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篮球被1936年第十一届奥运会列为正式项目以来,美国男篮在奥运会中多次登上冠军宝座,堪称长盛不衰,美国女篮亦是一枝独秀,雄踞世界篮坛首席。
美国篮球队训练为什么能长期独霸世界篮坛?至少有9点共识:
1.美国篮球雄厚的运动实力,根源于广泛的群众基础。
http://s9/mw690/0066wRvFgy6Wpk36JyUe8&690
从少儿开始。全国各级各类学校、青年组织、教会团体、俱乐部、夏令营,以及其他文化娱乐机构,几乎都向青少年提供正规的业余训练和篮球指导,父母们也都以自己的孩子能打篮球为荣,积极支持他们参加篮球运动。有的家庭,在自己家门口就设有简易的小篮球场,供孩子们打球锻练。有人计算,美国的一个职业篮球明星,差不多出自近百万篮球选手之中。
少儿篮球,是篮球运动的希望。
有人说,美国篮球的支柱之一就是少儿篮球。此话一点不假,美国众多的超级明星,都走过小学、中学、大学这条必由之路。为唤起对少儿篮球的重视,关于篮球王国的少儿篮球这里不妨补述几句。
中小学篮球运动、大学篮球运动和职业篮球是美国篮球三大支柱,而中小学篮球运动,尤其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在美国,中小学生如能参加篮球队和正规篮球训练,他们都认为是一种骄傲;学生的父母更以此为自豪,他们会为孩子打篮球提供各种方便。在印第安那州的一所2000人的中学里,自愿参加课余篮球训练的有750人。每周训练三次,每次两小时,美国近3万所中学,每所学校至少有2至3支代表学校水平的篮球队,这就是说全美仅中学就有100多万名青少年参加比较正规系统的篮球训练。
美国少儿篮球一般分为3个训练时期,即6至9岁年龄期,9至12岁年龄期和12至15岁年龄期。各年龄期均按循序渐进的原则和严格的训练计划进行训练,6至9岁的幼儿训练多为篮球游戏;对9岁以后的儿童特别重视规范化技术训练。而且经常组织他们参加各种同龄组的比赛,例如校内班级之间的比赛、校际比赛和州际比赛。美国人把比赛作为少儿训练的一种重要手段,藉以启发乐趣,缎炼能力和培养篮球意识。在洛杉矶举行的一次州际冠军赛,竞有370所学校派队参加。每逢比赛,不仅争夺紧张激烈,并且富有节目气氛,全班或全校同学都要为自己的篮球队当“啦啦队”,教师和家长也驱车赶往赛场助兴。
在美国,学生和家长都十分尊敬篮球教练。许多职业篮球明星在回忆他们中学时期的篮球训练时都说:“我的父母懂得,只有参加篮球队训练才是我奋斗向上的道路,他们与教练一道严格督促我的训练。”
2.美国职业篮球队云集四海巨人,代表着世界篮球运动向“大型化”发展的方向。
23个队平均身高为2.0154米。
3.众所周知,世界球王贝利,世界女排明星海曼都是黑人;田径运动中许多世界纪录创造者和保持者也是黑人。
http://s11/mw690/0066wRvFgy6Wpk25oEida&690
在美国篮球运动中,黑人同样也是主力军。黑人在美国篮球运动中作出的贡献,是美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所公认的,黑人的篮球运动是他们的天赋,他们的身体条件所决定的。他们身体结构、肌肉类型较白人更易发挥速度、弹跳、灵活性,力量以及控制空间等方面的优势。除此之外,还有社会因素:巨额收入,使一些贫寒的黑人孩子拼命苦练,以期有朝一日改变自己贫困生活,从政治因素论,在美国,篮球明星有很高地位,美国总统每年都要接见,宴请职业比赛的冠军队,这已成为一项不成文的惯例。美国有一刊物曾发起评选“谁是青年人心中的英雄”活动,结果费城76人队有“篮球博士”称号的朱丽叶斯·欧文和里根总统并列第一,获得了这一殊荣。
1954年美国篮球协会中只有4名黑人运动员。1957年发展到7名;到70年代美国各队都有3至4名黑人运动员;到80年代,黑人篮球运动员已占总数的75%,也就是说一支12名队员的篮球队,黑人运动员有9名,1986年第十届世界女子篮球锦标赛,美国女队获得冠军,改变了前苏联女篮球独霸世界的局面。这支美国女篮冠军队之中,有10名黑人选手,而且都是主力队员。所以大家都说是美国篮坛是黑人的世界。
4.一支庞大的既有较好文化素质,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的篮球教练员队伍,是美国篮球运动人才辈出的重要原因。
美国篮球基地在学校,全国各级各类学校篮球队的教练员不仅具有相当水平的文化素养,而且都是久经沙场的明星运动员。
在美国,并不是所有的体育教师或优秀篮球运动员都能当教练员。他们有一套严格的资格考核制度,只有那些经过考核并取得资格审查证书的教师或运动员,才能在相应等级的篮球队执教。
