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再过两天,马上就要期末考试了,孩子的数学成绩却持续下降,迟迟没有起色。在临近期末考试的关键时刻,孩子竟出现了这样的问题。父母究其原因得知,原来是孩子不喜欢数学老师,进而越来越不喜欢数学课,成绩越来越差,更是越看老师越不顺眼,如此恶性循环······
小佳是汉口某知名小学学生,新数学老师的教学方式似乎不太对他的胃口,原本数学不错的小佳,成绩连续下滑,甚至不愿意上数学课。回到家中,小佳总是和父母抱怨这位老师的各种不好,过于严厉、偏心、普通话不标准、和学生缺乏沟通等等。小佳说:“特别不喜欢她,现在只要一上数学课就非常烦躁。”
老师怎么说?
其实,作为老师,学生不喜欢自己的课程也是件非常令人苦恼的事情。在老师实际工作中,经常有老师抱怨:“我每天都认真备课,挖空心思琢磨,想尽一切办法吸引学生,可上课他们仍无动于衷。”有的老师埋怨学生不喜欢上他(她)的课,有某某学生一上他(她)的课就故意捣乱,更有孩子出现严重的偏科现象,等等。
在老师的心目中,学生分为好学生、一般的学生和差学生,同样在学生的心目中,老师也分为喜欢的老师、没什么感觉的老师和不喜欢的老师。如果学生喜欢哪个老师,他就喜欢这个老师所教的学科,这也许叫爱屋及乌效应吧!相反,如果学生不喜欢某位老师,他便讨厌这门课程。
或许你的孩子也遇到了一个和自己“不合”的老师,他们的教学方式、上课风格,甚至是个人性格,都让孩子喜欢不起来。因为不喜欢老师,从而不喜欢这门课,进而导致学习成绩下降,最终更不喜欢这门课的老师了。那么,作为家长,我们和孩子应该怎么做,才能逃出与老师“不和”的怪圈呢?
家长怎么做?
汉阳区港建中学心理老师陈莹璧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好恶,人与人之间产生喜欢或不喜欢的情感,是很正常的。但是,当你遇到自己不喜欢的老师,能回避的可能性很小。他们会短则一学期,多则几年地和你朝夕相处。如果因为这种情绪而影响了成绩,那真是得不偿失。
与其压抑自己的感受,不如逐本溯源,找到你不喜欢这位老师的根本原因,帮自己解开心结。陈老师列举了以下几种假设,并附上相应的解决办法,还为操作可行性打了分。遇到类似情况的同学们可以对照比较,结合自身的情况,尝试着去和老师沟通,解决问题。
•
老师为人处世、业务能力以及工作态度的确都很不佳,不适合做老师,并且几乎所有同学都不喜欢这个老师。
上策:
操作难度指数:★★★★☆
如果可以的话,让孩子们把实际情况都告诉家长,然后家长们联合起来,看能不能直接换个老师。
中策:
操作难度指数:★★★☆☆
忍就一个字,让孩子关注学科不关注老师,不管老师如何,自己好好学习直到毕业,毕竟老师不会一直跟着孩子。
•
老师本身业务能力和工作态度都是合格乃至优秀,但是个人风格或者教学方式不适合孩子,或者就是不喜欢老师这个人。但这位老师在同学们之中被接受的程度较高,只有孩子和少数同学不喜欢。
上策:
操作难度指数:★★★☆☆
积极努力去适应老师,可以尝试着平时多和老师沟通,加深对老师的熟悉感,慢慢发现老师的优点,也许是一个很不错的结果。
中策:
操作难度指数:★★★★☆
换老师。不要仅仅因为不喜欢就轻易换老师,因为每个老师都是不一样的,难保下个老师就一定合适孩子,相反频繁换老师,更容易影响学习。
下下策:
仅仅因为不喜欢老师就放弃学习。放弃很容易,但是掉队的学习成绩想再补起来就难了。
•
好像很多老师自己都不喜欢,一直在期待理想型老师的出现。
上策:
操作难度指数:★★★☆☆
每个老师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如果很多老师你都不喜欢,那问题也许不是出在老师身上,而是要从孩子自身找原因了。要让孩子反思,是不是自己对老师的要求太苛刻,对自己要求太宽松简单?
告诉孩子可以试着和同学聊一聊,多找老师的优点,上课更投入一些,多专注学科知识而不是对老师吹毛求疵。毕竟考试时,没有人会因为自己讨厌老师,而给你同情分哦!
老师当如此
作为老师,如何让孩子喜欢你,喜欢你的课呢?
| 1 |
用自身修养吸引学生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知识传递,信息反馈及情感交流都离不开教师的教学语言。教师的内在意向和潜有的知识必须通过语言才能呈现给学生,学生只有明白教师的语言,才能理解教师的讲解内容,并从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教师表达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接受,学生的主动性,关系着教育教学效果的好坏,也与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发展息息相关。教师幽默的语言,更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
| 2 |
用博大的胸怀接纳学生
教师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一言一行都是一种教育,都摄入了学生的眼睛里。因此教师的“情感投资”要从日常的小事做起,要从身边的点滴做起。教师的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激励的话语,一次亲切的微笑,一回善意的扶肩,甚至是一两句随口的询问,都能给学生留下愉快的回忆,给予情感的满足。这种情感投资是不费心不费时不费事的,但它却能树立教师的良好形象,建立师生的良好关系。
每个老师都有特别喜欢的学生,和不喜欢的学生。喜欢聪明可爱又听话的孩子,至于那些成绩不好,又调皮捣蛋的孩子,或许你恨不得他们立刻消失。但是话说回来,虽然不喜欢,但也不要表露得太明显,尽量多注意一下自己的行为,无形中要传递给学生这样一个信息:我是大家的老师,我不愿落下任何一个学生。
| 3 |
在活动中,争做其中一员
教师都知道,只有走近学生,甚至走进学生,才能收到最佳的教育效果。在课间十分钟,我经常会和学生聊家常,关心他们的日常生活。只要教师能经常参与学生的活动,成为学生中的一分子,学生没有理由不接纳你,你的情感投资没有理由得不到回报。但当你和学生打成一片时,你应该时刻提醒自己:自己毕竟是他们的老师。
注意观察学生的言行中有无对老师的过分接近,如果有,应马上进行处理,不能使学生觉得你这个老师不凶,是他们的朋友,而忘了是他们的老师。在课堂上你是学生的老师,学生们要严格遵守课堂纪律,认真学习。课下你是学生的朋友,大家可以尽情地玩耍。而且学就要认真地学,玩就要开心地玩。”
| 4 |
批评学生时有“度”
有的老师喜欢一上课就批评学生。因为你的批评,会给学生绷紧神经,屏住呼吸,好长时间不能放松,只会麻木地坐在那里听你讲课;轻松上课的心情没了,思维的闸门也关住了。课中更不能随意批评学生。有的老师喜欢抓住课堂违纪典型不放,一批评起来没完没了,甚至让“肇事者”站在座位上,或站在教室的后面,或赶出教室外听课,甚至动手拉扯。本来好好一堂课,就这么被搅乱了。
对此,教师心中不悦,学生怨气多多。遇到课堂偶发事件,可以采取“冷处理”,走下讲台接近“肇事者”,点一下“肇事者”的名字等都是使教学得以正常进行的有效举措。对于一些比较严重的偶发事件,一般也是以稳定为上,等到下课后再作处理。因为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不喜欢老师在课堂上无休止地批评个别学生,而让其他同学无辜地“陪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