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码》口诀
(2015-04-18 15:15:54)
标签:
文化 |
为进一步了解《郑码》与《笔形检字法》的差异,通过双打AA、AB、AC……BA、BB、BC……直至ZA、ZB、ZC……ZY、ZZ,仔细揣摩,注意到《郑码》有三大特点:(一)笔形处理略有变通:一是对一丨丿丶乛以外的笔形的处理上,让第二笔为捺的“八人入”占有一席之地(“又”收笔仍作点)。二是将“折”(乛)分成弯和拐,弯又分为单弯和复弯,拐也分为单拐和复拐。其划分标准,概括成口诀便是:“顺手一折叫做弯(又),反手一折谓之拐(参),再折无论反与顺,均称复弯(飞刀阳)和复拐(与红)。”三是间或有不限第一二笔者,如:“木”(一丨丿)、“酉”(一丨乛)。(二)笔形排列井然有序。先把“一丨丿丶乛”分别安排在:“横A竖IM撇,点在SX折”。次依第一二笔笔形排列。再于相同笔形内以画数为序排列:一横二横三横依次排在ABC键;一撇(亻)两撇(彳勿)三撇(彡)依次排在NOP键;一点(丶)在S丶两点(冫丷)分别在T、U,三点(氵和举字头)在V;第一二笔同为竖弯的“口日目”,按其后横画数之多少依次排在JKL。(三)抽象与具体紧密结合。每个键既有高度抽象的笔形,又有具体的部首作笔形的代表。在我看来,《郑码》是笔形和部首有机结合,以笔形为部首之纲、以部首为笔形之代表的输入法。凡第一、二笔笔形相同的部首及其组成的字,无论笔画多少都在一个键上,使用起来十分方便。人们所以不愿用它,甚至有些电脑的操作系统不再安装它,恐怕与那一大堆令人望而生畏字根有关。字根不仅多,而且还分第一主根、第二主根、副根,确实使人有些眼花缭乱。其实,根本用不着刻意去记它们,只须把上面提到的双打多练几遍,就对它们了如指掌了。它们都只是笔形的代表而已,把它们作为例子看待也就罢了。因为具有同样笔形的字根都归在同一个键上了,记住它们第一、二笔的共同笔形特征,即可纲举目张。当然,要达到熟练乃至盲打,借助口诀与不借助口诀显然有快慢之分。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才编了如下的《口诀》:
A一B二C三屋,D提E草F 木。
G石H横拐 宿,竖起I键竖横卜。
J口K日L 目,撇起M 撇横竹。
N住撇竖O八入,P釒Q月R 鱼。
点和点横S 求,T疒将门点点U。
V兼三点水举头,点弯全在 W。
单弯X 复弯Y,Z统单拐与复拐。
撇起M 撇横竹。 撇(丿)起于M,M兼撇(丿)如“千禾毛舌”和撇横(丿一 )如“竹”(牜攵生 气)的职能。
T疒将门点点U。 T中含疒(广)字旁、将(北)字旁和门(丶丨)。凡第一二笔为丶丶(忄羊 丷米火)者归在U。U的高频字“为”(丶丿)。
单弯X 复弯Y, 单弯(马又彐尸 肀)归入X,复弯(孑廴阝卩 刀乙 )归入Y。
Z统单拐与复拐。 Z统领单拐(厶女母丩凵)与复拐(纟糸乚巜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