仿铸、后铸,总能说明曾经有人发现过原铸钱样。

http://s13/bmiddle/60931c80h71efb41a4dbc&690

 

漫谈历代折十大钱2

http://s16/bmiddle/60931c80h71efb480bc2f&690

http://s14/bmiddle/60931c80h735d19a848dd&690

 

http://s15/bmiddle/60931c80h735d2294708e&690

http://s8/bmiddle/60931c80h735d2972da87&690

http://s11/bmiddle/60931c80h735d35450e5a&690

 

例如,契丹早期的大型开丹圣宝、千巡贴宝、以至神册万年(背丹)、千秋万岁、天朝万岁、大康七年、大安元宝、大辽天显(银钱)、大辽天庆。这些契丹(辽)铸,正统年号钱和纪念性厌胜钱比较完整的揭示了契丹族对钱币第二职能的充分认知。由于相对华夏中原国家而言,契丹地处北边异域,只有充分地发挥钱币的流通作用,才能更好、更快地宣传、昭示契丹(大辽)作为完整国家的独立和存在。

黑水女真在松辽崛起,已经进入公元12世纪。完颜阿骨打首开大金国号,年号收国。是否铸有折十大钱不得而知,但小平钱铸行却是不争的事实。

http://s14/bmiddle/60931c80h735d44a641ed&690

http://s8/bmiddle/60931c80h735d4bec9c87&690

 

 http://s5/bmiddle/60931c80h71efbbfb5d94&690

 

其后,改元天辅,包含祈盼上苍降大任之意。铸有折十大钱,有元宝,还有重宝。太宗天会年间是否铸钱,现未见。熙宗铸有折十天眷重宝,或有祈盼天意,祷告上苍,风调雨顺意涵。其后,陆续铸行皇统重宝、大定通宝、泰和重宝、等折十大钱。相信,还会陆续发现目前未见的折十大钱。近期连不可思议的西夏折十天盛也出现了。

http://s10/bmiddle/60931c80h735d5d195389&690

漫谈历代折十大钱3

         

到了南宋一朝,偏安政权,虽屡遭金兵进犯,也传九帝,勉强维持150余年。南宋经济长期困窘,多铸铁钱。后来发现金人使用大批岁贡,并收集南宋铁钱,铸造兵器,才渐次扭转。http://s5/bmiddle/60931c80h736c7ba46fc4&690

 http://s8/bmiddle/60931c80h736c8bffe307&690

http://s14/bmiddle/60931c80h736c8e1faf8d&690

南宋大钱如折十绍兴通宝,直径、厚度、重量均嫌拘谨。之后,理宗(1225-1227)所铸大宋通宝(背当十),币型则显舒展大方。而到了1241-1252年的淳祐年间所铸淳祐通宝背当百,大小不一,即使是最大的,也同折十钱相差无几,但却为“当百”。南宋一朝,宁宗赵扩(1195-1208)时经济恢复,国力稍缓,嘉泰年间所铸折十嘉定元宝,大字正楷俊秀,规制工整,折当充实,材质精炼,币型美观。淳祐之后,未见南宋有大钱出世。之后国力渐衰,加之北方蒙古日渐强大,忽必烈大兵压境,末帝被大臣抱负跳海而亡,国亦灭。

元代铸钱大体三部分构成。初期推行纸钞,小平钱辅之;中铸折五钱,增加供养投入,

 http://s9/bmiddle/60931c80h736c98df22a8&690

http://s6/bmiddle/60931c80h736ca0b5ed55&690

 http://s13/bmiddle/60931c80h736cb20e9ddc&690

http://s8/bmiddle/60931c80h736cb72d06a7&690   http://s5/bmiddle/60931c80h736cba1b4654&690      http://s10/bmiddle/60931c80h736cbe954009&690

如延祐通宝大天昊寺;后期发行大钱,如至正通宝、至正之宝,钱背明铸权钞,已显财政捉襟见肘。而元武宗时所铸八思巴文大元通宝和大元国宝却堪称精品,使人赏玩有加,爱不释手。

 

           漫谈历代折十大钱【4

          

元代末,以刘福通、韩林儿所领导的红巾军为主体的各路义军,风起云涌。“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成为时代的召唤。龙凤通宝制作精美,楷书俊秀。据说“皆有大样者”,可惜未见。张士诚铸天佑通宝,最大的背五。

http://s6/bmiddle/60931c80h7383a4c5ce05&690

 

徐寿辉铸天启也大到折三。陈友谅背信弃义却铸大义通宝,也铸到折三。最近,有古钱学者称折十大钱德寿重宝,为其子陈理短暂称帝时所铸纪念币,推论据理,甚为可信。大明江山是为吴王朱元璋所立。

http://s10/bmiddle/60931c80h7383c29be559&690 http://s7/bmiddle/60931c80h7383d85029e6&690

