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资考试简答题系列一

(2015-10-23 17:57:42)
标签:

杂谈

http://ww3/large/0066piQXjw1exb7xwe6zbj311s0scaeq.jpg1.培养班集体的方法

答:1.确立明确的奋斗目标

2.培养积极分子,形成班集体核心

3.形成良好班风

4.健全班级规章制度

5.加强班级常规管理

6.加强非正式群体教育

7.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2.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答: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维持好奇心,实施启发式教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给予恰当的评定

4.恰当进行奖惩,维护内部学习动机

5.妥善处理竞争和合作

6.适当进行归因训练,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7.培养自我效能感

 

3.如何建立教师威信?

答:先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做到知识广博,教育科学,使学生对自己信服,其次关爱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学生真心爱戴老师,才能接受老师的教导,再次,教师要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好,这样就会在学生心中树立威信。

 

4.建立学制依据

答:1.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3.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

4.人口发展状况

5.本国学制的历史和国外学制的影响

 

5.当前我国学制改革主要内容

答:第一,加强基础教育,落实义务教育

第二,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第三,稳步发展高等教育,走内涵发展为主的道路

第四,重视成人教育,发展终身教育

 

6.新课改关于课程结构的调整?

答:1)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

2)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初中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相结合,小学以综合课程为主。

3)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主要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强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7..新课改倡导的教师角色有哪些?

答:(1)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2)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3)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4)教师应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8.新课改下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的宗旨是什么?

答:①发现与发展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发展。

②考试内容应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社会经验的联系,重视考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考试方法应做到形式多样化,给学生独立思考和实践操作的机会,让他们用自己擅长的表现方式把自己的学习经验与认知呈现出来。

④成绩的评定与处理,可实行等级制,甚至不设总分而改为各项评定,而且必须遵守“不得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并按成绩排列名次”的规定。

 

9.如何选择一个好的教育研究选题?

答:选题的来源十分广泛,可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1)社会发展需要;(2)学科建设中需要的问题;(3)教育实践中提出的实践问题;(4)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的问题;(5)从不同学科的交叉点找问题;(6)从当前国内外教育信息的分析总结中提出课题。

好的选题应符合:价值性、科学性、明确性、新颖性、可行性。教育研究课题主要包括两类:基础性研究课题和应用性研究课题。

 

10.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及途径有哪些?

答:第一,专业理想的建立。教师的专业理想是教师对成为一个成熟的教育教学专业工作者的向往与追求,它为教师提供了奋斗的目标,是推动教师发展的巨大动力。具有专业理想的教师对教学工作会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和投入感,会对教学工作抱有强烈的期待。

第二,专业知识的拓展与深化。教师作为一个专业人员,必须具备从事专业工作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因此,教师的专业知识是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教师专业知识主要包括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一般文化知识。

第三,专业能力的提高。专业的教师必须具备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能力,这种专业能力可分为教师技巧和教育教学能力两个方面。

第四,专业自我的形成。专业自我包括自我意象、自我尊重、工作动机、工作满意感、任务知觉和未来前景。对教学工作来说,教师的专业自我是教师个体对自我从事教学工作的感受、接纳和肯定的心理倾向,这种倾向将显著地影响到教师的教学工作效果。

新课改中教师专业发展途径包括:校本教师培训、教师的行动研究、教师反思性实践、教师专业发展学校(PDS)。

 

11.简述小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的基本特征?

答:(1)逐步形成和谐的道德认识能力

小学生逐步开始形成系统的道德认识及相应的道德行为习惯。但是,小学生的道德认识带有很大的依附性,缺乏原则性,对于品德知识的理解较具体,概括性较差。

(2)小学生品德发展的过渡性

小学生的品德发展从依附性向自觉性过渡,从外部监督向自我监督过渡,从服从型向习惯型过渡。

(3)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协调性

小学生道德发展的认识和言行基本协调,但是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逐渐出现言行不一致的现象。

(4)自觉纪律的形成

小学生自觉纪律的形成是一个纪律行为从外部的教育要求转为学生内心需要的过程。学生自觉纪律的形成是从依靠外部教育要求逐渐过渡到把纪律原则变成自觉行动。

 

 

12.学生不良行为如何矫正?

