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袭统治的古代,为何?尧帝的儿子——丹朱,没有继承帝王之位?

标签:
教育历史情感文化育儿 |
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没点真材实料,老子在牛逼,做儿子没点本事也不会长远的。出生帝王之家,在古代王位世袭的传统制度下,为何尧帝之子——丹朱没有继承尧帝的帝王之位?
丹朱 ,生卒年月不详,华夏族,中国 上古 部落联盟首领尧的长子。帝尧生十子,丹朱为其嫡长子,出生时全身红彤彤,因取名“朱”。
尧帝年龄渐渐大了。因此,他决心选拔一个贤能的人来接替自己的权力。于是,尧帝就把四方的部族领袖都召集拢来,对他们说:“各位,我在位已经七十年了。现在,我老了,你们看,有谁能来接替我的位子?”
此后一段时日,丹朱学棋很专心,也不到外边游逛,散宜氏心里踏实些。帝尧对散宜氏说:“石子棋包含着很深的治理百姓、军队、山河的道理,丹朱如果真的回心转意,明白了这些道理,接替我的帝位,是自然的事情啊。”孰料,丹朱棋还没学深学透,却听信先前那帮人的坏话,觉得下棋太束缚人,一点自由也没有,还得费脑子,犯以前的老毛病,终日朋淫生非,甚至想用诡计夺取父帝的位置,散宜氏痛心异常,大病一场而逝。
尧王知其长子没有才能,决定让舜来接位,但为了考验舜的才能,就让他率领众人去开发荒原。经过三年多时间的考验,证明舜确实有领导才能。尧王就把王位禅让于舜,命他摄政,并把两个女儿娥皇、女英也嫁给了他。
尧王让贤于舜,对朱的震动很大,他毕竟是尧的儿子,从小受尧的教育,本性还是不坏的。为了改变人们对他的看法,决心从头干起。他虚心向舜请教,处处学习尧、舜的高尚品德和治国方法。尧王通过几年观察,看到朱确实脱胎换骨,很是高兴。就通过舜,委以大任,让朱率兵去平定“三苗”之乱。“三苗”之乱平定后,又率兵击败了来犯的共工氏,为国为民立了大功,威信一天比一天高。这时,部分酋长忌妒尧王父子的政德,就散布流言蜚语,到舜的跟前说朱居功自傲,说朱拥有兵权,想推翻舜,自己摄政。舜并不相信。尧王父子对此很是苦恼。这时候,从东面传来消息,说丹地瘟疫流行,人畜死亡很多,灾情严重。尧舜二王为此忧心忡忡。特别是尧王,每日愁眉不展。朱为了避嫌,就主动向舜交出兵权,并请求回故乡丹地带领民众抗灾自救,重建家园。尧舜二王当然很高兴,就答应了朱的请求。
朱返回故里,在岳阳一带定居下来。他率众放火烧山,清除猛兽;采集草药,根除瘟疾;依漳河、丹河兴修河道,开垦农田;又在发鸠山下修建岳阳古城,作为部落的都城。百姓安居乐业,无不称颂朱的政绩。
又过了好几年,朱又在距岳阳城东二十里地方修建了新城池,称东岳阳,也就是现在的长子县城,因尧和朱都姓“陶唐”,便把尧出生地更名为“陶唐村”。朱临死时,嘱咐人们一定要把他埋在丹河岭上。朱死后,人们依照他的遗嘱,含着泪水把他埋在这里,后来,此岭就叫“丹朱岭”,又名“丹朱陵”。为了缅怀朱重建故乡的政绩,就把“丹”地更名为“长子”,又称为丹朱。因朱是尧王的大儿子,又把东岳阳城更名为长子城。到了夏朝,划全国为九州,长子属北州的一个县,定名为长子县,一直沿革至今。
《山海经》一书记载古代首领有帝号的不多,而丹朱却有了帝号,称作帝丹朱。郑玄说:“德配天地,在正不在私,曰帝”。这说明丹朱在汉代人眼里是古代很有德望、声名很显赫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