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一位禅让上位的帝王——伯益,也是禅让制的结束,世袭制开始
标签:
文化历史情感教育育儿 |
说到,禅让制,在历史上的影响颇深渊。在远古时代生产力极为落后,人类必须依靠集体的力量,共同劳动、平均分配食物才能生活下去,因此,人们需要选举出贤能、公正的人当首领,以带领大家抵御外来的侵袭,进行生产劳动和平均分配食物。禅让制,指在位君主生前便将统治权让给他人,禅让是在位君主自愿进行的,是为了让更贤能的人统治国家。史料记载的最后一位禅让上位者——伯益。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1201/7216bba10a774f819d3cf614748a8fd0.jpeg
伯益,也叫作柏益、伯翳,又叫大费,当时他的封地在费国,大费这个称呼比较常见。伯益相传是黄帝的第四代子孙,他的父亲是被称为上古 四圣的皋陶。 春秋战国的秦国人认为伯益是他们的祖先。有《 史记 ·秦本纪》记载:“昔伯翳为舜主畜,畜多息,故有土,赐姓嬴。”所以秦王室以赢为姓。
《史记》记载伯益最突出的功绩就是辅佐大禹治水。因为治水有功,被舜封为东夷的首领,还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伯益为妻。除了治水之外,伯益还有其他的才能功绩。因为伯益不仅仅在治水方面有能力,在其他方面表现也很好。这使得伯益的政治地位和名声在百姓心中有很高的地位。在大禹统治期间,伯益更是受到了重用。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1201/55ff84cb841e456fad2186fa089530ff.jpeg
相传大禹在位末期,需要推选新的继承人。大家都举荐伯益之父皋陶为新的继承人,然而皋陶还没有继承王位就先于大禹而死了。伯益是皋陶的儿子又素有贤名,因此大家又推选伯益做继承人。对于伯益的正统继承人地位在《史记》和《墨子》之中都有文字记载。《史记·夏本纪》记载:“举益,任之政。”《墨子·尚贤》:“禹举益于阴方之中,授之政,九州成。”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1201/a76091bc3a79475fbab1b0462712c99f.jpeg
伯益的继位,一直有两种说法。第一种;《史记》记载大禹死后伯益继位称王,但是各方的诸侯部落更愿意拥戴大禹的儿子夏启,拒不服从伯益,伯益迫于压力只能让位于夏启而后隐居到箕山南麓。第二种;《竹书纪年》却记载不一样,大禹死后他的儿子夏启继承王位,伯益因为和夏启发生了争执,所以在夏启登位6年后背夏启所杀。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1201/9808c264679e44638285aac7a9484db9.jpeg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历史在不断的迭代更新,伯益后禅让制从此停止,开始了四千多年的世袭制。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