答:(1).改善人际关系,消除疑惧心理和对立情绪

2.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念,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

3.保护和利用学生的自尊心,培养集体荣誉感

4.锻炼同不良诱因作斗争的意志力,巩固新的行为习惯

5.注重个别差异,运用教育机智

 

13.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答:加强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培养学生浓厚的兴趣。培养学习兴趣的途径很多:

①利用教师期望效应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②利用已有的动机和兴趣形成新的学习兴趣;

③加强课外活动指导,发展学习兴趣。

 

14.简述气质类型

答:把气质分为四种典型的气质类型:①胆汁质:胆汁质以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刚强、易感情用事为特征。整个心理活动笼罩着迅速而突发的色彩。②多血质:多血质以反应迅速、有朝气、活泼好动、动作敏捷、情绪不稳定、粗枝大叶为特征。③黏液质:黏液质的人稳重,但灵活性不足;踏实,但有些死板;沉着冷静,但缺乏生气。④抑郁质:抑郁质的人以敏锐、稳重、体验深刻、外表温柔、怯懦、孤独、行动缓慢为特征。

 

15.如何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

(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学生生理、心理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教育活动。

2.建立社会支持系统

人际关系良好,社会交往能力强是心理健康的显著标志。在社会中,社会支持的作用越来越大,人们尽可能的从中获得各种帮助,缓冲心理压力,维持身心平衡。

3.增设心理健康专业机构

建立各级各类的心理健康专业机构,是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内容。此机构不仅要有固定的办公场所、专业人员和活动经费,还要制定心理健康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组织各项活动,进行各种心理训练。

4)创造良好社会环境

 

 16.如何加强班级常规管理?

答:班级常规管理是班集体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班级常规管理,主要包括学习行为常规管理、礼仪行为常规管理、日常生活行为常规管理、文体卫劳常规管理、工作程序常规管理等。


17.常规管理的基本要求:

1.健全班级规章制度

2.建立组织体系。

3.坚持一贯。学生的良好思想和行为,是在平常的生活中一步步地培养起来的。

 

18.如何加强非正式组织的教育作用?

答:非正式学生群体是学生以情感为纽带自发形成的群体。

加强非正式组织的要求:第一,班主任要了解非正式组织的特点。第二,认识非正式组织的作用。第三,加强教育和引导。

 

19.如何组织主题班会?

答:主题班会的主要形式有:主题报告会、主题汇报会、主题讨论会、科技小制作成果展评会、主题竞赛、主题晚会。  

主题班会的组织一般包括确定主题、精心准备、具体实施、效果深化等几个阶段。应注意:主题不能过杂,要有的放矢;班主任要做好“导演”而不是“演员”。

 

20.班级管理中的个别教育

1)优等生的个别教育      

优等生,又叫优秀生或先进生,是指那些品学兼优、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较全面发展的学生。他们在班级里享有较高的威信并具有较大的影响,是学生中的骨干,也是教师的得力助手。

优等生的主要优点有:理想远大,品质优良,聪明好学,成绩优秀,自尊自信,好胜心强,意志坚定,习惯良好。优等生也存在不足,一是容易产生优越感,二是容易滋长自满情绪,三是因好胜心太强而导致嫉妒心太强等。

对优等生的教育措施主要有:严格要求,防止自满;不断激励,提高抗挫折能力;消除嫉妒心,公平竞争;发挥优势,带动全班。

2)中等生的个别教育

中等生有两个共同点:一是信心不足,二是表现欲不强。在这两个共同特点之下,中等生的每一类学生又有一些各自不同的表现。

对中等生的教育首先,班主任要重视对中等生的教育,既要抓两头,也要抓中间,努力使中间因素向积极的方面转化,实现班级工作的良性循环。其次,根据中等生的不同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个别教育:对第一类学生,重点是解决方法问题;对第二类学生,重点是解决动力问题;对第三类学生,重点是解决非智力因素问题。再次,给中等生创造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3)后进生的个别教育

后进生是指那些在学业成绩和思想品德等方面均暂时落后的学生。

后进生的典型特征是:求知欲不强,学习能力较低;自卑、复杂感强;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和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多疑心理和逆反心理严重;意志薄弱,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对后进生的教育要做到:关心热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善于发掘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增强其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针对后进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对后进生的教育要持之以恒。

 

21.综合实践活动遵循的原则

1)正确处理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实践与教师的有效指导的关系。

2)恰当处理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统筹规划与活动具体展开过程中的生成性目标、生成性主题的关系。

3)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

4)整合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

5)以融合的方式设计和实施四大指定领域。

6)把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实施过程有机整合起来。

 

22.小学课堂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答:教学方法举四个例子,要写涵义及要求。

 

23.教学反思的内容有哪些

答:教学反思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理念

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教学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教材

教师要上好一节课,起作用的因素很多,但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教师对教材的正确解读和巧妙处理。学生不同,教师不同,对教材教法的理解也就不同。上完一节课,教师要及时回头想一想。

(三)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上,要反思如何根据学科的特点,为学生创造合作、创新、探究的机会,并设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教学过程

在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教师思维的活跃性往往因此激发,产生一些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教师应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加以捕捉记录,为以后的教学设计添砖加瓦。

(五)教学得失

把教学过程中的精彩片段详细记录下来,在此基础上,通过反思不断加以改进、完善,供自己以后或他人在教学中使用。

 

 

答:(1)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

2)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

3)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4)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5)注重过程,总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