篮球是美国的国球,篮球教练员备受人们尊敬,因此他们不仅乐于此道,而且大都有一种献身精神,每年都有大批教练员自愿到全国各地举办少儿或青年夏令营,帮助青少年提高运动技术水平。
美国篮球教练员十分重视培养运动员的“篮球意识”,把“篮球意识”看成是一个优秀运动员的灵魂。就象人们常说的那样,美国人打球似“手上有脑子,球上长眼睛”,场上的一招一式,似乎都是一种随心所欲,得心应手的自然流露。看他们打球,即便在行家眼里,几乎也无从挑剔。
5.把篮球场上的运动员分为“组织者”、“得分手”、“内外线”,这是世界各地区篮球队的习惯看法。而美国人则集多种技艺于一身,提倡“多面手”,要求上场队员既能攻击得分,又能抢篮板球,还要能里能外,必要时人人都能起核心作用。
6.不论攻、守,美国篮球运动员都有一种强烈的攻击欲望。
http://s13/mw690/0066wRvFgy6Wpk0GjbS9c&690
进攻时不能拿两分,也要拿一分,即使拿半分(造成对手犯规)也要将球千方百计地装进篮筐。防守也要求寸步不让,穷追猛打,时时处处置对手于被动,具备强烈的对抗和攻击欲望已经成为美国篮球运动员必须遵循的信条。
7.美国职业队篮球赛恐怕是世界上争夺最激烈的比赛,但它又是世界上最讲文明的比赛之一。
多少年来,从未发生过侮辱裁判、辱骂裁判或其它暴力事件,如果场内外运动员有粗野行为,立即被罚停赛。久而久之,便形成一个良好的竞争环境,篮球明星都以有高尚的体育道德为荣。
现今世界高水平的体育竞技,既如同“阳春白雪”,又似“下里巴人”;既给人以美的享受,高尚的乐趣,强烈刺激与情感交流,又给人以奋发的激情,鼓舞人们去挑战、去竞争、去进取,以及从事体育缎炼与运动健身的热情—这些不仅为了自己的健康、幸福与美好的生活,而且也为了子孙后代。
8.“短时分工”训练法是美国篮球训练的法宝。
美国的篮球运动素以快速、灵活、简练、实用著称,具有个人得分能力强,长于变化,防守攻击性强等待点。据专家介绍说,这些特点的形成,主要应归功于他们经常采用的“短时分工”训练法。
“短时分工训练法”是美国著名教练员卜比·奈特和其他许多优秀教练员多年的成功经验总结,它的主要特点是:
(1)讲究适应性,提倡快节奏
例如一堂训练课,它只要求运动员在完成一项练习时尽最大努力持续五分钟左右,时间一到即转入下一个练习。他们认为,没有必要满足那些想继续学习前一练习者的欲望,也不必等待学得较差的队员为了赶上来而重复同一练习。因为根据适应性规律和专门性训练原则,运动负荷超过运动员当时最大能力的70%便会造成过度疲劳,更不会产生适应现象;当然,如果负荷过低,例如20%的刺激,那即使对初学者,也未必能收到什么训练效果。由于疲劳与注意力对运动员掌握或提高技术存在着这种密切关系,他们主张,对每一个练习,应根据队员情况找出最大能力指标,合理安排训练时间。
(2)分工训练,形成特色
篮球队的运动员都有各自的个性和不同位置等特殊要求,不发展运动员的个性,不在自己位置上掌握几手绝招,全队便无战斗力可言。所以,美国的篮球队都十分重视分别训练。美国加州体育会长介绍说:“美国的大多数篮球队都有专门教练分工训练中锋、前锋和后卫,但篮板球、掩护等则全队一起练习”,“而防守训练,开始阶段也采用分组训练法,以后才逐步过渡到全队合练。为了适应实战要求,防守练习多半采取对抗形式。”
9.庞大的“金字塔”结构是美国篮球成功的保证。
一位美国篮球专家说:“我们美国职业篮球队中的任何一个球队,打遍天下无敌手”,另一位美国篮球教练口气更大,他说:“我们美国职业篮球队中的任何一个球队,不但可以击败任何一个国家队,而且优势都在20分以上。”还有一位美国篮球专家更大夸海口地说:“美国的任何一个职业篮球队,不仅能击败任何一个国家队,还可以击败从世界各国挑选组成的世界名星联队。”
为什么美国教练员的腰杆这么硬,敢吹这么大的“牛皮”呢?有专家分析指出,美国教头们的话虽然有些夸张,但也并非信口开河。
原来,美国职业篮球队的选手几乎都是来自全国各大学队精英。如果用“金字塔”来比喻美国培养篮球人才的结构和来源的话,“金字塔”顶就是23个职业队,它的中间层次是全国众多的大学、初级大学、地方性业余队和半职业队;而遍及全国的中、小学篮球队和青少年篮球夏令营等,就是它庞大而又牢固的底座。
据有关资料介绍,篮球王国这座“金字塔”,由通过各层次选拔的约100多万名篮球选手构成,“金字塔”的基础是50余万名青少年运动员。我们想想,美国职业篮球选手仅有242名,有这么宽厚而牢靠的基石与中层结构,何愁那242名职业球星不在那高耸云天的塔尖放出耀眼的光芒。
可见,美国篮球专家和教练员所以“气粗”,说到底,那就是因为他们的篮球运动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雄厚的后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