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座位安排大盘点,那种安排最有效?

标签:
学生座位安排 |
很多家长都比较在意孩子的座位安排,常常觉得座位的前后或者同桌学习的好与差都会影响孩子的成绩。但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其实,在教师的心中,每位学生都是“亲生的”,教师排座位是站在大多数学生的角度考虑,例如,要考虑学生的高矮个,考虑学生的性格、注意力、学习能力等,有些有特殊情况的,如视力不好,也会考虑到。
当然,对每一位教师来说,座位管理的质量不仅关乎家长的满意度,更关乎自己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相信许多教师都想让自己的课堂能够变变模样,使之更契合自己的教学目标。那么,座位管理都有哪些模式,其中又包含哪些门道呢?
一、秧田式
秧田式座位排列方式是课堂教学最普遍的方式。目前,我国大部分学校采用“秧田式”的模式,把学生排列成一行行、一列列,使讲台成为学生的中心。
优点:便于教师管理。教室整齐划一,空间充分利用,有利于教师管理课堂、维持秩序和有计划地传授知识,有利于教师观察学生的一切活动,是大班授课最适宜的座位排列方式,教师可以随时走到学生中间,充分发挥了教师的控制作用。
缺点:不利于师生交流。其课堂布局过于突出教师的中心地位,既容易让教师产生权威感,形成居高临下、高高在上的心态,也容易让学生产生畏惧感,不利于师生交往和学生讨论合作。师生互动具有“教师→学生”的单向性,大大降低了学生对教师进行反馈的频率。
二、分组式
这种模式类似于文章开头提到的“团团坐”,与秧田式不同,改变了学生看着学生的后背的方式,面对面围桌而坐,在相互交流中完成教学任务。
优点:增强学生间互动合作。学生的主体性加强,注重了互助式、互动式、讨论式的学习,有利于小组成员进行相互交流合作,使小组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功能群体”,学生的学习任务由过去的个体化转向个体化与合作化相结合,学生之间由过去的竞争关系转向合作与竞争相结合的关系。
缺点:老师监管较难。在这种自由的学习空间中,教师对学生的监控很难到位。小组学习中,学生围桌而坐,教师很难发现学生开小差。生理方面,不良的坐姿、肌肉的松弛、突然的扭头不仅会造成精神的涣散,长期下去还会影响视力,甚至增加一些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
三、餐桌式
学生们面对面而坐、时不时互相讨论、老师则拿着课本“全班绕”。课桌椅按照长餐桌的形式摆放,所有学生都是面对面坐着听课的,以方便自由讨论。
优点:有利于学生的合作学习。不但方便学生们在课堂上讨论,最“实惠”的还是解决了老师、校长开学排座位的烦恼。老师讲课全班绕的模式,完全不存在前座、后座的不公平。有利于学生的合作学习,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程理念。
缺点:分散学生注意力。“餐桌式座位”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课堂效率也会大打折扣。这种方式虽然拉近了学生与学生的距离,但也方便了学生间的闲谈,个别差点的学生更是有了依靠,容易养成惰性。
四、马蹄式
马蹄式座位模式又叫作U型座位模式,是指教师站在U型入口处,学生面朝教师而坐。
优点:有助于师生交流。占用空间较小,学生比较集中,教师与学生的距离较近,适合于教师讲授新课,也适合学生交流讨论,更便于师生开展各种表现活动。教师也可以到黑板板书,还可随时走到中央地带,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状况。学生可以互相对视和倾听,有助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流各种信息。中央地带是师生展示的舞台,教学中的各种角色扮演、游戏活动、歌舞表演都可以非常方便地进行。并且根据需要,可以迅速地将座位调整成圆形、矩形(三条边)或双弧型等。
缺点:只适合小班教学。它具有较强的局限性,比较适合小班教学,如果大班教学也要采用这种排列方式,那只得用两个甚至三个U形嵌套在一起,这就大大降低了课堂教学效果。
这些座位安排,能解决教师您排座位的难题吗?