吴王“深挖洞,广积粮,缓称王”,广铸大中通宝,首开明代钱制之先河。在推行“大明宝钞”以外,折十大钱以下四等,递进关系合理,逻辑结算清晰。承前启后,稳固钱币功能,促进方便交易。明朝大钱,常见的如大中、洪武、嘉靖、万历、天启。罕见的是折十洪熙、崇祯。

明朝末期,党争不断,政治黑暗,官僚腐败,冤狱横行,民不聊生。明亡后,皇亲旧戚纷纷割据,自立为王,形成南明小朝廷。虽为偏安一隅,但各自铸币。一般大型多见,以图再起东山。http://s11/bmiddle/60931c80h7383e8c77a1a&690

 

如鲁王在浙江铸大明通宝;桂王在肇庆铸永历通宝。吴三桂反叛,国号大周,建都衡州,铸利用通宝;靖南王据闽铸裕民通宝;张献忠余脉东平王也在云南铸兴朝通宝。各有名片,互相争夺,群雄割据。明末清初折十大钱,多数比较精致,厚实且沉重,有的背记一分,或为银质。一般厚度3毫米,重量20克左右。

清兵入关,顺治坐江山。清钱顺承明制(治)。从小渐大,折十到顶。只是到了咸丰,颓势明显,内外交困,才出现各省为政,大小不一,厚薄不准,材质不统一,穿口不规范,折当失据,权重难衡的乱象。

http://s6/bmiddle/60931c80h738404741995&690

 

 

后金起既有天聪、天命满文大钱。顺治通宝十一两所见甚罕。见有数品,莫衷一是。康熙、雍正、乾隆,钱制严谨,铸币规范,除宫廷喜庆,赏赐纪念等特殊功用折十及以上者外,正统年号铸币,大钱很少。

http://s14/bmiddle/60931c80h738430fe981d&690

到了晚清,光绪、宣统两朝除常用年号小平钱以外,时兴银元、铜圆。大小适中,沿袭古代折十大钱规制。以银元为例,库平银七钱二分者,一般39-40毫米,厚度2.5-3.0毫米,重量26-27克。这同五代以前折十大钱除材质区别,文字各异以外,几乎雷同,一脉相承。而清末民初试铸的一两、一元银币,竞同宋、辽、金折十(样)钱的直径、厚度、及增减穿口部分后的重量,几乎相等。均在直径44-45毫米,厚度2.5-3.5毫米,重量27-30克。

 

       漫谈历代折十大钱【5

 

  简析历代折十大钱产生和存在的原因。

 

一是有利降低铸造成本。铸造一枚折十大钱,无论砂型、泥范、陶范、铜范,以及材料、消耗,都会比铸造十枚小平钱来得容易,实惠。但如折当过度,像国宝金匮直万、一刀平五千,即使加少量错金或含金,也难免因盘剥过激,掠夺特甚而迅即消失,退出阵地。

二是市场欢迎,商民乐见。适于化零凑整。质地也比小平钱稍好,乐于收贮。实用中型交易结算。如,一斗米、一只羊、一匹布,一至几枚大钱,交易方便。

三是形态庄严,收藏纪念。辽、金、西夏等边疆小国,乐于通过铸造折十年号大钱或厌胜钱,宣示存在,弘扬理念,凝聚精神,提振民气。

http://s13/bmiddle/60931c80h7397b9e25a3c&690

http://s10/bmiddle/60931c80h7397c088ef49&690

http://s16/bmiddle/60931c80h7397c8b7a58f&690    http://s5/bmiddle/60931c80h7397cbdf2054&690

http://s7/bmiddle/60931c80h7397da4c3266&690

 

或庆典纪念,军功赏赐。成为国之名片,民之重宝。

四是便于雕刻,展现布局。方寸之间,以小搏大。勾勒场景、人物、龙凤、图案。好看,好玩,寓教于乐。成为宋、辽、金、元厌胜花钱的主流形体。

http://s14/bmiddle/60931c80h7397e234cd9d&690

http://s13/bmiddle/60931c80h7397eaf85ddc&690

 

历朝历代大花钱存世颇丰,琳琅满目。又因其不易碎、不易破、不易污而致使甚多收藏爱好者将其作为珍藏把玩之首选。

浏览之余,由此可见。折十大钱介于白银和平钱之间,衔接交易双方,兼顾流通贮藏。在历代古钱中,不失为中坚骨干品类,成为传世之佳品。——这也正是如今所见折十以上大钱羞于锈色,尽显黑漆的就里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